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發現被“區別對待”,網友:扎心了奶奶

父親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發現被“區別對待”,網友:扎心了奶奶

最近一組爸爸帶兒子去車站接奶奶被“嫌棄”的照片,在網絡上爆紅。

父親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發現被“區別對待”,網友:扎心了奶奶


祖孫隔輩親,兒子“爭寵”,慘遭一記白眼

照片中的奶奶保養的很好,穿著時髦。抱著大孫子樂的合不攏嘴。而孩子的爸爸,這位老太太的兒子在旁邊做鬼臉,博眼球。

奶奶就顧著和孫子聊天,眉飛色舞,而孩子的爸爸在一邊,彷彿根本沒有被注意到。

本來是一家三代親切見面的場景,竟演變成了隔輩親,兒子“被忽視”的搞笑畫面。

“吃醋”的爸爸想上前和奶奶套近乎,沒想到卻遭來奶奶一記白眼。網友評價:小時候肯定很淘氣,惹媽媽嫌啊。

從照片上我們就能看出差距,真實可愛的一家。

父親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發現被“區別對待”,網友:扎心了奶奶

父親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發現被“區別對待”,網友:扎心了奶奶


“隔輩親”是現在最常見的現象。

抖音裡我曾關注了一個博主,他用了十多期的視頻來充分講解和表述什麼是“隔輩親”。

視頻裡的媽媽對小時候的他十分嚴厲,而對大孫子卻寵的不像話。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小的時候,他很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媽媽為此沒少打他。

可是換到孫子身上就不一樣了,孫子打開櫃子給東西翻個底朝天,奶奶卻一直在誇:“哎呀,我的寶貝大孫兒,這麼會翻東西呢,奶奶快看看我大孫兒都翻著什麼寶貝了?”

鏡頭一轉,兒子教訓孫子,不許扔東西。奶奶聽到了,趕緊衝進屋裡,指著兒子就教訓起來:“你自己東西不收拾好了,還賴人家孩子扔你東西,那麼點的孩子,你也下得去手打他?”

一邊說著一邊哄著大孫兒回屋玩去了,留下一臉懵圈的兒子,心裡想著:不是我小時候,你拿雞毛撣子削我的時候了?

雖然是搞笑的短視頻,但是確實也反映了現在的社會現象,“隔輩親”大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向我們襲來……

父親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發現被“區別對待”,網友:扎心了奶奶


為什麼會出現 “隔輩親”?

1)老人生命的延續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當看到自己後代又有了後代的時候,內心會感到極大幸福和快樂

。因為這個孩子就是自己的傳承。

2)“彌補”年輕時缺失的一段經歷

很多現在60、70後的人開始當姥姥姥爺、當爺爺奶奶。

父親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發現被“區別對待”,網友:扎心了奶奶

他們年輕的時候為工作奔波,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然而現在他們離開了工作崗位,有了

充裕的時間來感受家庭,他們便將自己的精力轉移到孫子輩的身上。

陪伴著這個小生命慢慢長大,也是再一次感受年輕時沒感受到的經歷的好機會。

3)從年輕的生命中感受希望

很多老人因為自己年紀已大,就像是天邊的夕陽,難以再感受生命的活力。但是再看著孫子輩的時候,孩子的年輕和朝氣,感染著他們,讓他們感到快樂。

父親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發現被“區別對待”,網友:扎心了奶奶


注意:不要讓“隔輩親”演變成“隔輩溺”!

隔輩親固然很好,因為當孩子長大以後,回憶起小的時候有一個很寵愛他的長輩,是一件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是,如果隔輩親演變成隔輩溺,就會適得其反。

避免隔輩親變成隔輩溺最好的,也是唯一一種方式就是:自己帶孩子!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所以將孩子完全交給父母來帶是不對的。畢竟老人的育兒思維比較守舊,還沒有完全接受現在的新思想。

父親帶寶寶去車站接奶奶,發現被“區別對待”,網友:扎心了奶奶

因此,如果你真的沒時間親自帶孩子,那麼就要讓老人提前接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老人提前溝通好,讓他們執行你的“育兒規定”。

也可以和老人溝通,老人只負責生活起居,而孩子其他的教育工作,還是由父母親自完成。

很多父母經常吐槽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可真是寵愛有加,比對自己小時候可好的太多了。

莫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幸福。只要和老人經常溝通、交流育兒新思想,我相信“隔輩親”就不會變成“隔輩溺”,隔輩人也可能會是帶娃的一把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