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我們把這個問題化簡單點說就3點:

1.洲際導彈的確非常重要,但戰略轟炸機作為空基核平臺在核戰爭中同樣重要。

2.戰略轟炸機的籌載能力和任務靈活性都遠遠高於洲際導彈。

3.戰略轟炸機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震懾作用高於洲際導彈。


先說下第一個問題:有個詞叫“三位一體”核打擊,它是指同時具備從陸地、空中和海上投放核武器的能力。洲際導彈作為一種有效的陸、海核武器投放工具具有極大的核投送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為了中保證核反擊的效率和生存能力最大化依舊還是要保證空中核武器投送平臺,也就是三者缺一不可。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既然是要保證完整的海陸空核投送能力,那麼單單靠洲際導彈本身是不行的,核打擊手段必須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載彈量達到20噸以上的戰略轟炸機是強有力的核武器運載平臺。下圖為美國W80型核彈頭,當量20萬噸TNT,安裝在上射程25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和AGM-86空射巡航導彈,由戰略轟炸機空中發射。還有下圖2的B81型自由落體熱核彈頭,當量5萬噸,每架B-2轟炸機可以攜帶16枚。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至於為什麼是隱形轟炸機,這麼說吧:防空系統的發展使得轟炸機的生存能力越來越差,在60年代後期還可以依靠速度進行突防,典型的是B-1A/B、Tu-22M系列和Tu-160。但是防空導彈動輒上百公里和3倍音速的攻擊能力使轟炸機靠速度也越來越沒有勝算。既然高空、高速都無法躲避防空系統的追蹤,那麼幹脆讓雷達看不到你,這才是目前戰略轟炸機突防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再投入巨大的資金去研製類似B-52和B-1這類轟炸機那麼就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們直接一步到位搞大型隱形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第二個問題:戰略轟炸機是一種核常兼備的空中打擊平臺,除了用於核戰爭之外還可以用於常規戰爭的空中打擊,論利用率和費效比遠遠比洲際導彈要高。我們說,洲際導彈作為核打擊的特定武器他的有效載荷就是戰略級核彈頭,當然,我們不是說他不能帶常規高爆彈頭,但是作為單價5000萬美元以上的武器帶1噸炸藥?顯然這不現實!洲際導彈是一次性武器,打出去就回不來了。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但是戰略轟炸機就比洲際導彈靈活的多,他既可以攜帶核武器也可以攜帶常規武器執行各種打擊任務。我們換個角度說,洲際導彈自1957年誕生以來從未應用在實戰上,但是戰略轟炸機卻幾乎出現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或衝突,單次出動花費不到洲際導彈的幾十分之一。下圖為美國B-2隱形轟炸機的載彈,既可以攜帶常規的MK-82自由落體炸彈,也可以攜帶B-83/61核炸彈,還可以攜帶JDAM精確制導彈藥。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從載荷上講,世界上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R-36M最大載荷10噸,最大射程16000公里(二者只能取一個)。但是戰略轟炸機載彈量動輒20噸以上,甚至Tu-160可以達到45噸,如果航程不夠可以由空中加油機協助。美國在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之初由本土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起飛的7架B-52轟炸機跨越半個地球對伊拉克發射巡航導彈,又在空中加油機支持下返回美國本土。而美國在美韓軍演期間也曾經由本土派出B-2隱形轟炸機直飛朝鮮半島,在不降落的情況下由空中加油機支持返回美國本土。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正在接受空中加油的B-1B轟炸機


第三個問題:戰略轟炸機往往在政治和外交鬥爭中產生個更明顯的震懾作用。雖然洲際導彈作為極有力且幾乎無解的核打擊平臺,但是政治威懾不是真刀真槍的實戰。所以像這種“一次性”的洲際導彈一旦發射就無法回收,而且洲際導彈攻擊速度較快,一般1小時完成全部飛行,主要飛行階段也在外太空。說簡單點:洲際導彈的威懾過程別人都看不到。但是戰略轟炸機不同,他可以長時間在某個空域滯留,甚至攜帶巡航導彈滯留,這種實實在在的戰略威懾能力顯然比看不見的洲際導彈更強。

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無法取代的空基戰略核平臺

2019年中俄轟炸機聯合巡航紀念臂章


所以,雖然洲際導彈很厲害,但這不意味著沒有必要發展戰略轟炸機,只是很多國家因為技術財力問題根本沒有精力去搞那麼多核打擊手段,比如英法兩國都已經放棄。目前世界上擁有完整洲際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個最大的軍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