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借鑑“車險”模式,健康管得好少繳保費?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怎樣以健康為中心?

拓寬醫保資金使用範圍、探索借鑑“車險”模式或是途徑之一。

——委員們建議

11月8日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上,在與相關部委負責同志交流時,委員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能否借鉴“车险”模式,健康管得好少缴保费?

“有部門認為醫保是群眾的救命錢,只能用於醫療費。”張光奇委員並不贊同這個看法,他說,醫保基金除了支付居民基本醫療外,還可以考慮逐步應用於正常體檢,也可用於支付家庭醫生簽約和慢性病管理的服務費。

醫保還可以借鑑‘車險’模式。”聽到張光奇的話,來自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的吳浩委員提出了一個設想:“大家都說基層全科醫生是健康的守門人,要進行健康教育,我覺得我們講教育,老百姓不一定願意來,不一定願意聽,如果把醫保變成‘車險’模式,你把自己的健康管得好就能少繳保費,比如接受健康教育、參與體育運動,都降低保費,大家就重視了。

“我到浙江調研過,浙江已經做出探索。”國家體育總局負責同志插言道,“當地老百姓的健身費用可以用醫保報銷,關鍵是政府怎麼來統籌和主導這事兒,相關部門要聯動起來。”

“借鑑‘車險’模式的最大好處是能夠落實到第一責任人,因為跟老百姓切身利益掛鉤,他們就會主動去做。”吳浩補充說。

談到醫保,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的於文明常委也有話要說:“我們中醫講治未病,怎麼治未病?不要得病了以後再用醫保基金的錢去治,要關注疾病的邊緣期、臨界期,比如不要讓糖尿病病人有了併發症再去治。醫保可以把錢更多地用於健康人群,做好預防工作。”於文明認為這是花小錢辦大事。

醫保基金的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對此大家都有共識。除了付費上的政策障礙,張光奇還認為醫保政策客觀上導致患者隨意挑選醫療機構,存在無序就醫、醫療資源配置浪費情況,他建議強化監管,落實“基層首診”的糾正原則,引導患者合理選擇醫療機構就診,進一步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我們特別贊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同志回應張光奇說,過去醫療、醫藥和醫保制度都是圍繞著治病做文章,現在“三醫聯動”要圍繞健康做文章。該負責同志表示,現在相關機構架構和制度安排已開始往“健康中國”這個大方向轉變,在完善醫保制度上也需要轉變觀念,落實預防為主,“我們會跟國家醫療保障局協調,努力推動好建議得到落實。”

記者:謝靚

審核:周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