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评上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是多大年龄?

晚风58058


我们学校有一位33岁的老师就评上了中学高级职称,她从参加工作就任教初中英语,每年的英语成绩在片区都是名列前茅,她的父母也是老师,深懂得评职称的道理,从她参加工作起,她父母就在为她评职称做准备,帮她发表论文,在她转正定级后,过了4年时间,学校里有两个中级职称指标,她的年度考核综合评价分居第2位,顺理成章的评上了中级职称。

在此后的5年中,她父母帮助她研究课题,有一个市级普教课题已顺利结题,刚好这一年,她有资格评高级职称,而她的年度考核综合评价分又居于第2名,但高级职称指标只有一个。由于年度考核综合评价分排在第一位的老师没有进行课题研究,在学校资格审查中未予通过,学校又推荐了她去申报高级职称,目前她是高级5档。在评职称的过程中,这位老师是幸运的,都是到年限就评,像这样的老师在教师队伍中少得可怜,不得不令人羡慕。

正常情况下,中小学老师评上高级职称的年龄在45岁左右。如果老师的年龄超过了45岁,要想评上高级职称很困难,一是因为高级职称的指标有限,有很多学校几年都没有一个高级职称名额,有些老师都放弃了评高级职称的想法;二是因为45岁以上的老师的精力不如年轻老师旺盛,受学生的喜欢程度也没有年轻老师那样高,教育教学业绩也不占优势,心态也不如年轻老师那样好,要想评上高级职称的确不容易。

有一部分老师到退休的时候都没有评上职称,我们学校有两位老师,在退休的时候还是初级职称,很多人都认为这两位老师的教育生涯是灰暗的,他们退休后也没有加入教师退休协会,始终感觉到没有评上职称是最大的遗憾。

没有评上职称并不能说明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努力,而是受到名额和条件的限制,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并不一定就比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优秀,因为评职称的过程中还有机遇问题。但总体来说,评职称是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抱怨和等待是永远评不上职称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3235836832504938"} --}

Lance课堂


年到这个答案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和经历。

我85年,属牛,2009年毕业于一所普通二本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高中母校任教,2010年12月份直接认定为中教二级教师(后来过渡为中小学二级教师),然后2018年12月份在进行第四次中级职评的时候终于通过,也就是说我现在算是一个准一级教师,因为还没有换证书。今年我已经34岁。

这个年纪在我们学校里评上中级职称属于正常偏早,不是我自己多优秀,主要有相当部分的运气成分,今年职评指标大量增加。但即便这样,按照规定,六年后我可以参评高级职称,如果到时候第一年就顺利评上高级,但到时候我应该就也已经四十了!

当然,在我周围确实有更加顺利的,比如我一个同事跟我一起工作,比我还小两岁,今年32岁,但他评上中级已经三年,他要是顺利的话大概35岁就可以评上高级。

但也有一些老教师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初级职称。所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我是李说九道,关注教育,关注成长,欢迎关注我给我留言讨论!


李说九道


我们学校晋高级平均年龄37岁,我是2013年晋高级,当时小学刚实施晋高级政策,之前,小学没有晋高级指标,许多教师晋了小高之后,也就是现在的中级职称,就破罐子破摔,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而一旦有了新政策,小学也可以晋高级职称后,慌了手脚,后悔不已。


我也算在我们单位是第一个晋高级职称的,在单位毕竟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工作比较积极,上级组织得各类活动也经常参加。2009年,经过层层选拔,获得了“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优质课、论文、课题有机会我都参加。

想想那些年自己也很有毅力,给学生坚持写教育日记,每天一篇,坚持了三年,直至把学生送毕业,每天从未间断过。学生受益了,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丰富了教学经验,积累了大量教学案例,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小学晋高级指标很少,我晋得那几年每年一个,这两年岗位设置改革,增加比例,名额二至三名,又激发了老师的工作热情。一窝蜂地报名参加优质课,强烈要求申请综合奖,开展课题研究,全力以赴为晋级创造条件。但名额有限,总是只有一两个教师如愿以偿,大部分教师做做绿叶当陪衬。


不管年龄有多大,有机会大家都应该去尝试尝试,平时多参加各类活动,珍惜机会,不要等需要时再去努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努力正当时,永远不放弃。


小学教学采菱儿


我是在40岁评上高级教师的,这主要得益于那时候我们学校还有很多高级教师名额!当年我还一起评到了学科带头人。那时候还比较好说,只要达到了那严苛的条件就可以了!(评高级教师的条件,请大家参阅我前面的文章。里面列举的非常详细)

正是因为高级教师职称评选条件非常高,所以我要求徒弟们平时就要对照条件,努力积攒,免得到了评职称的时候拿不出东西来!结果我的徒弟在35岁就评上了高级教师职称。顺带着还评上了区学科带头人!(二者的评比条件差不多)

等到了今年,学校的高级教师职称名额即将用尽,变成每年只有一个名额了!于是竞争异常激烈!即使你够高级教师职称评比资格了,也要与其他更优秀教师PK,然后胜出者才能申报!

