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氣息蔓延到澳洲 這些中國節日外國人也愛過

“光棍節”氣息蔓延到澳洲 這些中國節日外國人也愛過

(資料圖)

【澳洲網王丹11月11日綜合報道】在中國,每年的11月11日不僅是全民購物狂歡節,也是一年一度的“光棍節”。但相比中國的春節、七夕等傳統節日,“光棍節”是年輕的、新潮的,近十幾年來才出現的。據說,這一節日的誕生是單身人士為了鼓勵自己,加之四個數字“1”形似四根“光棍”,因此創造了“光棍節”(One's Day)。暫不論光棍節的由來,短短几年間,它所產生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現在,不止中國人過“光棍節”,隨著中國人走向海外,全球民眾都過上了“光棍節”。這不,中國“光棍節”的文化氣息近日就蔓延到了澳洲。

“光棍節”氣息蔓延到澳洲 這些中國節日外國人也愛過

光棍節,俄羅斯迎來結婚潮。(資料圖/新華社)

澳洲“光棍”喝免費奶茶好幸福

《先驅太陽報》報道 ,為紀念在中國流行的“光棍節”,墨爾本Box Hill購物中心在11月11日當天為單身者提供免費珍珠奶茶。單身者只需在社交媒體上證明自己是“單身”,就可以免費享用一種珍珠奶茶。這是人們對單身人士的“寵愛”。

但在“尋愛”這件事上,澳洲的“單身狗”們想在光棍節脫單可沒那麼容易。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澳人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往往要花費數千澳元,其中包括向約會教學者支付5000澳元以上的費用以及每月向交友應用程序的付費版本支付高達65澳元的費用。運營約會中介服務Matchsmith的巴特爾(Holly Bartter)表示,她一直鼓勵客戶從免費版本開始使用,她的工作是為客戶重新設計資料,讓客戶在交友軟件上更具吸引力。

除了澳洲會舉行各式各樣的“光棍節”活動,中國留學生近些年還將“光棍節”帶到了英國。很多大學在這天會為了給自己的學生解決單身問題而舉辦盛大的Singles' Party(單身派對),比如英國的北安普頓大學,就會舉行Singles' Party ;而斯旺西大學,也會舉辦相關的主題派對等。在這一天,如果參加活動的學生有心儀的對象,可不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許多“單身狗”都會利用這個契機,邀請自己的男神\\女神共唱一曲,以委婉地方式表達出自己的纏綿之心。

此外,熱鬧的中國“光棍節”也為海外影視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去年,講述亞洲富豪生活的《摘金奇緣》全球大火引起熱議,美國好萊塢火速上架了其他亞洲文化相關的影視。美國新線電影公司近日拿下了中國出生的編劇Lillian Yu(超英劇集《無能為力》編劇之一)的一個劇本,正是要拍一部聚焦中國人/華裔的愛情喜劇《單身日》(Singles Day),主題正是中國雙十一的“光棍節”。

“光棍節”氣息蔓延到澳洲 這些中國節日外國人也愛過

外國人喜過中國年。(圖/新華社)

春節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除了新興的“光棍節”,春節可能是外國人最熟悉的中國節日了。這一天,人們貼對聯、拜年、穿新衣……每個家庭都十分忙碌。雞鴨魚肉一應俱全,就是為除夕當天能夠好好地與家人吃頓年夜飯,也是團圓飯。

海外網報道,中國留學生趙勤勤在美國已經過了3個春節。“我不是很喜歡熱鬧,但碰到春節,還是會和朋友一起吃吃飯,聊聊天,玩玩遊戲。總的來說,過年還是得讓自己開心一下。”

趙勤勤在美國時,每年都會去一個美國家庭參加春節聚會。在那裡,她感受到了年味兒。“這個家庭每年春節期間都會舉辦春節派對,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來參加。大家聚在一起,包餃子、發紅包等。當然,紅包裡是糖,並不是人民幣。”趙勤勤說。“派對的主人是美國人,剩下的都是各國留學生,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文化交流保持開放的態度,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

