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朝歷代,為何僅唐朝沒有“杯酒釋兵權”?

縱觀歷朝歷代,天下一統之後,開國功臣大都難以善終,就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一般。仁慈如宋太宗“杯酒釋兵權”,不流血收回兵權都傳為美談。但是在唐朝,開國功臣們少有被奪兵權的,大都壽寢正終,與其他朝代開國功臣慘烈的死法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為什麼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都沒有杯酒釋兵權呢?原因如下:

縱觀歷朝歷代,為何僅唐朝沒有“杯酒釋兵權”?

一、皇室戰功顯赫

從史書記載上看,在李淵起兵反隋,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李家父子的軍功最為顯著,唐王朝建國之戰功多在李淵、李世民父子上。《舊唐書》中載其父子二人戰功,李淵十太原起事的領頭人,正因他的帶領,使得起義軍很快壯大起來,“高祖引師趨霍邑,斬宋老生,平霍邑。丙戌,進下臨汾郡及絳郡”。

而李世民在統一戰爭中的功績更為顯著,其功有三

一、平定隴西割據勢力薛舉及薛仁杲父子,“薛舉寇涇州,太宗率眾討之,不利而旋。九月,薛舉死,其子仁杲嗣立……凱旋,獻捷於太廟”,為唐朝剷除了西北方面的威脅;

二、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

“宋金剛之陷澮州也,兵鋒甚銳。高祖以王行本尚據蒲州,呂崇茂反於夏縣,晉、澮二州相繼陷沒,關中震駭,……於是劉武周奔於突厥,並、汾悉復舊地”,鞏固了唐朝大後方勢力,為接下來的統一戰爭打下基礎;

三、在虎牢關戰役中,一舉殲滅收繳中原兩大集團---王世充和竇建德割據勢力,“乃將建德至東都城下。世充懼,率其官屬二千餘人詣軍門請降,山東悉平”,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而後,李世民憑藉戰功“加號天策上將、陝東道大行臺,位在王公上”執掌天下兵權。

縱觀歷朝歷代,為何僅唐朝沒有“杯酒釋兵權”?

由此可見,初唐建國,李淵、李世民兵馬在手,又因其軍功顯著,在唐統一天下的戰爭中大放異彩,無人出其左右,自是不怕功臣們功高蓋主,也無需杯酒釋兵權。

二、山東士族與關隴集團的對立

在初唐時期,以李家為首的關隴集團作為新的門閥勢力,在政治上佔有絕對優勢,但他們的部分血統來自鮮卑族,社會聲望自是不如魏晉以來由漢族組成的世家大族,這些世家大族雖然已面臨末日,但他們還自恃已有的郡望,拒絕與包括皇族在內的非士族聯姻,其中以山東士族最為突出,《太平廣記》曰其:“恥與諸姓為婚”,由此可見山東士族之倨傲。

山東士族不聽招攬,不肯與皇族聯姻,在朝堂上勢力龐大,故此與關隴集團形成對立局面。唐朝初年統治者對於山東人、關中人的區別對待溢於言表,如太宗與臣下議事時

“嘗言及山東、關中人,意有同異”,為削弱山東士族的威望,提高隴西李氏的地位,“普責天下譜諜,仍憑據史傳考其真偽,忠賢者褒進,悖逆者貶黜,撰為《氏族志》”。

縱觀歷朝歷代,為何僅唐朝沒有“杯酒釋兵權”?

但是山東士族盤踞中原多年,勢力雄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氏族志》修成後仍將崔民幹列為一等,太宗由此不滿,重修

《氏族志》,將皇族列為第一等,崔民幹列為三等。藉此打擊山東士族的聲望。而隨李淵、李世民起事的功臣歸屬於關隴集團,有著相同的利益訴求,故為求政治上的平衡,功臣不但沒有被打壓,統治者還將皇室公主下降於功臣後代以示拉攏,如唐太宗長女長樂公主下嫁長孫無忌之長子長孫衝,高陽公主下嫁房玄齡次子房遺愛等

三、宗室牽制

在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李淵除了重用李世民、李元吉等親子外,還重用宗室子弟四處征戰,搶奪兵權。李家宗室出身的關隴集團,陳寅恪先生總結出有兩大特性:1.“融治關隴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2.此集團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如長平王李叔良,義寧中曾任左光祿大夫,封長平郡公。

縱觀歷朝歷代,為何僅唐朝沒有“杯酒釋兵權”?

武德元年,被拜刑部侍郎,進爵為王。後“師鎮涇州,以御薛舉”。在當時群雄割據的局面下,相比於外姓功臣,李淵更信任依賴這些與他血緣相近的宗室子弟,願意授予他們更多的兵權,因此宗室子弟多在外為將,征戰四方。天下一統後,李淵又藉助李氏家族的力量來鞏固統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才,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由此形成了宗室與功臣共掌兵權的局面,在集團內部形成對立,使得皇族統治越發鞏固。雙方牽制之下,缺一不可,因此不需卸磨殺驢,奪取功臣手中兵權。

四、邊疆戰亂頻繁

初唐時期,邊疆不穩,北方有突厥扶持的梁師都盤踞,東突厥在漠北一帶虎視眈眈;西域各國與西突厥在西域一帶的勢力也不容小覷;吐谷渾在青海東北部經營多年;而遼東一帶高句麗也不安分。這些小國時常犯邊為寇作亂,

侵擾邊民

《舊唐書突厥傳》中多有記載:“時北突厥作患,高祖厚加撫結,與之併力以圖北蕃,統葉護許以五年冬”,不止突厥對中原腹地覬覦已久,吐蕃也在不斷挑釁試探,貞觀八年,吐蕃進攻松州,都督韓威輕騎覘賊,反為所敗,邊人大擾。由此可知,唐朝建國初期邊疆局勢不穩,人心動盪,尚需將領鎮守邊疆,威懾邊國,因此對於功臣還需安撫嘉賞,不能奪其兵權,以防邊疆戰亂起而無可用之將。

縱觀歷朝歷代,為何僅唐朝沒有“杯酒釋兵權”?

五、小結

綜上所述其他朝代的開國功臣之所以被誅殺,是因為在天下一統之後,民心大定,局勢安穩,武將再無用武之地,文武殊途,文臣打壓武將,屢屢進言要奪功臣兵權;加之功臣功高蓋主,不知收斂,最終被皇帝猜疑打壓奪權,下場悽慘。

但是在唐朝,由於李唐皇室出身顯貴,李家子弟出將入相,文武兼備,功勳顯著,功臣難掩其光彩。且初唐尚無文武分途之事,朝中大臣文武兼備,身兼文武兩職,文武界限不明顯。又出於政治上的考量,需要宗室、山東士族、功臣三方之間相互牽制,互為犄角,以拱衛皇室,維護統治。而在建國初期,唐朝邊域不穩,諸多小國屢屢犯邊,需要武將鎮守邊疆,震懾納降周邊小國。

[1] 唐代宗室諸王若干問題研究

[2] 唐代前期的宗室政策述論

[3] 論唐代前期宗室參政

[4] 君權、皇族與中晚唐政治

[5]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