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聂:大众跑者该如何进行赛后恢复?

比赛季,每个周末都有不同的比赛,跑友们都有点应接不暇,甚至乎有个别跑友一周一个比赛,背靠背作战。但马拉松毕竟是一项极限耐力运动,每次比赛都对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心肺和肌肉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和刺激,因此,恢复过程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在我2016年5月中跑完人生第一次正式比赛的全马后一周,我从周一开始连续三天都几乎处于怀疑人生状态,腰酸背痛腿抽筋,辗转反侧睡不着,随便动一下都酸痛异常,下床走路都是移挪缓慢,出门就更不用说了,路人看我都是异样的眼光。

而现在,我跑完一场比赛,第二天就可以恢复正常训练。特别是在2018年4月份中旬完成的一场百公里越野赛,赛后两天我就可以正常的慢跑恢复训练,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而几次刷新PB的目标赛事也是一样的感觉。

所以说,所有的赛后恢复手段,其实是和每个人不同的进阶经历和训练水平有关的,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去安排。

小聂:大众跑者该如何进行赛后恢复?

初跑者,体能和肌肉耐力都比较弱,通常是不应该急于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如果真正地去跑了比赛,赛后的恢复就要非常小心,要时刻观察自己的身体感觉和反应,肌肉酸痛和心肺呼吸感觉。这里要注意一个重点,绝对不要迷恋所谓的“排酸跑”。人体每时每刻都产生乳酸,也每时每刻都会自动吸收代谢,循环作用。在比赛中所产生的乳酸积聚,通常在运动停止后20-30分钟就代谢殆尽,赛后肌肉感觉酸痛甚至疼痛,都是肌肉细胞延迟性微创的作用,绝对不是乳酸积聚的问题,所谓的“排酸跑”是不存在的。有人会感觉赛后通过慢跑感觉酸痛感消失得比较快,那是因为有效的慢跑运动能加快肌肉愈合再生的作用而已,和乳酸没有关系。

因此,初跑者在完成一场比赛后,应该彻底地休息两天,到第三天才开始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慢跑恢复,以跑走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情况完全是靠自己实际的身体反应来协调。

而对具有一定跑龄积累,或是能力进阶到达一定程度的资深跑者来说,赛后恢复相对比较简单,视身体感觉,赛后第二天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慢跑恢复练习。

小聂:大众跑者该如何进行赛后恢复?

无论是初跑者还是资深跑者,有两个共同的恢复手段是我比较建议的:第一,在赛后1-2天的休息日,进行一些有效的肌肉按摩恢复,这是我这一年来比较喜欢的习惯。我在大连和广州都有固定的按摩场所,平常一个月训练积累后会去按摩一次,在比赛后更是会去进行一次。这是对我们肌肉恢复比较合适的一个方式。第二,饮食补充。通常比赛后肌肉微创导致酸痛,在这个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补充多一点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譬如虾,鱼,牛肉和豆制品,会有效提高肌肉再生恢复的效率,也起到一些超量恢复的作用。

此外,所有的赛后恢复手段,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比赛策略和表现来衡量。如我的个人习惯,通常我在每一次的比赛都不会竭尽全力去跑,那么,对我身体的负荷或是肌肉承受力其实仅仅是比日常训练提高一点点,那么我的恢复手段只是会比日常习惯增加一点点就可以。但如果一个人在比赛中习惯了竭尽全力去跑,赛后恢复就要比较严肃一点了。

我当然会建议业余爱好者尽量以享受比赛的方式去参加每一次马拉松,但比赛毕竟是比赛,在现场气氛的带动下,心率飙升,肌肉紧张都是很正常的反应,而对没有足够经验的跑者来说,要尽量说服自己要冷静对待,不急不躁地去完成比赛,保持放松的心情参加比赛,比任何的恢复手段都重要。

小聂:大众跑者该如何进行赛后恢复?

记住一句话:挑战马拉松没有捷径,只有通过足够的积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系统地完成训练计划,当你的身体各项机能都能应付比赛所需,其实到了赛后的恢复阶段,很多问题都自然迎刃而解的。换句话说,平常不积累,身体能力不足,贸然去参赛,所谓的赛后恢复手段其实只是一句空话。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哪怕你是非常有经验的资深跑者,也是需要懂得适量参赛,尽量不要背靠背去跑马拉松。在每一年或是每个季度的参赛计划中,要懂得取舍,目标赛事制定合理,然后更多的是以热身赛事为主。坚决不能试图在每一次赛事中都考虑刷新PB,这样的方式对身体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当你的身体超负荷运转,所谓的赛后恢复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大众跑者来说,两年刷新PB一次,就可以保证了三年的吹牛资本了,没必要每次都强迫自己去突破,否则会得不偿失。

道理很简单的,能做到自然就有收获。爱惜自己,享受跑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