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杀丁原真的是因为赤兔与财宝吗?

魜溣


显然不是,吕布虽然政治智商不高,但并不缺少财宝,常年在驻守并州的他也未必缺少马匹。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出生于五原郡,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称谓。然而吕布与赤兔马的联系却源于一件臭名昭著的历史事件,即吕布诛丁投董。那么原本隶属于定远的吕布,为何在董卓的挑唆之下如此轻易就改换门庭,并因此得了一个“三姓家奴”的恶名?或许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记载背后,我们可以推断出另外一些隐情。

早年间,吕布就因骁勇在并州服役,并且获得了并州刺史丁原的重用,委任其为主簿。《三国志·吕布传》中对丁原对待吕布的描述是“大见亲侍”,借以形容丁原对吕布的倚重。可是主簿的职务乃是文职,丁原将其授予以武艺闻名于世的吕布,显然称不上知人善任。而此时的张辽所担任的职务乃是从事,比吕布的官职高上一级,这似乎又表明了吕布在丁原麾下并不得志。

到了公元189年,董卓、丁原等8支军队相继奉大将军何进的诏命进京。为剪除异己,董卓授意时任执金吾的吕布将丁原击杀,从此拉开了董卓乱政的序幕。那么董卓究竟采取了怎样的手段,竟然可以离间关系原本亲密的丁原、吕布二人呢?关于这一点,自《三国志》乃至后世史书都解释得十分模糊,大家似乎默认这源于吕布的个人道德水平问题,却没有阐述清楚吕布反叛丁原的直接原因。

早在率军进京之前,董卓就曾凭借在西凉平定羌乱的战功成为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此番他又是第一个找到汉少帝及陈留王刘协的,可谓勤王有功。为了在众多军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董卓暗自命令军队白日陈旌鼓入城、到了夜里则遣兵出四城门,如此循环往复,声势日渐壮大。

董卓的举动昭示出他的野心,却也客观上稳定了洛阳的局势。因此包括何进、何苗部下、丁原的并州军队,乃至许多朝廷命官都站在了董卓一边。因为至少从表面来看,董卓才是匡扶汉室、拥立天子的正义一方。恰在此时丁原被杀,这其中固然有纷繁的利益纠葛,却也与丁原自身的政治立场脱不了干系。

事实上,丁原在进京前,曾经派遣自己的部下张扬、张辽到何进手下任职,并于何进一同谋划剿灭宦官势力,奈何事泄。何进死后,丁原失去最大靠山,袁绍袁术为替何进报仇而入宫诛杀宦官。换言之,不论是丁原还是袁绍、袁术兄弟,其实都是何进的党羽。原本邀请董卓进京是袁绍力排众议的结果,只是很快他就察觉到了董卓包藏祸心,于是分道扬镳了。丁原既然站在袁绍立场,与董卓的矛盾自然也在不断加剧。

在董卓进京后不久,他就设计兼并了何进弟弟何苗的军队,京城反董势力就只剩下丁原一支了。如此一来,在丁原麾下的吕布、张辽、高顺等人看来,董卓反而成为朝廷的代言人,于是诛杀丁原、投靠董卓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弃暗投明的义举。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吕布不诛杀丁原,董卓早晚也会想办法将其铲除。然而也正是吕布的行为,避免了董卓一方与并州丁原旧将之间的火并。

丁原被杀之后,并州众将士不但没有发生哗变,反而在此后将近10年的岁月里始终追随在吕布身后。这一事实不免让人产生遐想,这并州军队所效忠的究竟是丁原还是吕布。所以董卓的挑唆只是一个诱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丁原自身的立场并未获得麾下将士们的认同。


澹台史说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三国志》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吕布在当时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吕布,曾在并州任职,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担任骑都尉,密谋诛杀宦官的人中,丁原也在其中,所以吕布也随之来到洛阳。我们这里要澄清一下,董卓和丁原有矛盾没问题,但是与《三国演义》不同的是两人的矛盾并不是因为废立皇帝,而是因为权力。我们可以看一下汉献帝的登基时间是189年9月28日,而丁原死亡时间是189年(并不详细)。这个时候的董卓势力强悍,动作是很快的,所以不可能商议几个月才让刘协登基,所以董卓是丁原死了之后,才敢商议废立之事。

当时的丁原是执金吾,负责整个京城的防务,而把持朝政的董卓要收归权力,所以董卓便用重金收归了吕布,(有没有用赤兔马,有点难以考证,因为三国志就一句话:布有良马赤兔)。让他杀死丁原。最终的结果是吕布杀了丁原,丁原的部队的被董卓收归,最终董卓获胜。

董卓有了一个大将军兼义子,吕布有了一个干爹,还升了官(骑都尉)。这里面有一个悖论,据说丁原是吕布的第一任干爹,可是同样是干爹,为什么吕布选了董卓而放弃了丁原呢。

原因之一,董卓没儿子,当了董卓的义子,就有可能继承董卓的权力,继续在朝廷里独裁,天老大,我老二。

原因之二,在丁原手下混不出个所以然,感觉没什么前途,最生动的例子就是,两家公司,董家公司有钱有权业务好,而且工资高。而丁原仅仅是维持公司,前景一片迷茫,已经摇摇欲坠了,补给你开不出工资还有可能让你买股份融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正常人肯定会跳槽啊,所以就出现了吕布杀丁原的情况。




