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处理异常车主2779人,安全功能使用率提升

公众出行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用户安全是首要因素。2019年8月,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印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百日行动的通知》。

嘀嗒出行作为重要的民生出行平台,不仅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号召开展「百日安全行动」,深度贯彻出行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更是对"用户第一"企业文化的践行,从本质上时刻关注用户的出行安全,通过提升平台安全保障机制、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共塑公众安全认知等维度,以每一步的安全措施和每个细节的安全融入,让用户在出行过程中触摸到安全温度。

截至11月11日,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正式结束。根据官方公布的行动结果,在嘀嗒全方位的安全知识宣导下,产品安全功能使用率有明显提升,如新增紧急联系人设置的用户达10.2万人/天、进行行程分享短信数达27.2万/天;客服人员数量增加18.7%,进线接起率增加8个百分点,进线服务满意度由97.4%提升至98.1%;处理异常顺风车车主2779人。可见,嘀嗒出行的「百日安全行动」成果较为显著。

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处理异常车主2779人,安全功能使用率提升

深化警企合作 完善平台安全保障机制

警企合作是嘀嗒出行构建平台安全的重要支撑之一,通过警方力量将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防范,保障公众出行安全,真正为平台用户及百姓织起坚不可破的"平安网"。

当前,嘀嗒出行已与公安局安全系统对接全国数据,新顺风车车主通过公安背景筛查后再进入平台车主审核环节,已有车主定期循环筛查,全面提升平台源头管控能力。

「百日安全行动」期间,公安机关协助嘀嗒出行完成全国第八批车主背景核查,筛查车主人数272.6万,异常人数2779,背景筛查异常人员已由平台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处理异常车主2779人,安全功能使用率提升

在背景筛查之外,嘀嗒出行也在与警方积极探索其他合作形式,提高管控效能。8月11日,为更加全面了解广州顺风车行业的发展情况,完善顺风车行业的管理机制,推动顺风车行业健康发展,广州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联合嘀嗒出行共同公开征集12位广州顺风车车主开展线下恳谈会。恳谈会以"关注顺风车出行安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主题,围绕"顺风车行业出现恶性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及教训、顺风车车乘关系、车主安全需求、行程纠纷处理规范"等问题展开讨论。

另外,嘀嗒出行早已与深圳公安就出行安全、背景核查、信息安全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嘀嗒平台不仅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未来还将在打击互联网黑灰产业链、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化合作。

产品安全功能与公众安全认知两手抓 织密出行安全网

在「百日安全行动」期间,嘀嗒出行从产品安全功能迭代与全方位安全知识宣导两个路径完善平台安全保障机制,强化用户安全体验,引导用户提升安全出行意识,与用户共同维系出行安全。

产品安全功能迭代主要体现在顺风车业务上,嘀嗒顺风车从严格准入、行前预防、行程保护、行后监管四大环节建立平台安全保障机制,并根据实际体验与用户反馈持续优化、新增每一环节的安全功能。

人车不符是顺风车搭乘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为有效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嘀嗒顺风车上线车主"二次人脸识别"与"乘客校验卡"功能,通过车主端与乘客端的双重校验,严控"人车不符"行为,降低顺风车用户的出行风险。

同时,嘀嗒顺风车在「百日安全行动」期间上线乘客实名认证与顺风车信用分体系,完善平台安全体系。值得关注的是,嘀嗒顺风车信用分体系是通过自有数据综合认证、安全、履约、评价等维度作出的用户行为表现评分体系,若信用评级过低,则会受到平台惩罚,如顺风车车主信用分低于300分,将被限制接单次数。

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处理异常车主2779人,安全功能使用率提升

在安全宣导方面,嘀嗒出行从安全中心的"安全专栏"、"深夜出行安全手册"、"国庆出行指南"、嘀嗒黑板报中发布的顺风车行业最新信息,以及强制顺风车车主接单前进行安全考试、在乘客端新增"顺风车安全小课堂",来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安全知识科普与引导,更广泛的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塑立安全观。

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处理异常车主2779人,安全功能使用率提升

正是通过不断地优化产品安全功能与加强安全知识宣导,用户的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这直观体现在产品安全功能的使用率上:「百日安全行动」期间,新增紧急联系人设置的用户平均可达10.2万/天,进行行程分享短信数达27.2万/天,黑名单功能合计17万人次使用,顺风车虚拟号全量应用。

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处理异常车主2779人,安全功能使用率提升

共塑公众安全认知 推动顺风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顺风车行业的发展上,嘀嗒出行坚持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通过成立并举办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用户委员会、顺风车行业标准联席共研会,聆听来顺风车用户、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观点与建议,努力推动顺风车行业标准的制定,助力顺风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不久前刚结束的集思会第三期中,讨论的议题为:如何理解顺风车线下交易的"风险"和"责任"?从网友投票来看,认为"车主以盈利为目的脱离平台进行线下交易,已不属于顺风车行为,而是属于非法营运",和"取消订单,即意味着用户与平台解除了合同关系,失去了平台的安全保障,需自行承担法律责任与安全风险"的网友,分别占到了96%和95%。

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处理异常车主2779人,安全功能使用率提升

这个由中国交通报、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城市智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行业协会,联合嘀嗒出行上线的"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已顺利开展三期,共吸引超过1500万人参与集思,超过110万人参与投票。不少用户表示,通过集思会的每期议题讨论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顺风车的知识,对顺风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处理异常车主2779人,安全功能使用率提升

集思会实现了顺风车用户对于行业标准研究的共商共建,那么,用户委员会则实现了公众的深度有序参与。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从4837位报名用户中,通过专业背景以及对行业的理解等多维度最终遴选出12位成员,与行业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一起共议顺风车行业标准相关课题。

嘀嗒出行「百日安全行动」:处理异常车主2779人,安全功能使用率提升

而在9月21日,用户委员会首次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共聚一堂,开展顺风车行业标准联席共研会,围绕"顺风车平台、车主、乘客三方责任"进行深度探讨并厘清三者法律关系及责任边界,并为开创顺风车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达成《西湖共识》。

总体而言,嘀嗒出行通过集思会、用户委员会、顺风车行业标准联席共研会三个层面为顺风车发展打开了新局面,用户不仅是使用者,也真正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公众对于顺风车的本质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整个行业正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百日安全行动」已落下帷幕,但安全工作始终在路上。嘀嗒出行不仅从自身平台安全角度进行创新迭代,更能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公众与行业角度进行思考如何让行业走得更远,这才是出行平台更否具备核心价值的根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