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視角發現,淨資產收益率背後的祕密

同樣投資1000萬資金,一個給茅臺,一個給鋼鐵廠,他們的產出是完全不一樣的,資金在鋼鐵廠的利用效率低,財務表現是ROE比較低,那麼鋼鐵廠的市淨率PB低一點也是應該的,來補償他的低效率,效率低的估值更便宜理所當然。

1、投資蛋糕店還是蔬菜店?

張飛手裡有100萬元投資了一個蛋糕店,經過苦心經營,公司有了較大的起色,全年盈利20萬元,Roe=20%,經營的不錯。相同的起步時間,李四將100萬元投資一個蔬菜店。經過一年的苦心經營後。盈利2萬元,Roe=2%。

從不同視角發現,淨資產收益率背後的秘密

通過以上案例簡單的對比之後。你發現你會投資於哪個公司呢?很明顯,大家都會選擇張飛的蛋糕店。

這種簡單的對比,孰優孰劣自然而然就呈現在眼前。我們很容易就做了一個很好的判斷。

從這裡面我們認識到一個重要的財務指標Roe. 即股東淨資產收益率。

我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股東淨資產收益率。Roe=淨利潤/股東淨資產。

從不同視角發現,淨資產收益率背後的秘密

判斷這個指標的標準:我們平時存銀行買理財,投資穩定的貨幣性基金比如餘額寶。每年的收益率,大約在2%~7%之間。這樣來看如果roe低於7%的話。每個人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創業?直接買此類理財產品即可。

所以我們投資股票的時候,一定要看ROE是否大於7%,如果低於7%,則沒有投資的價值。

Roa的缺點是,它只代表歷史的成績,而不代表未來。如果選擇一家上市公司投資的話,要看其長期的roe指標。是否穩定,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所以說此指標是選擇股票標的的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但也要從長期的角度來判斷。不能片面的使用。

2、買大城市豪宅還是小城市別墅

假設1000萬在一線城市買一套豪宅,在五線城市買一套獨棟別墅,可能十年後,一線城市的豪宅就變成了市場價5000萬的資產,五線的別墅可能只值1500萬還不好出手,不僅增值小還流動性差,如何描述這種同樣的資金在不同企業(城市)投資的效能區別呢?我們用“商譽”來表示,高的ROE企業背後一定有優秀的“商譽”,這種資產不需要持續真金白銀投資,而且增值能力可能不斷強化。

從不同視角發現,淨資產收益率背後的秘密

比如鋼鐵廠投資1000萬賺了200萬,想賺400萬,你得再投入1000萬;茅臺就牛了,投資1000萬賺了200萬,想賺400萬,再投入10萬就夠了,或者直接漲價!而且這樣的資產等級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為鋼鐵產多了會供大於求,茅臺產多了,嗯,還是供不應求。

氣人吧!一點不過分,想想可口可樂這個名字值多少錢,你就心平氣和了。所以投資人夢寐以求的優秀資產是具有“高商譽”的特徵,這裡的商譽不是指資產負債表上的商譽,那個商譽是企業在併購中產生的,以某個數字寫在財務報上的會計科目,是會計商譽。我們投資人關注的是可以反映企業資產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的那個東西,我們叫做經濟商譽,也可以叫做“經濟特許權”。

3、奇妙的商譽

經濟商譽是沒有寫在資產負債表上,也不是企業買來的,能夠為企業帶來超額收益,這種收益可持續,不僅不需要攤銷,甚至有可能自我強化,收益率越來越高。

從不同視角發現,淨資產收益率背後的秘密

關於企業當下經濟商譽的價值,投資人唐朝有一個有趣的計算,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由於資本無時無刻的逐利行為,當下所有資產的回報率實際是一致的(否則會導致套利行為發生,直至達到一致或差異小於套利成本),全都是常數N——N可以取值無風險回報率。

讓我們列個小學數學方程式闡述它,那就是:

