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为何中国只有30%?


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为何中国只有30%?


文 | 油酱

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为何中国只有30%?

胃癌5年生存率,指的是胃癌病人接受治疗后,经过5年还存活着的比例。

这是衡量胃癌治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数据记载: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远超中国和美国的30%-40%。

难道日本的胃癌和我国的不一样吗?

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为何中国只有30%?

胃癌是全球性的健康难题,困难在于早期无症状,发现即为中晚期,预后差,存活率也低……

胃癌同样也是东方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癌种,其中情况最为严重的是日本。

每年有近5万日本人死于胃癌,占日本因癌死亡人数的1/4。

但是到了后期,日本这个胃癌大国通过自身努力,使胃癌的发病率预后变得非常好。5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而60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持续地降低。

众所周知,中国是胃癌高发国。从胃癌发病率来说,日本几乎是美国的10倍。

同样作为胃癌的高发国家,中国和日本的胃癌发生率相近,但治愈率差了一截。

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我国医疗技术或许没有日本先进。

但其实并非如此,在如今资讯这么发达的条件下,医学上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会被推广采纳,不存在独门技术,并且中日美医学手术手段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很多国内医院手术切除率还大于国外。

关键的问题在于这几点:

1

全民早筛查

我们都知道,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时候,就是早期发现的时候。

肿瘤治疗效果主要看肿瘤分期早晚,总体治愈率高不高也就是与早期发现率高不高有关。

日本对付胃癌的秘密武器就是全民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1964年有40万人进行检查,到了1970年有400万人检查,1990年后每年都约有600万人进行胃癌筛查。

而在美国,胃癌发生率很低,跟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等国高发癌比较,美国人相对不重视胃癌的防治。

中国作为胃癌的高发国家,民众的防范意识却不高,只有10%-15%的早期胃癌发现率,所以会出现诊断后就是晚期的情况。

日本举国上下对胃癌的重视,使得日本胃癌即便发病率高,但治愈率一点都不低,主还是归功于早期发现率高。

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为何中国只有30%?

2

胃镜筛查

在国人眼中,胃镜是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检查,不得万不得已,很少有人主动要求去做。

数据显示:日本人口约1.27亿,每年总共约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也就是说,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镜。

再换算为高危人群,几乎上全部做了筛查。

在我国,许多人对胃镜有恐惧感,胃镜的检查率非常低,早癌发现率低于20%,5年存活率低于30%,也就是说,被确诊的人大多数可能熬不过5年。

早期胃癌患者里80%是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很难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对于胃癌,即便检查了腹部CT也很难发现早期胃癌。只有肿瘤较大时才容易被CT发现。

但即便发现了也失去了早期诊断的时机,这是腹部CT本身的弊端。

胃镜筛查的优势在于直接看到胃粘膜的病变,对于癌前病变能很好地分辨,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这种微小的病变,其它手段是无法发现的,所以胃镜筛查的优势无法被其他检查所替代。

最理性的做法就是,定期筛查,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一次体检必不可少。

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为何中国只有30%?

3

没有症状该如何筛查

医学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包含胃肠镜的体检都是耍流氓。因为任何先进仪器都无法替代胃肠镜。

技术越来越发达,现在很多医院都配有无痛内镜,绝大多数的癌症都能早发现,也并没有那么可怕。

一般建议筛查方案包括:

血清学筛查+幽门螺杆菌检查+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胃溃疡、胃炎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39%的胃癌患病几率。

最新研究表明:40岁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几乎可100%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日本规定12岁以上人群必须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预计到2050年,日本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将会降到5%以下。

所以,我国拯救胃癌高发率的可行办法就是“及早筛查”

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为何中国只有30%?

4

胃癌高发因素

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

有胃癌家族史、患胃癌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2-3倍不等。

75%的胃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建议从45岁开始要每年进行一次筛查。

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未发生感染人群的好几倍。

长期吸烟、高盐饮食、腌熏煎烤炸食品、剩菜、霉变食物等,也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5

2015年,我国新增病例最高的5种癌症分别是:

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这5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占癌症新增病例总数的63%。

万幸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癌症报告》中表示:

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对于癌症预防和筛查其实就是最好的治疗。

关于癌症早筛,有不明白的地方,后台留言给Claudi医学或者点击下方阅读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