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起眼的土特產,何以一再成為撂倒貪官的“糖衣炮彈”?

“一開始是一般的土特產、禮物,後來是名貴菸酒等……再後來就是接受人家送的名人字畫、珠寶玉器。”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原廳長、黨組書記劉洪濤落馬後悔不當初。廣東省韶關市原公安局長葉樹養從最初收土特產,發展到煙、酒、茶、海鮮甚至紅包,後來更是發展到一次性收受賄賂800萬元港幣。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副司長周望軍“第一次收人家兩瓶醋”,後來收受菸酒、土特產,收紅包、貴重物品,直至搞權錢交易。類似案例,並不少見。

看似不起眼的土特產,何以一再成為撂倒貪官的“糖衣炮彈”?土特產聽起來“土”、看起來“不金貴”,往往送得不動聲色、收得沒有負擔,因此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當作拉攏官員、打通關節的“敲門磚”。一些黨員幹部不識其中利害,在一次又一次小變大、單變雙的收送之中,渾渾噩噩地走上了違紀違規乃至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也許有人認為,中國是禮儀之邦,推崇禮尚往來,送點土特產溝通聯絡感情,是“人情味”的一種表現,何必“小題大做”?此說大謬不然。正常有度的禮尚往來自然無須過度解讀,應當反對的是打著“土特產”的幌子,搞利益輸送和權錢交易的勾當。須知,無論所送的土特產多麼“不成敬意”,送禮的手段多麼含蓄委婉,都掩蓋不了“土味”裡散發出的“腐味”,那些不清不楚的“人情往來”極易發展為數額巨大的權錢交易,又有多少自以為“無傷大雅”的來者不拒變成廉潔防線一潰千里的伏筆?

針對借土特產名義搞腐敗的問題,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嚴肅整治,嚴防借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等大搞不正之風和腐敗交易。各地也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些舉措。如,浙江省慈溪市紀委監委近日瞄準“四風”新動向,申明紀律約束,嚴禁節慶活動主辦方公款贈送禮金、禮品、紀念品和各種農產品,嚴禁公職人員參加活動時違規收受節禮。

古語云,白袍點墨,終不可湔。黨員幹部一旦放鬆警惕,認為收受土特產是小事,就很容易失去對腐敗的免疫力,落入圍獵陷阱。要時常檢視自己,始終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莫收小禮失大節,莫積小錯鑄大錯,如此方能行穩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