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这个地方的文化礼堂被暗访了,结果出人意料!

自今年年中以来,宁波市级宣传文化单位对148家存在短板的文化礼堂进行了结对帮扶。有人奇怪,为什么四明山镇没有上报需要帮扶的薄弱文化礼堂,是瞒报还是领导不重视?或明或暗,人们分批走进了这片曾被认为是余姚

最穷僻的大山,出人意料地,他们惊奇地看到,山里的人民有着强烈的文化参与感与荣誉感,不依靠“送文化”,反而从泥土里开出自给自足、互帮互助的文明之花来。

近日,《宁波晚报》记者也沿着寻访足迹,走进了四明山镇,被其中独特、浓烈、热情、淳朴的气氛包围。无怪有“卧底”过的巡查人员说,如果四明山镇也能把文化礼堂办好,别的地方没有理由搞不好。

余姚这个地方的文化礼堂被暗访了,结果出人意料!

四明山镇文化礼堂的活动人气都挺旺。

文化礼堂“日常化”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四明山腹地,从余姚火车站出发,还有1个半小时的车程。“其他文化礼堂可以承接一些‘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但我们这里,从交通和地理条件上看,就不是对方理想的选择。”四明山镇社务办主任鲁赞说得很真实。

就在这样缺少老师、缺少走亲、缺少输送的情况下,四明山人的文化生活并不贫乏。午后,记者走进四明山镇北溪村文化礼堂。77岁的村民卢金礼正在打扫卫生,见有人来,默默地烧了一壶水。

“我是乐队里拉胡琴的”,卢金礼带记者看向他角落里的“办公桌”,好几册厚曲谱,有朋友送来的,也有自己手抄的,风格多样,流派齐全。“每天晚上五点钟到八点钟,都有人在这里唱越剧,十多个人,不用去叫、不用组织,大家都自己来。”

余姚这个地方的文化礼堂被暗访了,结果出人意料!

卢金礼在翻阅他的手抄曲谱。

这种“自然化”与“常态化”活动是北溪村的日常。除了戏曲角,同一个屋子里,还隔出了乒乓桌、棋盘和图书角,村民各取所需,互不干扰。平日晚上,或是雨天不能干活,地段不错的文化礼堂都人满为患。“我们村好在人口集中,就一个自然村”,北溪村党支部书记卢和平分析,“不像别的文化礼堂,有很多高大上的活动,我们的活动都是简单的,也是最日常的,年纪大的唱戏、跳舞,年纪轻一点的打乒乓,完全出于自发。”

卢和平说,北溪村文化礼堂从来没有作秀的概念,所有活动不是为做而做,都是自然而然。这两年,村里攒起了“村晚”,也是村民自己提出来的,因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说我们能不能搞一场晚会。结果,附近村里的人都来,20几个节目,开开心心,从下午一直热闹到晚上。村里没有欢乐大舞台,就用旧礼堂,简单装饰一下,一样喜庆。

余姚这个地方的文化礼堂被暗访了,结果出人意料!

四明山镇北溪村文化礼堂,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村晚”蕴含着草根的幸福。胡建东/摄

除了北溪村,茶培村的情况也类似。去年,镇里给茶培村里添置了个 K歌场所,加上原有的乒乓球桌,虽然设备简陋,日常人气都还挺高。

通联各方资源 办最“经济”的活动

限于客观条件,四明山镇文化礼堂尤其注重寻找内生力量,对于外界“送”来的资源,则显得格外珍惜。“乡村干部大多身兼多职,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开展文化礼堂活动上,如果能把事情结合起来做,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鲁赞凭经验说。

作为四明山镇同时分管文化礼堂的干部,鲁赞对合理有效组织活动别有心得。“首先一条,不要浪费有关部门‘送’下来的资源。”前阵子,中国移动送服务下乡,她就将之对接到了文化礼堂,“山里的百姓住得散,获取消息慢,但知道有送话费这样的活动,大都会来,来了也就知道了这边有个文化礼堂。”

余姚这个地方的文化礼堂被暗访了,结果出人意料!

四明山镇有个大山村,村散人口少,总共就100多户人家,晚上摸黑走路不方便,活动就安排在白天。今年端午节,余姚统战部门要搞个少数民族同胞联谊活动,鲁赞顺势把活动交给大山村,请村民一起包粽子,大白天大伙热热闹闹地过了个传统佳节。针对村民看病难的情况,鲁赞特别联系四明山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进文化礼堂,为村民现场配药,解决卫生难题。

类似“通联”工作,鲁赞还做过很多。比如在全镇交通最方便的梨洲村文化礼堂组织戏曲培训,让各村的戏曲爱好者集中来学;比如请残联和妇联一起搞夕阳公益活动,请摄影公司给老人们拍婚纱照,一天走一个村;比如请消防部门的红十字应急演练活动、交通部门的平安宣传交通知识讲座都进文化礼堂;再比如,根据四明山经营花木生意人群多的情况,请法律专家来普及法律知识、做防网络诈骗讲座,各种“因村制宜”的做法都很受欢迎。

余姚这个地方的文化礼堂被暗访了,结果出人意料!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四明山镇梨洲村文化礼堂因为活动类型多、节目样式多、参与的人多,评上了2018年宁波市最“火”文化礼堂……“基层工作许多时候只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参考村实际情况,整合利用资源,办相对比较‘经济’的活动,是一条可行的路子。”鲁赞总结。

“高颜值”礼堂吸引游客驻足

基于山村特色,四明山镇文化礼堂的“颜值”普遍很高。北溪村的文化礼堂是老文化宫改建的,就在穿村而过的大溪边,风景宜人;棠溪村文化礼堂利用了祠堂,里面还有一座戏台;茶培村将原有的两层楼大会堂改建为礼堂;芦田村利用的也是祠堂戏台附近的空间。

“‘一室多用’是我们文化礼堂的特色”,四明山镇宣传委员杨建忠告诉记者,为合理利用空间,避免文化设施的重复建设,镇里一般会将文化礼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银行分理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项目的建设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现有场所,减少资源浪费。

余姚这个地方的文化礼堂被暗访了,结果出人意料!

棠溪村文化礼堂依山傍水。

前几个月,余姚组织了村歌比赛。棠溪村文化礼堂创作的村歌《海棠花开》获得了十佳村歌奖、最具人气奖、最佳MV、最佳创作奖,棠溪村党支部

书记唐建新当晚“拿奖拿到手软”。十一期间,有余姚市民因为这首歌专程来棠溪村游玩、寻访。“因为我们在村歌MV里,有意把老祠堂、老建筑和最美的山村风光都展示出去,跟歌曲一起推广,效果比较好。”唐建新说。

大山村文化礼堂也在吸引游客上颇见成效。杨建忠说,在大山村边上有个知名的仰天湖,游客来了,大多住在边上。晚上散步,看到文化礼堂有人,自然加入到唱跳队伍中,杨建忠见过几位游客,因为“突然一下找到了陌生的归属感”而爱上了四明山,不断第二次、第三次来。“基于这个意义,文化礼堂好像也成了一扇旅游窗口。”

青山绿水之间,白墙黑瓦之下,文化礼堂被赋予了更富魅力的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动力。杨建忠介绍,四明山镇历届党委、政府都把加快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抓手,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创新文明实践、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快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镇已有9个村完成文化礼堂建设,将于今年底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

“当然,山村文化礼堂还是有局限性。比如目前活动类型比较单一,还需要专家多指导,最好能多提供一些有益身心,健康向上的活动样式。”作为地方宣传战线工作者,他们也会继续在提炼文化内生动力、挖掘本土文化上下功夫,“根据村民需求,再探索丰富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