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留學沒有那麼的悲情苦逼....

  留學德國留給我們的是獨立和健全的思考能力,是去偽存真的真友誼,是知足常樂的好心態。抱怨、哀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讓人覺得你更加憤世嫉俗、懦弱無助,抑或只是想從別人那裡討取廉價的同情?我們是新一代的德國留學生,我們抗的了麻袋,做一手好菜,與生活鬥智鬥勇卻從不曾低頭認輸。 ——讀“能在德國挺過來,就能在任何地方挺過來”一文後有感而發

在德國留學沒有那麼的悲情苦逼....

  德國留學沒有那麼的“屌絲”“苦逼”

  前兩天看到德國某大V發表的一篇名為“在德國挺過來,就能在任何環境挺過來!“的文章。表示非常的不服氣,來德十幾年,長期活躍在各種圈子,我眼中的德國留學群體,並沒有原文中說的那麼悲情,相反,世界大舞臺,過得各有各精彩。我想,是時候將過往外界在德國留學生身上烙下的“窮苦挫”標籤洗淨了。我也想借助德國生活報這個平臺,大聲的說出我的觀點:自認悲情寂寞失敗的人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註定是悲劇,無論你是否在德國。

  首先原文從德國留學生層次分析,德國物價低,大學免費,所以出國留學的門檻也比較低,更容易被普通家庭接受。尤其是德國允許大學生適當打工補貼生活費,所以原作者歸結為在德國的留學生都窮困潦倒,緊衣縮食。實際上這難道不是一種混淆概念的做法嗎?我不知道原文作者為什麼要給留學德國的群體統一貼上”窮困“的標籤。留學德國的人大多都打工,兼職自己賺取一部分生活費,這是一種樂觀,自理,自強的做法,而不是“悲情”“沒錢”的概念。我也覺得計劃好自己的生活,不鋪張浪費,少一些攀比的生活理念是德國教會我的珍貴一課。

在德國留學沒有那麼的悲情苦逼....

  德國打工賺錢的方式很多,你可以憑藉自己學識上的優勢,去大公司做技術輔助類的工作,也可以在大學裡做助教,教德國人中文,在事務所打雜。確實,大多數人接觸的都是最基本的工作,但是優秀的人,哪怕從最底層做起,也會得到應有的賞識。我身邊不乏從打雜跑腿順利拿到實習,拿到論文機會,拿到國外外派機會,拿到永久職位的工作。我也認識在咖啡店兼職做到門店領班的學生。這是悲情嗎?相反,如果你決定要靠自己在德國留學,那是一件極其了不起的事情,沒有必要為此感到羞愧。

  第二點,原文表述德國學業重,所以沒有時間娛樂。在德國,沒有班級,沒有輔導員的概念,一切全憑自己的安排,這和國內的大學截然不同。然後原文覺得德國年輕人每天的娛樂活動就是酒吧喝酒,去聽你根本聽不懂的音樂會,不交心,沒有親情觀念。寫下這段話的你有沒有真正的去結交德國的朋友?有沒有認真閱讀過博物館,音樂會的資料?以偏概全的寫作手法在這個越發透明的社會越來越站不住腳了呢。

在德國留學沒有那麼的悲情苦逼....

  我看到的卻是利用學生票便宜走遍大小博物館,聽過無數音樂會,學著欣賞芭蕾舞的中國學生比比皆是。有利用課餘時間做自媒體的,有攢好假期做好攻略窮遊玩遍整個歐洲的,有忙著學潛水學滑雪學跳傘的。其中也不乏提前畢業,門門優秀的同學,怎麼就幾乎不可能按時畢業了呢?以自己的個例就代表了整個德國留學群體,經過我們同意了嗎?你讓那些畢業論文1.0, 0.9 的同學們情何以堪呢?對了,你肯定也不知道優秀的畢業論文會發表外加有豐厚的大學獎金吧?

  最後一點,也是最讓我無力吐槽的,全篇重點在說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有多麼悲哀,去晚了銀行發現關門了,郵件忘記回發現耽誤事了。這難道不正是我們在德國生活應該學習的嗎?培養時間觀念,獨立自主,珍惜自己賺來的每一分錢,規劃好自己的生活,這都是我來德國十幾年所學會的,也是我為之自豪的。

在德國留學沒有那麼的悲情苦逼....

  我們可以捧著全是外語的教材考出1.0的好成績,在高數課後練習上狂虐德國同學。我們可以自己計劃寫菜單,買菜,做飯,包餃子做出國內同齡人想都不敢想的年夜飯級別的美食。我們可以搜機票定攻略,玩轉歐洲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可以自己動手拆卸傢俱,組裝傢俱,鋪木地板,換燈泡,通下水道,刷牆壁。我們可以10塊錢欣賞芭蕾舞劇,買打折票看媽媽咪呀。我們可以一手提著6桶礦泉水,一手扛著一週的食物健步如飛。我們可以不用翻牆就放眼世界,跟德國法國同學聊一聊查理事件自己的觀點。

  留學德國留給我們的是獨立和健全的思考能力,是去偽存真的真友誼,是知足常樂的好心態。

  抱怨、哀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讓人覺得你更加憤世嫉俗、懦弱無助,抑或只是想從別人那裡討取廉價的同情?我們是新一代的德國留學生,我們抗的了麻袋,做一手好菜,與生活鬥智鬥勇卻從不曾低頭認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