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武田製藥:以中國速度助力全球藥物創新

已經有238年曆史的武田製藥是全球最大的製藥企業之一。在過去的三到四年裡,武田通過不斷創新、投資併購等戰略佈局,從曾經的小分子藥物公司,向超越小分子範疇的下一代創新療法轉向,真正引領全球創新。

在武田亞洲開發中心媒體溝通會上,動脈網記者採訪了武田製藥全球研發總裁AndyPlump和武田亞洲開發中心負責人王璘,二人分享了武田的創新研發佈局,尤其是面向中國和亞洲的工作成果和計劃。

在武田的規劃佈局中,中國已經成為其全球研發的四大關鍵區域之一,和美國、日本、歐洲並列。積極響應國內利好政策,武田正以加速度把創新藥物帶給更多中國患者,同時向全球同步研發進一步邁進。

一切從患者需求出發,做差異化藥物創新

1781年,武田製藥始創於日本大阪。創始人武田長兵衛定義了武田的四個品質:誠信、公平、正直、堅毅;2014年,現任武田製藥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Weber加入了武田,進一步提出了現代版的武田價值觀——“P(patient)、T(trust)、R(reputation)、B(business)”。以患者為中心,建立社會信任,鞏固聲譽,發展業務,是武田多年來一直的堅守和實踐。

在過去四到五年裡,通過收購,武田不斷擴展其國際版圖和業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是收購ARIAD製藥公司,豐富了在實體瘤領域的藥物佈局;另一個是去年以620億美金對罕見病領軍企業夏爾的收購,這也是迄今日本公司最大的收購。本就在罕見病領域卓有建樹的武田,在這一領域的地位更加無法動搖。

对话武田制药:以中国速度助力全球药物创新

武田製藥全球研發總裁Andy Plump

武田製藥全球研發總裁Andy Plump強調,並非是靠收購,而是通過轉型創新,武田才真正成為了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企業。

他提到,武田目前有三大重點業務:創新生物製藥、血漿衍生療法和疫苗。武田80%的研發投入集中於創新生物製藥業務,重點關注具有革新性和治癒性的療法,以滿足臨床高需求並針對非常精準的患者人群。腫瘤、罕見病、神經科學和消化疾病是武田研發專注的四大疾病領域。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專注罕見病研發的製藥公司,武田的研發產品線中有50%的產品獲得了孤兒藥認定。“實際上我們的研發產品線大概有75%是孤兒藥,只是其中有一些我們還沒有向相關機構遞交認定申請。”Andy Plump表示。

從策略上,武田通過減少固定基礎設施投入、開展合作來提高整體效率。過去四年中武田持續加大創新投入,60%用於對外合作。”我們選擇與創新的機構合作,達成資源最優組合,從而保持整個公司的靈活性和高效性。” Andy Plump補充道。

自從2015年來,武田已經在亞洲地區(除日本之外)進行了50多項臨床試驗,其中有30多項在中國進行,與中國366個臨床試驗中心進行了合作,目的是加速把創新藥帶給中國患者。

在未來幾年內,武田預計會有超過10款創新藥來到中國。另外,如針對腫瘤的下一代細胞療法,針對罕見病、神經科學等領域的基因療法,以及下一代有治癒潛力的療法,武田也都在積極佈局。

看好中國市場,實現全球同步研發

中國在武田全球化佈局中的地位與日俱增。武田亞洲開發中心於2009年成立新加坡辦公室,在2012年進入中國併成立上海辦公室,致力於進一步推進和加速在中國的臨床開發,以滿足中國及亞洲患者的醫療需求。自2015年,武田連續五年撥出專項資金支持在中國的新藥開發,致力於將已經在全球上市的產品儘快帶到中國。

藉助於中國的利好政策,武田正加速在中國的藥物創新,上海辦公室如今已經升級為武田亞洲開發中心總部。從2017年起,中國成為武田全球研發的四大關鍵區域之一,和美國、日本、歐洲並列。“這意味著在任何一個武田的全球項目中,從早期開發的計劃起就必須包括中國,保證中國和美、日、歐同步開發、遞交新藥申請,讓武田的創新藥能第一時間惠及中國患者。”王璘表示。

