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老旦袁慧琴:戏曲不要妄想速成,需要寒窗苦读,守住清贫寂寞

提起京剧的老旦行当,许多人认为其表演者必定是睿智、沉稳、上了年纪的女性,但袁慧琴似乎是个例外。她私底下的形象靓丽时尚,性格开朗活泼,还爱玩微博,颠覆了人们对于京剧表演者尤其是老旦扮演者的诸多想象。

学老旦非自愿

初见袁慧琴,很难不为她台上台下的差异所惊讶。主工京剧老旦的她,私底下是一位美丽时尚、活泼开朗的都市女性。袁慧琴笑言,这样的她,30多年前为什么会选择老旦这个行当,是每次采访都会被问到的问题。


千面老旦袁慧琴:戏曲不要妄想速成,需要寒窗苦读,守住清贫寂寞


她回忆说,念戏曲学校时曾唱过一年花旦,但由于当时班里没有学老旦的学员,老师们都认为她的大嗓很好听,所以让她学老旦。“我那时只有13岁,是很不情愿的。因为小姑娘都喜欢唱花旦,穿的衣服漂亮,头上能戴好多好看的花,我一听让我学老旦就气哭了,可以说是很被动地走到这个行当里来的。”

千面老旦

舞台上的美丽老旦,舞台下的时尚达人,像所有爱美的女人一样,采访前的袁慧琴会反复确认妆容是否完美,也会紧张自己的照片是否拍得好看,就像她一直在艺术上秉持的那种信念:“女人,一定要是美的。”然而采访开始之后,心底的那种淡然却不由浮现在她脸上,娓娓道来梨园行中的各种不易与清贫,尤其说到与恩师李金泉的深厚情谊,更是感性地流下了眼泪。她用“悲壮”来形容如今坚守在京剧舞台上的人们。因为信念,所以执着;也或许因为执着,才成就了今天的袁慧琴。这样的一位艺术家,才无愧于票友们“千面老旦”的称呼吧。

忆恩师泪花闪

17岁时,袁慧琴到北京拜工老旦的著名京剧艺术家李金泉为师,这成为她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的转折点。两人不仅在艺术上成为师徒,生活中也培养出了父女般的感情。袁慧琴说:“当时我从南方来,就穿着一双单皮鞋,等到11月份的时候北京已经很冷了,我还穿着它。老师的脚跟我的差不多大,就把他的鞋子给我穿回了湖北老家。妈妈问我,你把老师的鞋穿了老师穿什么?她带着我到当地的皮鞋厂,根据老师鞋子的大小订制了一双,我自己给他画的样式。我邮寄过去以后,他还特意穿上去公园照了一张照片给我看。”

今年春节,已近90高龄的李金泉老师去世了。谈到他生前最后一次来看自己演出的情形,袁慧琴的眼里闪现着泪花。“前年新戏《曙色紫禁城》在北大百年讲堂演出前,我试着问他能不能去看。他中过风,几乎不能说话了,但他拼命点头。演出那天,我派车去接他,他早早地把衣服穿好了,坐在家里等我。我记得特别清楚,老师看完后激动地流了眼泪。”她说,李金泉老师是一位很开明的艺术家,戏曲界常有门户之见,他却在教学上不拘一格,“他说,他就给我打好老戏的基础,希望我以后根据自身条件创作出新的剧目。他是一个革新家,当我的新戏受观众欢迎的时候,他特别欣慰和感动。”

回避老突出旦

秉承着恩师的教诲,袁慧琴一直坚持赋予角色美感和现代感,这成为她区别于许多老旦演员的特点。

“京剧发展了200多年,那它一定是在每个时期都出现了一批优秀艺术家,创作了一批符合各时代观众审美情趣的作品,才能源源不断地流传下来。作为21世纪的京剧演员,我们面临着这么多艺术形式的挑战。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怎样才能和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她认为,老旦虽然是在表现老年人,但它也是旦行,“京剧艺术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审美过程,呈现在舞台上的东西一定得是美的。我认为,老旦的关键不在‘老’,而在‘旦’。我们一定要在舞台上呈现旦行的美,老旦的所谓‘老和暮气’,是我在创作过程中一直回避的。”

从声音、身段和脚步的处理上,袁慧琴尝试跟以往传统戏不同的方法,尽量表现出角色的魅力,而不是一味模仿老一辈人的唱法,同时还加入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演出。她说:“像6集京剧电视连续剧《契丹英后》里面的萧太后,人物造型已很接近电视剧的造型,我的表现形式介乎于青衣和老旦之间。我其实是给自己寻找了另外一条新路子。因为我们老旦行当表现更多的是老年女性,毕竟题材有限,我就根据自身的条件走出了这样一条路。”


千面老旦袁慧琴:戏曲不要妄想速成,需要寒窗苦读,守住清贫寂寞


爱时尚爱微博

很多人都说,时尚是袁慧琴区别于其他戏曲演员的地方,甚至是她在老旦行当取得如此高成就的原因之一。她笑言,这跟她的个性有很大关系,“艺术永远都在追求个性。我天性爱美,小时候学过舞蹈、学过声乐,又很喜欢话剧。其实,我在没有考进戏曲学校时还有一个理想,就是考中央戏剧学院,我现在的性格跟从小接触很多艺术有非常大的关系。可能大家觉得我不像戏曲界的人,我有时候也会有意识地置身于京剧这个圈子外面,因为站在外面看里面,会更客观,更理性,这样在做判断、选择时,内心会比较清醒。”

生活中的袁慧琴喜欢逛街购物,挑选服装是她的最爱。袁慧琴的另一个时尚标签,就是爱玩微博,“好多外界人不了解戏曲这个行当,容易把我们当成跟这个时代离得很远的人。其实不是这样的,既然我是做艺术的,作品就要有时代感。微博给我和观众、粉丝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他们有一些问题问我,我可以通过他们的反馈了解大家对我的真实看法。”

京剧人守清贫

袁慧琴坦言,面对着流行文化和物欲横流的冲击,能够坚守在戏曲这块土地上的人很悲壮。京剧的受众面相对较小,这决定了京剧表演者不会有像流行歌手、演员那样丰厚的物质条件,但他们背后的付出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袁慧琴说:“作为一名从业人员,我非常钦佩坚守这门艺术的人们,因为我们必须要守住这份清贫和寂寞。”


千面老旦袁慧琴:戏曲不要妄想速成,需要寒窗苦读,守住清贫寂寞


正因如此,袁慧琴十分担心京剧的传承问题,“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吃不了苦,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都想一夜成名。但京剧恰恰是不能速成的,需要寒窗苦读苦练。”她说,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她会开始带学生:“前提是有条件合适、素质过硬的学生,我会告诉他们这一路我是怎么走过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