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聲免疫法”可能正在傷害你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別再盲目效仿了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每個家長都竭盡全力,但是信息過於膨脹,有些信息存在著不確定性,如果父母一味的相信並且持之以恆的話,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

前段時間朋友圈瘋傳“哭聲免疫法”,並且還將其與“延遲滿足”混合在一起,認為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更懂事。

“哭聲免疫法”可能正在傷害你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別再盲目效仿了

熱衷哭聲免疫法的朋友

朋友家的孩子馬上一歲了,睡眠很差,每次睡覺都會哭哭啼啼的。朋友很心疼,看不得孩子哭,不是奶睡就是抱著、搖晃著睡。婆婆說,孩子都是被朋友慣的,每次一哭就趕緊抱,孩子就學會了用這個方法要挾大人。以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抱,自己哭著哭著就睡了。

朋友開始很反對婆婆的說法,認為那就是虐待孩子。直到後來她看到了一篇美國人寫的文章,說為啥美國人一個人帶好幾個孩子很輕鬆,中國人好幾個人帶一個還很累,就是因為孩子一哭就抱,被慣壞了。

他們採用的方法就是“哭聲免疫法”,孩子哭了不抱,孩子笑的時候才抱,這樣的孩子會很聽話。朋友看了,感覺和婆婆說的有些不謀而合,似乎有些道理,就決定採用這樣的方法。

孩子每次哭的時候,她也不抱了,直到孩子哭累了睡著。開始是有些於心不忍,但是忍了幾天,發現真的管用,孩子發現媽媽不抱他,沒有指望,只好自己睡了。朋友感覺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還經常在朋友圈裡分享這個神奇的方法。

我疑惑地詢問她“難道不心疼嗎?”朋友義正嚴辭地告訴我“一開始的時候聽孩子哭,自己也很心疼,還會跟著掉淚,但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哭聲免疫法”可能正在傷害你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別再盲目效仿了

但事實上,這種所謂的哭聲免疫法看上去是讓孩子聽話了,但是卻已經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傷害,很逗孩子卻不自知。

哭聲免疫法沒有那麼神奇

  • 哭聲免疫法的來源

哭聲免疫法是來源於美國的教育方式,創始人是美國行為心理學家約翰·華生。他曾大放厥詞,認為哭聲免疫法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種方式在最初風靡美國,見效很快。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卻發現背後所帶來的危害,逐漸被摒棄。

“哭聲免疫法”可能正在傷害你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別再盲目效仿了

就拿約翰華·生本人的孩子來說,他的大兒子曾多次自殺未遂,最終在30歲死於自殺。女兒多次自殺,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才能生活。他的外孫女酒精成癮,多次考慮自殺。

根據醫學家研究診斷,那些被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們,往往會患有睡眠障礙,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人格分裂。由此可見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不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表示,如果家長想讓孩子擁有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性格,那麼就要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給予充分的安全感。

嬰兒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階段,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總是採取“哭聲免疫法”來對待孩子,任由其哭鬧而置之不理,孩子無法獲取父母的關愛,很有可能埋下心理安全隱患。

我們需要明白,嬰兒時期的孩子無法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只能採取哭的方式。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孩子,他不能翻身,不舒服動彈不得,如果父母不幫助他,孩子就不能和父母之間建立安全感。

“哭聲免疫法”可能正在傷害你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別再盲目效仿了

  • 影響孩子大腦皮層發展

最新研究顯示,任由嬰兒哭泣會導致嬰兒內部的應激激素皮質醇分泌過多,而這些物質一旦分泌過多,極有可能會損害孩子尚未發育完全的大腦,從而造成孩子的認知障礙。

哭聲免疫法並不是因為孩子哭累了而停下,而是因為孩子哭的精疲力盡,對此不再抱有希望而按下暫停。

孩子悲傷的哭泣,會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孩子的大腦發育,對孩子的健康並沒有什麼有利影響,所以不建議使用哭聲免疫法。

還有很多朋友將延遲滿足和哭聲免疫法混淆,但實際上二者具有本質區別,我們需要認清什麼是延遲滿足。

“哭聲免疫法”可能正在傷害你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別再盲目效仿了

被誤解的延遲滿足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進行了一個棉花糖實驗,告訴孩子可以立即吃掉棉花糖,也可以選擇15分鐘之後再吃,可以獲得更多的獎勵。後來那些能等待15分鐘的孩子,在高中時取得了更好的成績,在成人後人緣也更好。

所以,很多家長就像得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在自己孩子身上屢試不爽。有的把孩子帶到糖果店,孩子要糖果,故意不給。這是把延遲滿足理解成了:故意不滿足孩子,讓孩子學會忍耐和等待。

實際上延遲滿足是指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當下的短期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自我控制能力是必要的,它有助於完成個體的發展以及人際交往。

延遲滿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孩子的持續性發展,可以促進孩子的自我驅動能力的成長。

延遲滿足實際上是一種選擇性行為,也就是說你既可以選擇當下擁有,但是也可以選擇未來擁有更多,本質上延遲滿足是一種培養孩子堅強意志並且向上發展的方式,對孩子具有深刻影響作用。

延遲滿足的根本不是不滿足而是最終滿足,是以孩子自己的意志為轉移,不是以大人的意志為轉移。

“哭聲免疫法”可能正在傷害你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別再盲目效仿了

什麼樣的教育模式才是正確的選擇?

  • 關注孩子內心發展

心理學家研究表示,童年時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給孩子做提供的安全感也會影響孩子內在發展。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裡應該選擇不同的教育重點,身為孩子的父母應該把握住大方向。重中之重是家長要隨時隨地,無微不至地關心和愛護孩子,給孩子提供強烈的安全感。孩子在1歲以內,如果哭鬧要立即給予孩子關注。

安全感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能夠滿足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可以給孩子帶來正向影響。

“哭聲免疫法”可能正在傷害你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別再盲目效仿了

  • 堅持原則

孩子有時候也會出現用哭鬧來要挾家長的時候,對於孩子的無理取鬧,家長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滿足就不滿足,不能妥協。

比如孩子瘋狂地玩手機遊戲,已經超出了限定時間,家長不同意,孩子就撒潑打滾,這時就要堅持原則,告訴孩子說話算話,不能碰觸底線。

如果我們縱容孩子,在孩子無原則哭鬧的時候妥協,就會讓孩子掌握父母的軟肋,以後也常常用哭鬧要挾家長,我們就真的沒有威信可言了。

因此父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意識,並且堅持自己的原則,態度堅決,冷靜面對孩子,讓孩子明白什麼時候可以滿足,什麼時候不能無限制滿足,只有這樣才有助於孩子更好的發展,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

總之,哭聲免疫法和延遲滿足法,不能隨便濫用,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小時候建立起安全感,和孩子制定規則,在一定範圍內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才是有利於孩子未來發展的正確方法。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