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出彩 城市新名片熠熠闪光

全媒体记者 张仲鹏

涧水河东陈庄西侧。李煜 摄

一池宋韵半城水。八朝古都开封自古水系发达,城内湖泊众多,素有“北方水城”的美誉。北宋时期建立了以东京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日夜舟船如织、商旅不绝。为推进“四水同治”,打造“两带、三环、四廊、十河、十湖、十湿地”,建设彰显“北方水城”特色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出彩点,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新老城区河湖连通工程,多引黄河水,把死水变活、浊水变清、景观变美,以水网为纽带,以水文化为依托,逐步达到“以水润城”的目标。同时,通过对城市水网的不断完善,为开封市打造“海绵城市”提供重要的载体。目前,我市以“四水同治”为统揽,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打造了黑岗口引黄调蓄工程(开封西湖)、中意湖、碧水河、宋都水系一期、二期工程等城市水系骨干工程,与正在实施的“一渠六河”、马家河综合治理(西湖二期)、运粮河引黄调蓄等工程逐步实现新老城区水系连通、“十湖贯通”的外部大联通、内部大流通的双环抱水系格局。这其中的不少项目成为开封市民和外地游客眼中的开封新名片和新地标。如开封西湖、“一渠六河”工程、大宋御河、西北湖等。

黄河“馈赠”开封一个美西湖

开封西湖最先被称作黑岗口调蓄水库,位于开封新区和老城区之间,是我市河湖连通的重要节点。谁能想到,它的前身泄洪的小渠沟,人迹罕至。如今成了年接待游客200万余人次的打卡地,它的蝶变离不开黄河水,离不开我市的水利工程建设。

作为开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水域面积约6000亩,相当于8个龙亭湖和杭州西湖的2/3,库容量1000万立方米,为小I型水库。建成后一直发挥着新的水利功能:一是作为开封市的泄洪通道,防洪排涝;二是农业灌溉,向干旱农区输送农业用水;三是向汪屯精细化工园区提供工业用水;四是向新、老城区生态水系补给生态用水;五是向市民提供生活用水。据测算,每年可新增引黄灌溉面积近30万亩,向市区年供水量3000万立方米,并且对改善开封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封西湖景区已成为开封一张亮丽水利名片。它是开封整座城市的生态之轴、休闲之轴,也是我市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景区,融“吃、住、行、游、购、娱”六于一体。

“四水同治”的“代表作”

正在实施的 “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是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和“十湖连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水同治”“城市双修”“百城提质”和“黑臭水体治理”的重点工程,是 “四水同治”的“代表作”。“一渠”指西湖引水渠西干渠,“六河”指涧水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东护城河、利汴河和惠济河,总治理长度28.6公里,总投资37.5亿元。2017年8月15日,“一渠六河”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通过环、点、面、线实现环城水系的华丽变身:1条环城滨水风景绿道串联5个城门节点(大梁故事、南熏百泉、冯将入汴、曹门迎春、安远盛景),打造5个滨河公园(大梁花街、南熏迎宾、水门流霞、曹门望春、 文城古韵),变幻出8段特色滨水岸线(“一线牵”“菊台金波”“景墙叠翠”“古槐码头”“塔影行云”“浮岛栈道”“烟波浩渺”“利汴烟柳”,最终形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予景观于细微处”的景观效果),实现滨水景观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宛若珠链环绕古城,打造国内护城河的典范。东护城河北段(东京大道至明伦街段)已建成并对市民开放,岸绿景美、碧水环墎,透出浓浓的“大宋文艺范儿”。相关负责人说,这里有非常亮眼的宋文化元素,城墙观石和文化景墙上都会刻上诗词,诗词的内容可能是宋词或与宋文化相关,目前正在研究。“一渠六河”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克服诸多困难,基本完成预定目标。目前,东护城河、西护城河水利工程已完成,南护城河南岸水利工程基本完工;涧水河将开封西湖水引入西护城河和东护城河,承担着为老城区供水的功能,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完工,具备通水条件。南护城河、惠济河、北郊沟截污管网工程,供水管道迁移、电力改迁工程,南护城河暗涵重建工程均已完成;园路、广场铺装有序进行;东、西护城河绿化乔木种植已基本完成。东护城河(东京大道至明伦街段)和西护城河(复兴大道至项目部、东京大道至天河湾段)西岸已提前开放,成为市民的好去处。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全部竣工。

傍晚,漫步在改造一新的东西护城河,随处可见迈着舞步、散步遛鸟怡然自得的开封市民。对于每一个开封人来说,这是最“得劲”的生活方式。“晚来护城河,身似楚江边。”如今的护城河与经过精心修缮后的有着深刻底蕴的城墙交相辉映,故事讲述传奇,清流蕴含历史,已融入开封人的生活,代表着这座城市最有韵味的一面,成为古都最具文化特色的名片和新地标。

古都水系连通的重要节点

大宋御河是我市水系连通工程的重要环节,2013年5月开始运行,投资约6亿元,全长约2.5公里。建成后的大宋御河贯通我市龙亭湖、包公湖两大主要景区,共有桥梁11座,均参照了宋代名桥的原型仿建而成,是大宋御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画舫悠然渡客去,杨柳夹岸笙歌来。”游客乘船沿着御河行驶,只见宋风浩荡,宋韵满眼,不仅可欣赏“回廊仙台”“红梅翠竹”“芦花飞雪”“木栈曲桥”等景观,还能欣赏原汁原味的宋词乐舞和民间戏曲、民俗表演。

大宋御河整体河道蜿蜒曲流,兼以多样化的植物点缀,自然的叠石、趣味的小品、市井的文化,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相得益彰。可谓是盘活了一城之水、做活了水上文章,传承了千年古都的“宋文化”“水文化”,展现出开封水系的独有魅力。

改善小气候 拦蓄“天上水”

西北湖湿地公园位于开封市老城区的西北角,是按照“四水同治”理念打造的独具开封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也是市区“十湖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里常年清水绿岸、鸟语花香、野鸭啾鸣,美得让人心醉。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建园前,这里是何等的荒芜:一片大小不一、连绵成片的坑塘,长期荒废,水质和环境差,湿地生态系统脆弱。

西北湖是我市“十湖连通”,城外活水进老城的入口,可以说是有了水才会有园。湿地公园建成后和之前的效果比较显而易见,曾经的荒地、坑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流水、鲜花、草坪、树木,很快完成华丽蝶变。这是运用低影响开发策略和海绵城市城市工程技术措施,通过“渗、滞、净、用、排”等方式,就地消纳净化降雨,修复自然湿地景观、净化水质、恢复生物多样性,形成海绵公园,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西北湖湿地公园的建设,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面积绿地和水面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区域小气候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初冬时节,西北湖湿地公园色彩斑斓,从空中俯瞰犹如画家精心绘就的画卷。市民三三两两,或携家人或邀好友,漫步于此,感受这里恬静、美妙的风光;园内修长的水系上,市民最多,微风轻起拂去了人们的疲倦,有种说不出的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