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理念之变:“智”疗“城市病”,从粗放到精细

“智”疗“城市病”,从粗放到精细——“城管理念之变”系列报道之二

私家车没地方停、渣土车难管、蜂拥而上的共享单车带来一系列管理难题……这些“城市病”每天都在困扰着城市的管理者。不过,近年来,通过高科技的应用、智慧管理平台的构建、科学系统的规划统筹,城市管理正逐渐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智慧型管理转变,“城市痼疾”逐步得到缓解。

AI智能抓拍识别,刹住“疯狂的渣土车”

浦口区60多个渣土运输重要卡点,新近都装上了AI智能识别系统,实时抓拍识别未按规定路线运输、未密闭运输、抛洒滴漏等违规行为。上周,浦口城管就根据抓拍的照片,发现团结路与张墩路路口有辆“五小工程车”涉嫌未按规定时间运输渣土,随后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处罚。

市城管局渣土处置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以前渣土运输管理主要以人员巡查为主,渣土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即使查到了,罚金相比非法所得经济利益,也只是个小数目。

罚款刹不住“疯狂的渣土车”,渣土企业最怕的是不能参加招投标。抓住这个“命门”,去年起,市城管局牵头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联合对渣土运输企业的规范运输、合同履约、安全运输、现场管理等情况实行信用考核。每家企业一年的信用初始分为100分,一旦被发现有违规行为,视情况不同扣除1—100分。每月考核情况作为其参与招投标的重要依据。

“加上现在有了远程实时监控平台、AI智能识别系统等新技术,渣土运输违规行为无所遁形。”该负责人说,我市渣土运输远程监控管理平台,依托工地进出口处安装的360度可旋转监控设备,对运输源头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渣土车出场时是否冲洗、密闭,是否存在提前运输和无证“黑车”运输等,都一目了然。一旦发现疑似违规行为,平台就会预警并通知执法人员前往查处。

“过去查渣土车主要靠‘人海战术’,执法人员一方面日夜轮班巡查,一方面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组织人员在重要路口设卡检查。”市城管局渣土处置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单纯依靠人力巡查,投入精力多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现在高科技监管加制度约束,一方面提高了执法效率,另一方面也倒逼企业规范运输、安全运输。今年以来,已有29家信用考核总分低于50分的企业被约谈、督促整改。

监管考核和运力挂钩,共享单车不敢再“任性”

秦淮区停车设施管理中心主任黄勇骏至今难忘2017年4月2日的场景,那天是清明小长假首日,晚上7点多,景区多个路口的慢车道被几千辆单车堵死,部分快车道也被挤占,整个景区交通瘫痪。“我们联系各家单车公司,要求配合将单车清走,但调度车根本进不来。”最后只能调集周边街道的工作人员以及自己的工作人员,从里往外清,核心地区靠人工往外骑。那天,所有工作人员下班时已近凌晨2点。

2017年上半年,20万共享单车蜂拥而入,乱停乱放的单车随处可见。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加强共享单车管理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可是,谁来管、怎么管,当时在全国都没有成熟经验。

由停车管理员、志愿者等进行整理,单车公司配合,定时清运,是最初的主要办法,甚至催生了“单车猎人”这个新职业……但付出和收效却始终不能成正比。必须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

2017年底,首批“电子围栏”上线。如今“电子围栏”不仅是各单车企业的标配,官方“电子围栏”也在江宁、秦淮等区上线。停车超出“围栏”,使用者需要支付更多费用。“围栏”内车辆的流量和停放量,也成为管理部门监督企业精准调整投放方案的最可靠依据。

去年10月,南京共享单车监管平台上线试运行,运营企业数据全部接入该平台,管理部门通过单车上的GPS对企业乱停乱放、违规投放等难题进行监管考核,连续考核垫底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南京市场。今年6月,我市又出台《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宣布将每年对各企业运力实施“动态调整”,每4年对各企业运力重新分配,也就是进行一次“大洗牌”。企业的运营维护服务、路面日常管理、清拖违规车辆、运营服务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将与运力额度相挂钩。综合考核平均分连续两年低于60分的企业,将被劝退南京市场。共享单车不敢再“任性”,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企业共识。

“共享单车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已经结束,投放量、企业运维人员在减少,科学化、精细化治理成为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江宁区城管局停车办主任韩志祥说。

片区统筹,“停车难”开始不再难

机动车停车难也是“城市病”之一。在各部门想尽办法增加泊位的同时,近一年来,秦淮区却累计取消了600多个路内机动车停车泊位。这是咋回事?

“过去我们是简单做‘加法’,哪里缺泊位,便在哪里就地增加泊位。”黄勇骏说,但一些道路上的临时泊位常常影响车辆正常通行,造成拥堵。近一年来,他们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对部分有条件的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取消道路泊位,把车辆引导至周边的社会停车场。道路通畅了,停车也更有序了。

截至去年底,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8万辆,其中主城六区机动车保有量144.7万辆,而停车泊位总量只有约103.2万个。特别是老旧小区、重点商圈、医院学校等区域,停车矛盾很突出。今年,我市把破解“停车难”摆在十大类28件民生实事之首,按照推动主城区停车需求和供给基本平衡的总体思路,加快推动“停车难”治理由供给视角向用户思维转变、由建设为主向综合治理转变、由小区治理向片区平衡转变。

今年,主城在10个片区试点“停车难”综合治理,在深入分析交通流量、停车需求基础上,综合采取增加供给、错时停车、执法管控、智能管理等举措,因地制宜解决停车难题。兰家庄片区里,兰园农贸市场南侧新建了一座三层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还新增九华山路生态停车场、玄武外国语学校地下停车场等4处停车设施。

玄武区新庄花园小区泊位缺口120个,最近由于市政项目施工,小区机动车全部分流至附近的写字楼和国展中心停放。“这次市政施工,让我们找到了突破口。”玄武区停车设施管理中心主任张钦说,待市政项目完工后,将与国展中心及小区隔壁的写字楼协商泊位错时共享。

记者获悉,目前我市正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研究制订,综合衔接交通、城建、城管、交管、人防等专项规划,促进各规划在解决城市停车问题上形成统一一致、系统有效的规划方案,从源头上确保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治疗“城市病”,城市管理者们正变得越来越“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