秋季常常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医生说这样做可预防

秋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人体经过酷暑之后,会因长时间的暑热耗气伤津,机体容易阴阳失调。

中医讲,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症。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极少数人可传至下焦肝肾。

秋季常常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医生说这样做可预防

为防气候变化导致人体出现上述症状,我们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外邪入侵。在气候变化较多的秋季,避免伤风受凉,注意保暖,也是预防秋燥的重要措施。

秋燥患者,如果出现发热,要卧床体息,多饮开水。人体失水达到体重的10%时,就会出现烦躁、全身无力、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等现象。因此,足够的水分摄取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辛辣油炸的食物,并可多食水果,以梨、甘蔗为佳。

房间宜保持空气流通,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因环境对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空气太干燥,人体水分流失较为迅速,身体就容易缺水而导致干燥发生。

秋季常常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医生说这样做可预防

预防秋燥的几个穴位:穴位对降火也是有很大帮助的,降火首选内庭穴、合谷穴、太冲穴。

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 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内庭穴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3分钟。

如果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长青春痘时,可多按合谷穴来消火。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

如果是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就可以按太冲穴。此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效果更好。

秋季常常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医生说这样做可预防

推荐一款肝火旺导致的秋燥食谱:莲子银耳百合汤。

莲子15克,干百合15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将莲子去芯,百合、银耳温水泡发,一同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至莲子肉烂即可,可滋阴清热,生津止渴、润肺,宁心安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