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在中國的“黃金時代”,不僅人數極多,而且備受全社會的歡迎

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唐朝的鼎盛是鄰近小國望塵莫及的,不論是經濟、文化還是政治方面唐朝都遠遠領先。海納百川的唐為各個國家以及各個民族提供了空前廣闊的交流融合環境,統治者也積極吸收外來的知識,相互學習,至此唐朝逐漸走向巔峰,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

唐朝是包容的,對於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的外來人從來都是以禮相待,提供他們與本國人民一樣的生活就業機會,並不會進行干擾或是驅逐。

百姓們在如此繁榮昌盛的國家生活,普遍素質文化高,並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當時便有一大波來自世界各地的黑人湧入,稱得上他們在中國的“黃金時代”,不僅人數極多,而且備受社會的歡迎。

黑人在中國的“黃金時代”,不僅人數極多,而且備受全社會的歡迎

根據史料及出土文物的證實,唐朝境內生活著一大批外族人,當時稱為“胡人”,這些“胡人”帶著自己家鄉的文化民俗、餐飲手藝來到唐朝謀生,與當地的百姓和諧共存,可見這些外來人已融入異鄉。

在胡人中有一族在當時尤其受王公貴族等大戶歡迎,他們皮膚黝黑、體格健壯、忠厚老實,只忠心家主,因而大多名門望族的子弟都喜歡出門帶著,既能保證安全隱秘,又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黑人在中國的“黃金時代”,不僅人數極多,而且備受全社會的歡迎

這些黑人在唐朝又被稱為“崑崙奴”,是當時勞動市場的搶手貨,並開始被記錄到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中,其中以黑人為主角的小說《崑崙奴》至今依舊廣為流傳,黑人忠心誠實的本分形象描寫得淋漓盡致。然黑人早在三國甚至更早就遷徙我國了,但缺乏史料的記載,只能從零碎的詩詞中發現他們的蹤跡。

最早的黑人皮膚黝黑,身材矮小且毛髮捲曲,但他們老實肯做,吃苦耐勞,便逐漸流行起黑人家僕,越來越多的鄰近國家為了兩國的關係開始向國內進貢黑人、甚至是不遠萬里將黑人偷渡至奴隸市場進行買賣。直到唐朝全面開放,眾人對黑人的接受程度更高了,才開始有了各種書籍的記載,而那時也是黑人數量最多的鼎盛時期。

黑人在中國的“黃金時代”,不僅人數極多,而且備受全社會的歡迎

兩宋及元朝時期,依舊與海外來往密切,黑人的遷入人口仍不斷增加,直到明朝的禁海令頒佈後,全方位驅逐外來人口,之前生活著的黑人居民一瞬間銷聲匿跡,幾乎難以看見異族人。最後是改革開放後,黑人才逐漸向國內遷入,並集中在廣州一帶。

沒想到黑人與中國的聯繫從那麼早一直延續至今,相對於早年間的歐洲,中國沒有種族歧視反而更受歡迎,黑人們能靠著自己的勞動力獲得足夠的錢財,豐衣足食,過上平靜的生活。

正是唐朝的昌盛接納了他們,至今唐朝依舊是眾人心中最繁華的朝代,哪怕韶華已逝,山河已變,歷經不知多少改朝換代,它的過去永遠被鐫刻在歷史長河中,跟宇宙共長存。

參考文獻:

《崑崙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