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猪肉=囤飞天茅台:猪企养大猪 猪贩子忙囤货 坐等涨价 私下交易

谈谈猪肉板块到底是个什么属性,在行业选择认知上有什么误区。

首先我们先要面临一个哲学问题,到底是时代需要我们去作为,还是我们引领了时代?这个问题也许我的答案会不大一样,比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改革开放等都是伟大的创曲,但到底是伟人思想引领还是时代本身需求变革,这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矛盾。

茅台除了酒的属性外,社交、面子、精神属性占了一大半,所以很多人认为是茅台引领了白酒的新时代,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是人们需要这么一件社交、面子、集品牌化的产品去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从而诞生了茅台,所以即使没茅台,也会有各种替代品凸显出来。

腾讯阿里、互联网的诞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表面看是这些企业引领了时代,但背后却是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日益联系紧密而诞生的社会需求,就算没有这些企业,时代也会赋予别的品牌给我们,这是意识形态的需求。

然后我们回到生猪这个行业来看,在2018年之前都是份额非常分散、落后的粗放型产业。因为养猪污染严重,渐渐满足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需求,各种环保措施清退落后产能促使行业更新升级。

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革新力量有着最好的防疫设施、环保措施,这是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变革。

谈谈养殖模式:

当然目前市场有两种养殖模式,一种是以牧原为主导的自繁自养模式,完全进行封闭式工业化养殖,是最高技术的代表。这种模式能最大幅度的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拥有最好的管理体系与养殖成本,好的管理体系与封闭化的设施就完全满足防疫需求,成为非瘟下最大的赢家之一。

还有一种是比较普遍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负责育种,农户负责育肥,这种模式互惠互利,农户收取代养费,公司进行轻资产扩张,资金压力就没自繁自养重。缺点就是对管理能力要求极高,如果老厂多设备更新问题是个大麻烦,毕竟都是农户掏钱。

其实对比来看,管理能力强的自繁自养在非瘟面前效果优于公司加农户模式,但是否未来能成为行业引导的主潮流呢?

我不这么认为,自繁自养模式虽然更先进于农户模式,但是对扶贫指标的覆盖度还是无法与农户模式媲美。许多投资者对标发达国家工业化养殖集中度去定义中国,这是比较教条的。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占比还是比较大的,社会需要公司+农户这种模式去给农民创收扶贫,扶贫攻坚战依旧是考核的第一指标。

许多投资者对高猪价下公司对农户的掌控能力、农户的道德问题做出很多疑问,但经过我调研,问题不大。第一是农户自身脱离公司后能力更加薄弱,在非瘟蔓延的今天也没很大勇气养活,第二是大部分公司对农户的掌控与监控都还算比较到位,发生偷换猪事件比较少,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农户在各公司之间互相转化,哪家公司能提供更好的防疫指导、激励条件,哪家公司就能吸取其他公司的农户份额,当然这里指的是前提是管理能力好的公司+农户。

我认为是以全封闭式工业化为主导,优异公司+农户为辅助双线模式并存发展代替粗放型的原有养殖模式,非瘟大大加速了这个产业替代化的进程,严重的去产能化,使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变为跑马圈地的蓝海市场,如果投资者仅仅以周期的波动投资来看待这轮产业化革新,那么眼光真是太短浅了

这是汽车代替马车,智能手机代替大哥大的历史产业革命需求,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

谈谈行业空间与商业模式:

养猪是个超庞大的产业链,光生猪养殖这块产值就过万亿,加上上下游就更为庞大,非常符合大行业,小公司的定位,头部公司市占率相比其他行业依然非常之小,有足够大的空间进行产业更替与份额的渗透,实在为当世少有不可多得的好赛道。

商业模式就更为优秀了,生猪产业都实行现货交易制度,无任何应收款,担心坏账计提的风险几乎为零,占取下游原材料的款项进行生产经营,在周期上行阶段存货存栏还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升值,因为猪紧俏还能有不少预收款,做过生意的人一看就懂。做生意最大的烦恼赚的钱都是账面财富,不是在上游那压着就是在下游那铺货,规模越做越大,手上资金越来越紧,一周转不开就容易资金链断裂,还经常有被上下游违约计提坏账的风险。

猪肉行业完全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

谈谈非瘟的传播:

这个病毒目前特别的无解,除非出现真正有效的疫苗才能有转机,从世界各国进度来说,短中期基本无望。

目前国内已有防疫比较强的企业,除了防疫设施的阻隔外,还需要对人员的管控,既管理能力。防疫设施到位,人员管不住乱走动,又把病毒带到场内,结果一样防不住。

去年从东北开始散发,采用净化扑杀方式,养猪地域多为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吃紧无力补贴,也正恰好是去杠杆时期。养猪户养猪多为全家重要的财产,拿不到补贴就提前把没死亡受感染的猪低价出栏,挽回损失。所以导致病毒呈现几何式发散,后又因禁运政策,多地差价加大,猪贩子经不住利益的诱惑,低价地域猪向高价地域贩运,其中不乏许多受感染的猪,所以南北疫情开始全面爆发。注意了,各地的差价,会造成偷大量运传播疫情,这是人性追逐利益的使然,为了吃饭道德都会被抛在脑后,如果后续继续限制分区,销区产区价差拉大后,疫情自然又开始新一轮爆发。

春运也是个重要爆发因素,人流量最大而且无法避免,病毒被带到各省各地,如果进猪场前没有完善的消毒清洗隔离措施,那么防疫等于空谈。

现在不少企业带毒生产,那么就证明疫情已经漫步散开,只要未来毒株出现变异,那么基本结果可想而知,西班牙早先就采取了带毒生产,后面失败重创后改为净化,所以防疫设备与管理能力是未来猪股涨幅的核心,市场会给足充分的溢价。

目前因为去化高达60-70%,养殖密度下降后,疫情影响开始减弱,但未来复养促使养殖密度上升,疫情又会卷土重来,比如目前的东北,所以只有拥有核心防疫技术的猪肉企业,才能享受到这场革新的盛宴,这可能会有点教条,可能也不是唯一真理事实,但是这是市场的预期。

谈谈政策对猪价的压制预期:

后期其实大逻辑是大成长,猪价本身并不是主要矛盾,但很多投资者担心政府对猪肉的限价,我这里简单谈谈。

首先选择相信高层的智慧,出台各项政策的措施是为了增加生猪的供应为主要矛盾,限价打击市场补栏的积极性,这是与促进生产相矛盾的影响。

如果进行限价后,市场复养本身就困难,完全成本因死淘率的大幅上升大幅抬高,基本无利可图时,那么生猪将维持长期缺口,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而做出的事情将带来长期的灾难,在高层智慧面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限价措施基本难以推行,猪肉产品产能分散,大多数为农户私下交易,无税收,可追溯来源查取复杂,难以监管。限价后大概率猪贩子团队更加猖狂囤肉造成更大缺口,然后继续开自己的黑市交易,这和茅台是异曲同工的,督促生猪产能恢复加速恢复才是最有效、对社会影响最小的措施

再谈谈猪肉价格调动幅度越来越大的原因:

猪价高了上下跳动比较大请不要大惊小怪,首先生猪去化太多,大家倾向于养大猪,这意味着加长了养殖周期,缩小了交易频率,放大了交易波动。这和炒股一样的,原来5档上下都有挂单,现在参与者少了,可能中间几个价格就没单挂了,价格跳动就大点。(作者:无产大韭菜)


写在最后:

一年五倍者如过江之鲫,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点击头像,关注公众号一手研报,分享全球明星股的成长红利。在一手研报,做更确定的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