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下跌45%,退補影響仍在持續

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下跌45%,退補影響仍在持續

撰稿|青檸檬

來源|車事小說(ID:AutoNovel)

一方,“雙11”數據持續刷新著記錄;另一方,車市上空陰霾愈發來的沉重。

11月11日,就在全球剁手黨大買特買之際,中汽協發佈了10月份我國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根據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乘用車市場消費需求沒有明顯改善。

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車市產銷分別為229.5萬輛和228.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3.9%和0.6%,同比則分別下降1.7%和4%。1-10月份,累計車市產銷分別為2044.4萬輛和2065.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0.4%和9.7%。

微觀面來看,乘用車市場持續承壓情況未能有所好轉。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10月份,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93.8萬輛和192.8萬輛,產量環比增長3.9%,銷量則環比下降0.2%。1-10月,乘用車累計產銷分別為1701.2萬輛和1717.4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12.1%和11%。

按照細分車型來看,10月份,轎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2.2%和11.8%;SUV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0.8%和8.3%;MPV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0.2%和21%;交叉型乘用車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7.2%和13.9%。

事實上,相對上述市場相對比較“平穩”的表現,在過去的一個月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的大滑坡則是整個10月份市場最為值得關注的一個焦點。

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9.5萬輛和7.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5.4%和45.6%。

同比下滑45.6%,這個數字也讓外界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倒吸一口涼氣。這個接近腰斬的銷量下滑數據也是近一段時間(補貼退坡後)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的真實寫照。

具體來看,10月份,純電動汽車產銷分為為7.8萬輛和5.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3.3%和47.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了1.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4.3%和38.7%。

至此,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98.3萬輛和9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7%和10.1%。其中,純電動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79.5萬輛和75.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4%和15.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6萬輛和19.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0.6%和5.7%;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91輛和1327輛,同比分別增長8.2倍和8.0倍。

宏觀數據尚且如此,微觀至各個具體車企,其真實狀況也就可想而知。

首當其衝,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一路領跑的比亞迪汽車發佈10月產銷快報顯示,10月新能源銷量為12567輛,同比下降54.58%;1-10月累計銷量為205187輛,同比增長19.93%。

細分來看,純電動車型10月完成銷量7588輛,同比下跌41.54%。1-10月累計銷量131246輛,同比增長96.15%。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4454輛,同比下跌65.96%。1-10月累計銷量66715輛,同比下跌29.40%。

另一上市車企江淮汽車,10月份純電動車型銷量3499輛,同比下跌49.02%;1-10月,純電動車型累計銷量52527輛,同比增長17.69%。

造車新勢力在終端市場中仍舊扮演著雷聲大雨點小的邊緣角色。數據顯示,10月份,造車新勢力已經實現交付的頭部三家蔚來、小鵬、威馬分別銷量為2526輛、2185輛、2056輛。無論是從數據的絕對值還是對終端市場的影響來看,均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對於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無論是現有的品牌數量,或還是產能佈局,均早已超出了市場需求範圍。隨著補貼退坡的執行,對於那些未能自主掌握核心研發技術,或在對市場應變方面沒有研發實力的企業而言,被市場所淘汰只是時間問題。反之,沉澱後的部分新能源企業將迎來真正的市場春天。


———— / END / ————

|車事小說 AutoNovel 原創文章|

投稿、爆料:[email protected]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