阳光下的小青年


吕布是武夫出身,史实上的武艺应该也非常了得,东汉时做官靠察举推荐,吕布因为武勇过人而当上朝廷官员“以骁武给并州”,这在东汉较为少见,可见不凡。而他的赤兔马,来源实不可考,《三国志吕布传》“布有良马曰赤兔”,《曹瞒传》“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可能在丁原手下时就已经有赤兔马,毕竟并州靠近异族,而以吕布的武勇,与那些草原上剽悍人物交上朋友进而得到宝马也非难事。


吕布以武出名,而丁原对他的使用很奇怪,任命他为主薄,主薄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用非其材,但却又非常信任他,可能吕布过得并不称心但尽心尽力“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待到何进谋诛十常侍,召外兵进京,丁原路近先到,随后董卓带几千人马也到洛阳,运用日出夜进的疑兵计慑服朝臣,董卓欲把持朝政,兼之人马也少,就想杀掉丁原既除对手又能取得他的兵马,顾忌吕布勇武,便收买了他。


董卓用什么收买吕布无据可查,三国演义说是派出他的老乡李肃带重金和赤兔马,这样就把吕布打造成演义中定位的角色:重利轻义。而从后来的发展看,吕布的背叛丁原,未心全是为利,以丁原对吕布的使用,武官文职是不妥当的,应该有一定的防范,而吕布一介武夫,史书说他出自寒家,为人粗略,纯武夫一个,简单粗豪类,想事没那么深远,更不用说仁义礼智信之类了,董卓以高官武职引诱,吕布便上钩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从后来的任命看,吕布当上高官“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骑都尉是汉武帝时设立,秩比二千石,九卿的下属,接近一方郡守的待遇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那时只要愿意,有官就有钱,就有名利,至少吕布是这么想的,引诱他不须那么复杂。这是一。第二点,吕布可能认为杀死丁原投靠董卓,是在为国家出力,匡正纲纪,这与他后来杀董卓时的想法一致,面上是为权势,实际挟杂着为国的心理,至少吕布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从后来他的行动可以看出这一点。

吕布在李傕郭汜带西凉兵攻长安时接战失利,逃出关中前往关东,自以为关东群雄必然会大锣大鼓欢迎他,哪知到哪都不受待见,他朝三暮四杀父求荣的行径已吓到关东诸侯,投袁术袁绍俱不得好结局,最后偷袭曹操的老巢兖州,被回过神来的曹操击败,走投无路,逃窜到徐州投奔刘备,刘备会做人,热烈欢迎了他,吕布很感慨,说了一席话,说我杀了董卓东出,关东诸将却没有一个接纳我,都想要杀了我“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愤然之色溢于言表,从这里可以看出吕布一直以为他的反叛是在为国为天下的。


南方鹏


吕布杀丁原跟赤兔马和财宝没有太大的关系。要看待这件事,你得了解当时的局势。

丁原本来是并州刺史,后来应大将军何进的应召,来到京城,任执金吾,就是京城的警卫队长,吕布之前在丁原任并州刺史时是丁原的主薄,丁原来到京城后,吕布也一起来到京城做为丁原的属官。

丁原之所以信任吕布,是因为吕布弓马娴熟、骁勇尚武,丁原是将吕布看成保镖一类的人,并不是什么义子,吕布对丁原更多的就是上下级的关系。丁原在进京前,曾经派遣自已的部下张扬、张辽到何进手下任职。



何进起初与丁原一起谋划诛杀宦官,结果事情败露,何进被杀,丁原一下子失去依靠。

何进被杀后,京城发生火拼,袁绍与袁术兄弟两人率军冲入宫中杀死所有的宦官,剩下的宦官挟制小皇帝逃出京城。

董卓进京后,迎回皇帝,接着董卓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先是让自已的弟弟联合何进的部下一起杀了何进的弟弟,当的时车骑将军何苗,一下子兼并了何进和何苗的军队,成为京城最大的势力。

董卓掌权,自任司空,准备废立皇帝,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反对,丁原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这个时候丁原是京城之中唯一不受董卓控制的军队,丁原的京城警卫部队也是相当重要的部队, 董卓要想完全控制京城,就必须杀丁原。



董卓这个时候官至司空 ,手下又握有大量军队的实权,董卓于是引诱吕布杀丁原,应该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意思,既引诱又威胁,那么留给吕布的只有两条路:

一、不听董卓的,告诉丁原,然后逃离京城;

二、听董卓,杀了丁原,高官厚爵。

董卓势大,凭丁原与吕布的势力显然无法打败董卓,董卓又是吕布和丁原的上级,吕布之后的做法就是杀了丁原,其实吕布并没有多少选择,他杀了丁原也是出于自已的原因考虑:



1、不杀丁原,自已就得死;

2、董卓是上级,上级命令下级,合情合理;