对话武田制药:以中国速度助力全球药物创新

武田亞洲開發中心負責人王璘

目前,武田全球40個臨床階段在研產品中,已有25個具有中國計劃,其中6個針對腫瘤領域,6個在消化疾病領域,4個在罕見病領域,9個在神經科學領,其餘的也在加速跟進。

“作為一個區域開發中心,我們的使命其一是要與全球開發團隊共同實現同步開發,把武田的創新藥物以最快的速度帶給中國和亞洲的患者。”王璘表示,“其二,利用在中國、在亞洲的地理優勢,我們有責任並承諾把亞洲和中國患者的聲音帶向全球,讓中國和亞洲患者的需求在全球開發中更好地得以滿足。”

響應利好政策,以中國速度助力全球藥物創新

王璘認為,對於武田或者罕見病患者來講,現在或許是最好的時機。

我國去年發佈的第一批121種罕見病的名單,其中18種已經進入了國家醫保目錄;還有近兩年發表的《境外已上市的臨床急需新藥名單》,其中罕見病用藥佔據了接近一半的份額。國內對罕見病用藥的高度需求,正是武田製藥在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

在臨床急需新藥名單中,第一批有三款武田的藥品,分別是安吉優(vedolizumab,維多珠單抗,治療中度至重度活動性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Vpriv(治療戈謝病)和Firazyr(治療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武田已經為前兩款藥物遞交了新藥批准申請,第三款的遞交正在準備階段。第二批中還有治療法佈雷病的Replagal,也已經遞交了新藥申請。

針對原夏爾產品線中一些已在境外上市的罕見病創新藥,武田也正在積極跟進,有幾款已經交了新藥註冊申請,還有一些正在準備過程中。

“只有創新還不夠,還要有速度。“王璘表示,“武田希望最大限度利用中國的利好政策,反映患者和醫生的需求,通過與藥監部門積極溝通,與CRO合作伙伴密切合作,用加速度將創新藥物帶給更多中國患者。”

針對中國新藥審批環境如何為武田的創新加速帶來機會,王璘分享了三個具體例子。

第一個是恩萊瑞,用於口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蛋白酶體抑制劑,於2018年在中國獲批,僅比美國晚2.5年。它是中國第一例用國內延展性試驗獲批的藥物。此外,恩萊瑞在中國的總生存數據幫助了其在歐盟的獲批,因為中國的總生存數據是首次證實恩萊瑞對病人的生存期有顯著幫助的數據。

第二個例子是TAK-788,一款First-in-Class的產品,它是新型強效選擇性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在武田,這也是首個實現中國和全球同步開發的藥物,中國緊隨美國開始入組加入了現在正在進行的關鍵性研究,且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招募到30位中國患者,入組速度遠遠超出全球水平,並以最快的速度第一個完成入組。在中國,這種罕見的與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外顯子20相關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病率比全球高出幾倍,TAK-788的例子證明了在一些特定的疾病領域,中國可以起到引領全球藥物開發的作用。

第三個例子,TAK-935是一個治療發育期癲癇性腦病的藥物,目前正在進行早期的Ⅱ期試驗,從藥物作用機制的角度驗證這個藥物在特定的患者人群裡是否具備有效性。這是第一個中國加入全球的概念驗證性試驗的項目,到現在為止,中國已經有27位患者加入臨床試驗,從入組的人數全球排名第一。

王璘認為,近年來國內出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已經讓中國從全球藥物開發的參與者變成了助力者,甚至領航者。

“根據我20多年在醫藥行業的經驗,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從國家層面推動健康和醫療、並在創新生態系統方面有如此迅速、巨大的發展,包括在驅動罕見病產品的研發方面,真的很令人震撼。“Andy Plump表示,“從政策和監管方面,我們看到中國做的這些調整都在驅動創新,而且非常快速。”

“作為亞洲第一大製藥企業,我們有志於與整個醫藥創新生態系統合作,加速中國和亞洲的藥物開發,從而助力全球的藥物創新。“王璘說。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