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豬肉=囤飛天茅臺:豬企養大豬 豬販子忙囤貨 坐等漲價 私下交易

談談豬肉板塊到底是個什麼屬性,在行業選擇認知上有什麼誤區。

首先我們先要面臨一個哲學問題,到底是時代需要我們去作為,還是我們引領了時代?這個問題也許我的答案會不大一樣,比如文藝復興、工業革命、改革開放等都是偉大的創曲,但到底是偉人思想引領還是時代本身需求變革,這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矛盾。

茅臺除了酒的屬性外,社交、面子、精神屬性佔了一大半,所以很多人認為是茅臺引領了白酒的新時代,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是人們需要這麼一件社交、面子、集品牌化的產品去滿足我們的精神需求,從而誕生了茅臺,所以即使沒茅臺,也會有各種替代品凸顯出來。

騰訊阿里、互聯網的誕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從表面看是這些企業引領了時代,但背後卻是經濟高速發展、人們日益聯繫緊密而誕生的社會需求,就算沒有這些企業,時代也會賦予別的品牌給我們,這是意識形態的需求。

然後我們回到生豬這個行業來看,在2018年之前都是份額非常分散、落後的粗放型產業。因為養豬汙染嚴重,漸漸滿足不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需求,各種環保措施清退落後產能促使行業更新升級。

以大企業為主導的產業革新力量有著最好的防疫設施、環保措施,這是時代發展需要而產生的變革。

談談養殖模式:

當然目前市場有兩種養殖模式,一種是以牧原為主導的自繁自養模式,完全進行封閉式工業化養殖,是最高技術的代表。這種模式能最大幅度的減輕對環境的汙染、擁有最好的管理體系與養殖成本,好的管理體系與封閉化的設施就完全滿足防疫需求,成為非瘟下最大的贏家之一。

還有一種是比較普遍的公司+農戶模式,公司負責育種,農戶負責育肥,這種模式互惠互利,農戶收取代養費,公司進行輕資產擴張,資金壓力就沒自繁自養重。缺點就是對管理能力要求極高,如果老廠多設備更新問題是個大麻煩,畢竟都是農戶掏錢。

其實對比來看,管理能力強的自繁自養在非瘟面前效果優於公司加農戶模式,但是否未來能成為行業引導的主潮流呢?

我不這麼認為,自繁自養模式雖然更先進於農戶模式,但是對扶貧指標的覆蓋度還是無法與農戶模式媲美。許多投資者對標發達國家工業化養殖集中度去定義中國,這是比較教條的。首先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占比還是比較大的,社會需要公司+農戶這種模式去給農民創收扶貧,扶貧攻堅戰依舊是考核的第一指標。

許多投資者對高豬價下公司對農戶的掌控能力、農戶的道德問題做出很多疑問,但經過我調研,問題不大。第一是農戶自身脫離公司後能力更加薄弱,在非瘟蔓延的今天也沒很大勇氣養活,第二是大部分公司對農戶的掌控與監控都還算比較到位,發生偷換豬事件比較少,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農戶在各公司之間互相轉化,哪家公司能提供更好的防疫指導、激勵條件,哪家公司就能吸取其他公司的農戶份額,當然這裡指的是前提是管理能力好的公司+農戶。

我認為是以全封閉式工業化為主導,優異公司+農戶為輔助雙線模式並存發展代替粗放型的原有養殖模式,非瘟大大加速了這個產業替代化的進程,嚴重的去產能化,使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變為跑馬圈地的藍海市場,如果投資者僅僅以週期的波動投資來看待這輪產業化革新,那麼眼光真是太短淺了

這是汽車代替馬車,智能手機代替大哥大的歷史產業革命需求,不以人的意志力為轉移。

談談行業空間與商業模式:

養豬是個超龐大的產業鏈,光生豬養殖這塊產值就過萬億,加上上下游就更為龐大,非常符合大行業,小公司的定位,頭部公司市佔率相比其他行業依然非常之小,有足夠大的空間進行產業更替與份額的滲透,實在為當世少有不可多得的好賽道。