3、吕布与丁原也是上下级关系,只是吕布是丁原提拔的,要说他们的关系有多好,未必。

至于高官厚爵,董卓肯定是许诺过的,丁原一死,吕布就被封为骑都尉,后来提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当然在那个乱世时代,道德并不值钱,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这显然是吕布所认可的。当然从吕布后来的行为看,其道德也有一定的问题,但在杀丁原时,显然跟道德关系不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赤兔与财宝,和许诺的官爵,因为吕布蠢,只能看到眼前,无法想到长远。

吕布原为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兼义子,据史记载丁原十分亲近吕布,说明丁原对吕布那是真心实意的,而吕布作为自由匹夫之勇的汉子,文化程度较低,必然对忠孝礼智信不是太理解,这就为吕布以后的背叛埋下的伏笔。

丁原在反十常侍的问题上,可以看出丁原是比较正派的,后来在与董卓废立皇帝的皇帝上产生争执,董卓欲杀丁原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这时吕布的出现,让董卓没有敢动手,随之丁原起兵反董,对于反董的问题上,丁原由于被逼迫反董较,其他的军阀诸侯均未表态,现在我们看是正义之举,在当时人看倒不一定,也许被看作是莫逆对抗中央。

也许吕布就是这样想的,本来好好的在中央,就因为政见不和,就要对抗中央,这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吕布,不定能想到这是正义之举动,恐怕他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董卓就是主流,丁原就是叛逆,只是没有台阶走。这个时候李肃的出现,想到正好解开吕布心里的矛盾,许诺高官厚禄,又赠送财宝赤兔,又说吕布深得董卓之心。此时吕布何乐而不为,李肃接着说,只需取丁原人头为礼即可,结果吕布不假思索,就同意,并斩杀了义父丁原,就说明,吕布的心认为董卓就是主流。

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吕布因为智力原因,并没有认识到谁是择木,斩杀丁原留下了人格品德上的误点,后来又因为形式,斩杀了董卓,再后来天下崩分离席,又开始维护中央了,结果被李傕郭汜打的找不到北,又后来在坑收留他的刘备,又坑人贤陈宫,可谓是不忠不义不幸不智。

就因为不忠不义不孝不智所以我认为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个人眼前利益而杀了丁原。


曹小翔xixi


这个问题史书并没有给出详细解释,所谓赤兔马云云,皆是小说家言。《三国志.董卓传》只说是“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觽。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范晔的《后汉书》也是语焉不详,其中「董卓列传」也只是说“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吕布传」记载更为简单:“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

史书记载不详,我们只能按常理作个猜测,吕布跟随丁原多年,之所以宁愿背负骂名也要杀掉丁原投靠董卓,肯定是董卓给了他丁原不能给的东西作交易,如高官厚禄、如金银财宝,也许会有宝马良驹,重要的是吕布是认为跟随董卓的前程一定会比跟随丁原好得多,跟着丁原可能一辈子是个边陲偏将,而投奔董卓一下子就可以混进中央。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半梦V半醒


赤兔马与金银财宝只不过是董卓的红包见面礼而已,真正吸引吕布的是转投门庭之后的发展前景。丁原彼时任并州刺史,也是一方诸侯大吏,但是跟入主京师并且成功废掉少帝刘辩,扶正献帝刘协的董卓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董卓扶献帝而拜相,一时之间权倾朝野,满朝文武的升迁任免,身家性命就是董卓一句话的事儿,这样的一个人来拉拢吕布,吕布很难不动心,再加上为了表达诚意,董卓派吕布旧相识李肃来带着赤兔马金银财帛来说服吕布,吕布一介武夫,原本心中就没有什么家国大义,见宝马良驹,金玉珍宝,再加上当朝权臣的亲信循循善诱的一番歪理,董卓在吕布心中已然就是一代明相贤臣,恨不得立刻转投董卓门下,于是于夜晚入丁原帐中,刺杀了丁原。要注意的是,这件事上,刺杀丁原的应该不止是吕布,其他并州兵马中的将领应该也被吕布收买而反叛丁原,否则吕布不可能在刺杀丁原后,还能割下首级,毫发无损的带到董卓面前报功。吕布献上丁原人头之后果然受到重赏并且被封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实际官职和地位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丁原。


老肖弹Bass


在《三国演义》里,董卓被丁原杀败以后,部下虎贲中郎将李肃自告奋勇,说吕布见利忘义,愿意去劝说吕布来投降。最后李肃带了赤兔马、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果然收买了吕布,杀死丁原归降了董卓。

在《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董卓怎么收买的吕布,只是提到“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一个“诱”字简单带过,之后吕布被任命为骑都尉,不久又“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所以也可能是用官职来引诱。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虽然董卓收买吕布的东西可能不一样,但是结果显然都是吕布见利忘义,把对自己“大见亲待”的丁原杀死,投奔了董卓。不过董卓也没有笑到最后,反叛成性的吕布再次被人利诱,又将董卓杀了。


不沉的经远


更是为了地位,董卓能给他的丁原肯定给不了,主要是能进中央混


不爱言语的李先生


这个问题史书并没有什么记载,据推测,吕布应该是为了跟随董卓后的荣华富贵和官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