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世界:是融合还是分离?——写在第二届进博会闭幕之际

中国和世界:是融合还是分离?——写在第二届进博会闭幕之际

过去18个月,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一直占据着新闻头条,贸易谈判走走停停,GE作为领军美国百年制造业的全球化企业,经常会被问到如下的问题:

全球化已经寿终正寝了吗?

世界应该因为中国崛起而买单吗?

中美企业会因此受夹板气吗?

这些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以自由贸易为基石的全球化本身已经发生了重要的结构性变化。

全球化正处于一个转折点

首先,商品生产价值链的贸易密集度正在降低,而服务和数据流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与17.3万亿美元的全球商品贸易额相形见绌。但在过去十年中,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比货物贸易快了60%以上。

此外,整个全球价值链正越来越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目前只有不到20%的商品贸易是基于劳动力成本套利的,而品牌、知识产权(IP)等无形资产在全球价值链中正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驱动这一变化的是全球市场需求从地域角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据市场预测,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将占全球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国家能够消费更多自己生产的产品并减少出口;同时,这些国家也在建立更加健全的国内供应链以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

中国正是引领市场需求增量的龙头。

中国与世界,将会是继续融合还是平行分离发展?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出口贸易和投资的合力推动下,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奇迹。如今内需变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举几个例子:中国目前消费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比整个欧洲多40%的汽车,以及40%的全球纺织品和服装。

然而,在全球的其它地区,特别是发达经济体中,全球化始料未及的后果及利益分配不均占据了话题榜首。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对“中国冲击”会取代这些经济体的制造业岗位不无担心。几个主要经济体正在就投资交易制定法规,特别是在一些技术被认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相关投资交易会接受更严格的审查过程。

中国和世界的互动程度将对全球经济的走势产生长期巨大的影响,但是中国和世界的平行分离发展并非不可避免。

首届进博会上,中国向世界许下承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本届进博会上,中国向世界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来看看。 这个信号非常强烈、非常明确,特别是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此举为世界注入了信心。毕竟,创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是政府的职责。 关键还在于是否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全世界都将看着中国。

中国和世界:是融合还是分离?——写在第二届进博会闭幕之际

GE参展第二届进博会

在这样一个变动的环境中,跨国公司今天都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未知发展因素。

那么,跨国公司的中国机会又在哪里?

首先,跨国企业要决定的是在中国是做短线,还是做长线。

今天,中国已是GE美国之外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清洁能源、可及医疗、城镇化所带来的航空等领域需求与日俱增,在GE所在的能源、医疗、航空领域,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此外,中国本土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能源基建项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过短期的“噪音”,我们看好中国长期市场前景。我们的战略明确 —— “全面本土化,全球合作伙伴,全速数字化”。我们很清楚,要赢全球,必先赢中国。

中国和世界:是融合还是分离?——写在第二届进博会闭幕之际

“一带一路”必凯1180兆瓦电站项目

其次,市场不等人,掌握先发优势。

自上届进博会举办以来,尽管中美贸易局势持续紧张,GE在中国的投资“双倍加注”,连续宣布了几个重要战略项目的落地:其中包括与哈电集团合作开发重型燃气轮机的本土制造;在广东建立12兆瓦海上风机制造基地;天津医疗工厂引入最高端的3T核磁共振制造并完成国内首个医疗器械再制造项目。今天,我们看中国,不仅仅看中其市场规模和潜力,还将其作为全球供应链及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些令我们更靠近客户、并且运营决策更迅速。应势而变,不退而进,抢占先发优势。

中国和世界:是融合还是分离?——写在第二届进博会闭幕之际

GE与哈电集团合作开发重型燃气轮机的本土制造

中国和世界:是融合还是分离?——写在第二届进博会闭幕之际

GE签署广东海上风电项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做到这一切,人才是关键。

三十年前,GE70%的业务在美国;三十年后,GE70%的业务在美国之外。我们全球化运作优势的广度和深度是建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本土化经营能力的基础上。就像我们在日本、印度、巴西和沙特等国家有本地人才一样,我们的中国团队90%是本土人才,很多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GE。这让我们能更了解当地市场环境细微的变化,能掌控日常经营并根据需求及时决策调整,这就是风险管理的极致。同时,随着中国市场在公司全球层面战略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我们越来越需要中国的本土人才在全球层面发挥有效作用——弥合意见分歧或偏见,提出投资方案,并将全球最佳实践经验带到中国。

说到底,全球化的极致就是本土化。

目前,大家对全球化、贸易摩擦的大部分争论都停留在过去,而不是着眼未来。中国经济的起飞得益于中国向世界开放大门,拥抱市场机制以及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取长补短。随着中国经济正在向内需驱动型转变,和全球的融合也必定有更大空间。

虽然全球政治地缘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中国已经做好了再次前行的准备,GE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