每年的中國春節,澳洲的唐人街都格外熱鬧。北京國際在線報道,今年春節期間,悉尼就舉辦了亞洲以外規模最大的賀歲活動。悉尼市長摩爾抱著小豬喜迎春節,在喜慶熱鬧的舞獅表演中,摩爾向本地居民、遊客和上班族恭賀豬年的到來。多年前開始於唐人街的這項慶典,如今已發展成為悉尼新年期間最為重要的文化活動。摩爾說:“22年前,中國春節慶典只是悉尼唐人街的一個規模很小的社區活動,現在已經成為亞洲之外最大的迎新慶典,去年的活動吸引了130萬遊客參與以及20億國際受眾的持續關注。”

以唐人街為主的華人社區在春節時的熱鬧吸引的不僅是華僑華人、中國留學生,很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也會去唐人街逛逛,一是來湊湊熱鬧,二是瞭解和感受中國文化。“有些外國人也是很懂中國文化的,在路上看到華人,也會作揖說一句‘恭喜發財’。”姜辰就曾經碰到過當地的加拿大人向他拜年。

中國春節的熱鬧給很多外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看著張燈結綵、掛滿喜慶裝飾物的城市和鄉村,看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人們,身在其中的外國人都會受到感染。

“光棍節”氣息蔓延到澳洲 這些中國節日外國人也愛過

日本東京迪士尼樂園迎接“七夕節”(圖/新華社)

七夕節不止是“情人節”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牛郎織女隔河相望、一年見一面的故事千百年來打動人心無數。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一直被稱作中國“情人節”。在這一天,有情人互訴衷腸,表達愛意。“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但隨著中國文化向周邊地區的輻射,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開始過七夕節。韓國、日本等地區的七夕演變出各自的傳統文化而被保留和發展。

海外網報道,在日本,七夕是五大傳統節日之一。早在盛唐以前,關於七夕的傳說就已經傳入日本並廣泛流傳了。隨著日本遣唐使和留學生不斷前往中國,七夕節的習俗也逐漸被日本吸收。每逢七夕,日本人就會把心願寫在細長的紙箋上,再把它們綁到小竹枝上,希望願望得以實現。因為竹子筆直生長,節節向上,而且竹葉在高處瑟瑟作響,日本人相信它能把自己的心願傳達給上天。

在韓國,每年七夕,除了祈拜織女星外,韓國還會舉行祭祀。韓國家庭都擺放煎餅和今年第一次收穫的水果,婦女會在醬缸臺上擺放一碗井水,祈求家人長壽、家庭平安。同時,韓國人還會食麵條、煎餅、蒸糕,飲水蜜桃五味子茶。現在,韓國部分地區仍然流行在七夕食煎餅和蒸糕的傳統。除了傳統的祭祀用煎餅外,年輕人多數會食惹味的海鮮煎餅、泡菜煎餅來度過七夕。據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是中國習俗,後傳到韓國。恭愍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牽牛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發給百官們。到了朝鮮王朝開始在宮廷裡擺宴會,給儒生們實行節日製的科舉。

在越南,七夕節的習俗與中國南部的習俗更相似。越南人認為牛郎織女夫妻於凌晨十二時相會,所以多於農曆七月初六晚上就準備好各類貢品如菱角、棋子餅、花生、金錢餅、七種時果等。一把“禾秧”、一個“七姐盤”更是為了節日氛圍必不可少的傳統標配。據當地老人介紹,以前拜祭七夕的貢品還有兩片“水粉”,這象徵著“織女”的胭脂水粉。可是現在的這些“水粉”都被“紙紮化”,在“七姐盤”裡都印得很齊全。同時,許多年輕男女將自己對愛情的期許寫在紙條上,拜祭時默默許願,祈求將來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