这还是一切都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情况下。

如果要像某些地区搞暗箱操作、搞小动作!老实的教师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希望职称制度能够改革一下不合理的地方,使其真正能够起到激励教师的作用!


姑苏讲堂


这不关年龄的事,是指标的事。但能评上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是多大年龄呢?我40多岁时才评上的,与我同时评上的还有一位乐老师,他事实上刚退休,但因评的岗位是前一年(他59岁时)的指标,所以他也有资格参评,其它老师也基本没意见——大家都打分竞争。他这边一评上,接着就可以空出岗位(退休了)。

如果没有空岗,学校不能有老师参加评聘。空岗一般是已评上了的高级老师调走或退休(2008-2011三年我县有单列,相当于提前空出位置)。

纵观我校这十年来的高级职称评聘情况,2008年前评聘分开,可以先交材料到市评高级教师资格证,然后有资格证的老师要等到学校有空岗才参加校有聘。

2002年前县局根据校人数定指标,刚开始是分教研组定,即如:化学有岗位,只能化学老师去竞聘。而从2008年后,只要学校有空岗,有高级资格证的老师都可以打分参评——但多数老师估摸着自己分数太低,一般都会弃权——目前还有两名这样的老师,高级资格证是2008年前拿到的,但一直没评上。

我特别查了一下,我校最早的是35岁时评上的,最晚的59,也有一辈子也评不上的,如我校2019年3月将退休的一女老师。


种金易


今天中午值班的时候和一位还没有晋升中级的老师,开始讨论关于职称的问题的时候。稍微分析了一下数字,和各位交流一下。

单位有86人,其中三人是副高级老师,这三人,一位是校长,一位园长,另外一位是年龄比较大的女老师,她的老公是另外单位校长。

接着我们有33人是中级老师,能够晋升副高级的,也就是说在三年之内所有的人都够资格了。也就是指三年之后,如果一年给一个名额的话,按照现在的老师保有量来讲,也就是这30个人有资格进行副高。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退休之前是百分百的,基本上中级职称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还有50个初级的老师,去年我们学校给的是三个名额,今年估计给的更少,也就是指这50个人如果全部进行中级的话,大约需要20年,为什么说需要20年了?因为中级是有比例了,到了一定比例之后就不跟你玩儿了。说这50个人按照现在保有量来讲,有的人退休之后也晋不上中级。这个数字也就变成了一种必须,也就是指这50个人肯定有人在最后退休的时候百分百的进不上中级。

最后在回答问题上面也就是进行高级的老师,年龄大约在多大?我们这边最年轻的应当是,40岁晋上了高级教师。

当我们看到一种制度,对于一些人是百分百的实现不了的时候,能觉得这个制度对人很有吸引力吗?

没有数字,可能每个人都有侥幸心理,有了数字之后,你就知道现实到底是什么情况。


宜城老师


我身边有一个活生生的评职称的例子。学校职称评定方案又有修改,"担任班主任工作加2分"。正在为副高职称忧心的杨老师看到新方案后心里更是一惊,"这2分不能跑了!"于是决定向学校申请本学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老杨老师50过了,还没评上副高心里着急:年龄大了,离退休不远,不评上高称觉得教一生书不圆满,毕竟高称也是一种荣誉,再加上工资兑现又要多出大几百元。

这些年,受职评指标等因素的限制,没担任任何职务的老杨在竞争中没什么优势,眼看着年纪还小些的领导干部或挂有一定职务的老师慢慢评上了,感觉排队快排到了自己,所以无论如何要抓住机会努力达到条件。

根据学校职评方案,除了一些硬条件外比如,学历、计算机、普通话、水平能力测试等以外,还有评优、论文、工作量、满意度、教育教学效果等项目参与打分,分高者才有资格,而担任班主任工作可加2分。

学校领导虽然觉得老杨已多年未当班主任有些顾虑,但看老杨为评职称态度坚决只有答应了,希望老杨顺利拿到这2分,增加竞争力。其他老师知道后,虽然知道老杨评职称的路不会太顺利,因为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因素,这老杨也是知晓的,但还是在心里祝愿老杨能早日评上,达成退休前的心愿。

老杨,加油!