商業模式就更為優秀了,生豬產業都實行現貨交易制度,無任何應收款,擔心壞賬計提的風險幾乎為零,佔取下游原材料的款項進行生產經營,在週期上行階段存貨存欄還能隨著時間的發展而不斷升值,因為豬緊俏還能有不少預收款,做過生意的人一看就懂。做生意最大的煩惱賺的錢都是賬面財富,不是在上游那壓著就是在下游那鋪貨,規模越做越大,手上資金越來越緊,一週轉不開就容易資金鍊斷裂,還經常有被上下游違約計提壞賬的風險。

豬肉行業完全是最好的商業模式之一。

談談非瘟的傳播:

這個病毒目前特別的無解,除非出現真正有效的疫苗才能有轉機,從世界各國進度來說,短中期基本無望。

目前國內已有防疫比較強的企業,除了防疫設施的阻隔外,還需要對人員的管控,既管理能力。防疫設施到位,人員管不住亂走動,又把病毒帶到場內,結果一樣防不住。

去年從東北開始散發,採用淨化撲殺方式,養豬地域多為貧困地區,地方財政吃緊無力補貼,也正恰好是去槓桿時期。養豬戶養豬多為全家重要的財產,拿不到補貼就提前把沒死亡受感染的豬低價出欄,挽回損失。所以導致病毒呈現幾何式發散,後又因禁運政策,多地差價加大,豬販子經不住利益的誘惑,低價地域豬向高價地域販運,其中不乏許多受感染的豬,所以南北疫情開始全面爆發。注意了,各地的差價,會造成偷大量運傳播疫情,這是人性追逐利益的使然,為了吃飯道德都會被拋在腦後,如果後續繼續限制分區,銷區產區價差拉大後,疫情自然又開始新一輪爆發。

春運也是個重要爆發因素,人流量最大而且無法避免,病毒被帶到各省各地,如果進豬場前沒有完善的消毒清洗隔離措施,那麼防疫等於空談。

現在不少企業帶毒生產,那麼就證明疫情已經漫步散開,只要未來毒株出現變異,那麼基本結果可想而知,西班牙早先就採取了帶毒生產,後面失敗重創後改為淨化,所以防疫設備與管理能力是未來豬股漲幅的核心,市場會給足充分的溢價。

目前因為去化高達60-70%,養殖密度下降後,疫情影響開始減弱,但未來複養促使養殖密度上升,疫情又會捲土重來,比如目前的東北,所以只有擁有核心防疫技術的豬肉企業,才能享受到這場革新的盛宴,這可能會有點教條,可能也不是唯一真理事實,但是這是市場的預期。

談談政策對豬價的壓制預期:

後期其實大邏輯是大成長,豬價本身並不是主要矛盾,但很多投資者擔心政府對豬肉的限價,我這裡簡單談談。

首先選擇相信高層的智慧,出臺各項政策的措施是為了增加生豬的供應為主要矛盾,限價打擊市場補欄的積極性,這是與促進生產相矛盾的影響。

如果進行限價後,市場復養本身就困難,完全成本因死淘率的大幅上升大幅抬高,基本無利可圖時,那麼生豬將維持長期缺口,違背市場經濟的規律而做出的事情將帶來長期的災難,在高層智慧面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限價措施基本難以推行,豬肉產品產能分散,大多數為農戶私下交易,無稅收,可追溯來源查取複雜,難以監管。限價後大概率豬販子團隊更加猖狂囤肉造成更大缺口,然後繼續開自己的黑市交易,這和茅臺是異曲同工的,督促生豬產能恢復加速恢復才是最有效、對社會影響最小的措施

再談談豬肉價格調動幅度越來越大的原因:

豬價高了上下跳動比較大請不要大驚小怪,首先生豬去化太多,大家傾向於養大豬,這意味著加長了養殖週期,縮小了交易頻率,放大了交易波動。這和炒股一樣的,原來5檔上下都有掛單,現在參與者少了,可能中間幾個價格就沒單掛了,價格跳動就大點。(作者:無產大韭菜)


寫在最後:

一年五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點擊頭像,關注公眾號一手研報,分享全球明星股的成長紅利。在一手研報,做更確定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