(淨資產A+經濟商譽G)×N=淨利潤=淨資產A×Roe。

這個方程裡,未知數只有一個G。

這個小學方程式推下來,會得到一個關於未知數G的等式:

G=(Roe/N-1)×A

它表明經濟商譽G和Roe之間的一個對應關係:Roe越大,G值越大;Roe越小,G值越小;當Roe<無風險回報率時,G值為負。

於是,如果無風險回報率為6%,一家淨資產收益率為30%的企業甲,它的經濟商譽=(30%/6%-1)A=4A;一家淨資產收益率為3%的企業乙,它的經濟商譽為-0.5A;而一家淨資產收益率為-6%的企業丙,它的經濟商譽為-2A。

由此,我們會發現以pb高低來衡量企業價值,是一件荒謬的事情。同樣賬本上記錄的都是100元淨資產,但甲的100元,一年能賺30,而乙的100元一年能賺3元。甲的100元淨資產加上400元經濟商譽,如果等價於乙的100元淨資產加-50元商譽,那才真正是沒天理呢!

其實“商譽”這個事情也好理解,這就是護城河啊。一切完美。可惜,投資市場從來就沒有完美的投資策略,只有確定性更高、均衡性更適合的策略。

4、探索淨資產收益率秘密的三個視角

迴歸本質,我麼再看淨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公式,有三個變形,分別對應三個維度。

(1)財務角度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淨利潤/股價)/(淨資產/股價)=(1/市盈率)/(1/市淨率)=市淨率/市盈率,即:

淨資產收益率=市淨率/市盈率(當然也就可以推導出每股收益=×淨資產收益率)

我們知道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形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是有意義的,描述了股權,而負債=資產-所有者權益則沒會計意義,只有數學的計算意義。

淨資產收益率是描述企業內部經營效率的指標,無論企業是否上市;市盈率、市淨率則是專門服務於二級市場,幫助投資人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所以淨資產收益率和市淨率沒關係,淨資產收益率和市盈率也沒關係,淨資產收益率和市淨率、市盈率有關係。拋開市盈率,企業的盈利能力,討論淨資產收益率和市淨率,我認為毫無意義。

(2)運營角度

ROE=銷售淨利率X總資產週轉率X權益乘數。這就是杜邦分析。

簡單來說

1、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表明了企業賣的產品賺不賺錢;

2、資產週轉率=銷售收入÷資產總額,表明了企業賺錢的次數,週轉幾次就賺幾次錢;

3、權益乘數=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反映了企業槓桿的大小。我不僅用自己投入的錢賺錢,也借別人的錢來賺錢,那麼,我撬動外部資源的能力有多大呢?

從不同視角發現,淨資產收益率背後的秘密

這三種模式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淨利率能力(茅臺模式)、高週轉能力(沃爾瑪模式)、高槓杆能力(銀行模式),三種模式本身都是可以的,任何戰略都可能獲取較高的資本回報,問題是適合自身特點的、力所能及的、可以貫徹實施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企業同時實施兩種戰略同步成功呢?原則上是可以的,事實中每種戰略都需要配套的模式、管理層特點配合,同時實施兩種戰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反而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一個方面。

如果真成功了會怎麼樣?通常能把一個戰略事實成功就會非常優秀,真成功了兩個因素相乘全世界的錢都被你賺走啦。蘋果崛起的特定時間段是實現了的,所以快速增長,所向披靡。

我們通過分解最大的意義是尋找企業的競爭力所在,關注影響核心競爭力的因素變化,注重企業的發展質量,做到胸有成竹,持股心安。

(3)權益角度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淨利潤/總資產×總資產/股東權益=總資產報酬率×權益乘數

權益乘數指的是資產總額相當於股東權益的備註,表示企業的負債程度。

從這個公示看,適當的負債有利於提高股東的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報酬率也是息息相關。那麼企業究竟負債多少比例才合適呢?這就是一個新的話題了,我們有機會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