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老旦袁慧琴:戲曲不要妄想速成,需要寒窗苦讀,守住清貧寂寞

提起京劇的老旦行當,許多人認為其表演者必定是睿智、沉穩、上了年紀的女性,但袁慧琴似乎是個例外。她私底下的形象靚麗時尚,性格開朗活潑,還愛玩微博,顛覆了人們對於京劇表演者尤其是老旦扮演者的諸多想象。

學老旦非自願

初見袁慧琴,很難不為她臺上臺下的差異所驚訝。主工京劇老旦的她,私底下是一位美麗時尚、活潑開朗的都市女性。袁慧琴笑言,這樣的她,30多年前為什麼會選擇老旦這個行當,是每次採訪都會被問到的問題。


千面老旦袁慧琴:戲曲不要妄想速成,需要寒窗苦讀,守住清貧寂寞


她回憶說,念戲曲學校時曾唱過一年花旦,但由於當時班裡沒有學老旦的學員,老師們都認為她的大嗓很好聽,所以讓她學老旦。“我那時只有13歲,是很不情願的。因為小姑娘都喜歡唱花旦,穿的衣服漂亮,頭上能戴好多好看的花,我一聽讓我學老旦就氣哭了,可以說是很被動地走到這個行當裡來的。”

千面老旦

舞臺上的美麗老旦,舞臺下的時尚達人,像所有愛美的女人一樣,採訪前的袁慧琴會反覆確認妝容是否完美,也會緊張自己的照片是否拍得好看,就像她一直在藝術上秉持的那種信念:“女人,一定要是美的。”然而採訪開始之後,心底的那種淡然卻不由浮現在她臉上,娓娓道來梨園行中的各種不易與清貧,尤其說到與恩師李金泉的深厚情誼,更是感性地流下了眼淚。她用“悲壯”來形容如今堅守在京劇舞臺上的人們。因為信念,所以執著;也或許因為執著,才成就了今天的袁慧琴。這樣的一位藝術家,才無愧於票友們“千面老旦”的稱呼吧。

憶恩師淚花閃

17歲時,袁慧琴到北京拜工老旦的著名京劇藝術家李金泉為師,這成為她人生和藝術道路上的轉折點。兩人不僅在藝術上成為師徒,生活中也培養出了父女般的感情。袁慧琴說:“當時我從南方來,就穿著一雙單皮鞋,等到11月份的時候北京已經很冷了,我還穿著它。老師的腳跟我的差不多大,就把他的鞋子給我穿回了湖北老家。媽媽問我,你把老師的鞋穿了老師穿什麼?她帶著我到當地的皮鞋廠,根據老師鞋子的大小訂製了一雙,我自己給他畫的樣式。我郵寄過去以後,他還特意穿上去公園照了一張照片給我看。”

今年春節,已近90高齡的李金泉老師去世了。談到他生前最後一次來看自己演出的情形,袁慧琴的眼裡閃現著淚花。“前年新戲《曙色紫禁城》在北大百年講堂演出前,我試著問他能不能去看。他中過風,幾乎不能說話了,但他拼命點頭。演出那天,我派車去接他,他早早地把衣服穿好了,坐在家裡等我。我記得特別清楚,老師看完後激動地流了眼淚。”她說,李金泉老師是一位很開明的藝術家,戲曲界常有門戶之見,他卻在教學上不拘一格,“他說,他就給我打好老戲的基礎,希望我以後根據自身條件創作出新的劇目。他是一個革新家,當我的新戲受觀眾歡迎的時候,他特別欣慰和感動。”

迴避老突出旦

秉承著恩師的教誨,袁慧琴一直堅持賦予角色美感和現代感,這成為她區別於許多老旦演員的特點。

“京劇發展了200多年,那它一定是在每個時期都出現了一批優秀藝術家,創作了一批符合各時代觀眾審美情趣的作品,才能源源不斷地流傳下來。作為21世紀的京劇演員,我們面臨著這麼多藝術形式的挑戰。京劇這門古老的藝術怎樣才能和現代觀眾的審美情趣相結合,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她認為,老旦雖然是在表現老年人,但它也是旦行,“京劇藝術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審美過程,呈現在舞臺上的東西一定得是美的。我認為,老旦的關鍵不在‘老’,而在‘旦’。我們一定要在舞臺上呈現旦行的美,老旦的所謂‘老和暮氣’,是我在創作過程中一直迴避的。”

從聲音、身段和腳步的處理上,袁慧琴嘗試跟以往傳統戲不同的方法,儘量表現出角色的魅力,而不是一味模仿老一輩人的唱法,同時還加入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演出。她說:“像6集京劇電視連續劇《契丹英後》裡面的蕭太后,人物造型已很接近電視劇的造型,我的表現形式介乎於青衣和老旦之間。我其實是給自己尋找了另外一條新路子。因為我們老旦行當表現更多的是老年女性,畢竟題材有限,我就根據自身的條件走出了這樣一條路。”


千面老旦袁慧琴:戲曲不要妄想速成,需要寒窗苦讀,守住清貧寂寞


愛時尚愛微博

很多人都說,時尚是袁慧琴區別於其他戲曲演員的地方,甚至是她在老旦行當取得如此高成就的原因之一。她笑言,這跟她的個性有很大關係,“藝術永遠都在追求個性。我天性愛美,小時候學過舞蹈、學過聲樂,又很喜歡話劇。其實,我在沒有考進戲曲學校時還有一個理想,就是考中央戲劇學院,我現在的性格跟從小接觸很多藝術有非常大的關係。可能大家覺得我不像戲曲界的人,我有時候也會有意識地置身於京劇這個圈子外面,因為站在外面看裡面,會更客觀,更理性,這樣在做判斷、選擇時,內心會比較清醒。”

生活中的袁慧琴喜歡逛街購物,挑選服裝是她的最愛。袁慧琴的另一個時尚標籤,就是愛玩微博,“好多外界人不瞭解戲曲這個行當,容易把我們當成跟這個時代離得很遠的人。其實不是這樣的,既然我是做藝術的,作品就要有時代感。微博給我和觀眾、粉絲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臺,他們有一些問題問我,我可以通過他們的反饋瞭解大家對我的真實看法。”

京劇人守清貧

袁慧琴坦言,面對著流行文化和物慾橫流的衝擊,能夠堅守在戲曲這塊土地上的人很悲壯。京劇的受眾面相對較小,這決定了京劇表演者不會有像流行歌手、演員那樣豐厚的物質條件,但他們背後的付出卻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袁慧琴說:“作為一名從業人員,我非常欽佩堅守這門藝術的人們,因為我們必須要守住這份清貧和寂寞。”


千面老旦袁慧琴:戲曲不要妄想速成,需要寒窗苦讀,守住清貧寂寞


正因如此,袁慧琴十分擔心京劇的傳承問題,“現在的孩子物質條件優越,吃不了苦,受社會浮躁風氣的影響,都想一夜成名。但京劇恰恰是不能速成的,需要寒窗苦讀苦練。”她說,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她會開始帶學生:“前提是有條件合適、素質過硬的學生,我會告訴他們這一路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