校园微观察


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我们学校最年轻的老师是34岁,就是今年刚刚评上高级。她是生物教师,其实她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今年我们学校刚好有指标,她去试一试,结果成功了。从各方面条件考虑,这位美女教师应该条件刚刚好,可能是运气好就过了。

一般情况,一个老师要想评上高级职称,条件很多,包括教龄、年龄、班主任年限、取得一级职称要有5年以上、有教改立项、每年有举行公开课、有支教经历以及取得县级以上的优秀证书等等。所以真的要评上高级职称是要靠老师花多年时间去积累证书、材料,才能成正果。

在我们这里,大部分老师评上高级都在40岁左右。晚的可能可能在退休前几年评上。能够在45岁之前评上高级职称都不错了。2014年职称改革以后就越来越难评了,最关键的就是每个学校有指标限制,特别在县城的学校有的学校无论初级、中级、高级指标都没有。在农村学校稍微好点。重点高中和初中指标多一点,但是竞争太激烈了。

一般都是中层干部优先、资格老的优先,按资排辈。所以有些老师达到条件但没有指标,也是没办法的。一句话,现在职称评审制度还要继续进行改革、调整。希望让广大普通教师能享受到职称的红利。



湘语飘落


有志不在年高,高级职称和年龄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评高级和年龄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老师干了一辈子,到了退休也还是中小学一级,有的老师三十几岁评上了高级职称。前几天在网上还看到了32岁的美女评上教授职称呢。

各地评职称都会有一套评聘方案,但是大同小异,无非是论文发表加分,荣誉称号加分,课题立项结项加分,教学竞赛,优质课加分,指导学生获奖加分等等。

粗略一看,没什么问题,也体现了优劳优得,论文,课题,竞赛,优质课等等也能体现出老师的教学素质。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并不然,所为论文发表,不过是花钱养活一些夜里出版社而已,只要花上八百到一千块钱,只需要报上你的姓名和单位,甚至你都不需要动笔,一篇署着你的大名的论文便新鲜出炉了,课题也是如此。优质课更是有点搞笑,以前门可罗雀的教研室终于火爆起来,以前无人问津的优质课现在打破脑袋争着去上,区级优质课一等奖甚至都明码标价了。这样的教学成果能说明老师的业绩水平吗?


年轻老师为了评职称舍得投入,证书一大摞,年纪大的老师评上小学高级之后马放南山,跟证书失之交臂。

这是一个评职称靠数证书的年代,我们这边评聘高级,大家把自己的证书亮出来,区级的,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根据证书打分,分高者优先。

年轻老师为了评职称,舍得投入,火爆了朋友圈中那些代写论文,代搞课题的人,这些老师们动辄几千的投入,让他们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年长的老师由于早早评上中小学高级,在当时已经是顶点了,没有晋升的空间了,就不需要什么论文和优质课了。这样在职称评聘打分的时候,就吃了亏,跟年轻人差距越拉越远。


总结语:高级职称和年龄大小确实没有必然的关系,看得是谁的证书多,于是很多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只能在中小学一级的岗位上退休。只因为他们不肯搞一些虚假的证书,这实在有点让人无语。


周老师的工作室


中小学教师评上高级教师的年龄在35至40岁都属正常范围,至于到底多大年纪则取决于老师的学历、能力、机遇等因素。

一、大学本科毕业最理想状态在32岁可评上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在22岁左右,一年见实期满后定为二级教师,四年后可评一级教师,一级教师干满五年可评高级教师。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毕业十年就可评上高级教师,是不是很心动?但很少人有这么顺利的。


二、正常评上高级教师大都在35岁以后了。虽然说理想状态是大学毕业十年可评高级教师,但实际上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运气不好,正好没有高级教师名额的话,拖你个三年、五年还不是常有的事,甚至拖你个十年、二十年都有。另外就算有高级教师名额,那评高级教师的条件也不是那么轻松达到的。过去要考英语、计算机,发表论文等把多少人挡在门外许多年。现在还一样存在有些条件需要多年准备才够格,因此会延迟一段时间。大家看到评上高级教师很多都在35岁以上,有的甚至45岁还没评上。


三、如果不是大学本科毕业,评上高级教师年龄更大。比如那些中师生,以前是没资格评高级教师的,必须进修获得本科文凭,那显然会拉长评职称的周期。现在有的地区中师生也可以评高级,但要求教龄25年以上。试想一下,中师毕业19岁,加上25年教龄就在44岁以上,这还只是有资格评,其他条件再给你推后三五年的话,基本上评高级教师近50岁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