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被“套路”?消費者吐槽:“蓋樓”半個月,感覺被坑

每到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就會提前推出給消費者的各種福利,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比如,淘寶用20億元推出了“蓋樓大挑戰,獲勝贏紅包”的活動,這幾天在微信、微博中,到處可見互助的“蓋樓”信息。對於這樣的營銷手法,大家也是褒貶不一。

據瞭解,往年的“雙11”規則已經像高數題目一般複雜,今年更是加入了願望清單、喵喵幣、蓋樓等社交新玩法。從這個月25號開始,大學生小婷就在淘寶平臺參加“蓋樓”遊戲,每天她都會花兩三個小時逛店鋪、賺喵幣、拉人助力“蓋樓”。

小婷告訴記者,他們有5個好友組成了一支隊伍參與“蓋樓”,每天上午9點,系統會根據參賽隊紅包的額度,隨機匹配同檔位的對手自動開啟“蓋樓”挑戰,比賽時按照“高樓”的等級來衡量勝負,等級可以通過隊員上線助力、拉人助力等方式提升。

双十一被“套路”?消费者吐槽:“盖楼”半个月,感觉被坑

大學生 小婷:我這邊隊伍是159級,到今晚本場遊戲結束之後,等級比他們的多的話, 我能預計分得2.88(元)這樣子。

如果你輸了就一分錢也沒有,入場費也沒了 。

如果想要獲得商家的“雙11”現金紅包,你就要拼命拉人助力蓋樓。

而當週圍的朋友們不堪其擾拒絕幫忙蓋樓時,新的延伸產業鏈——職業賣樓人便出現了。

小婷說,在她的QQ、微信群裡,就有不少人報出自己可幫蓋的樓層數,隨時待命賣樓。

双十一被“套路”?消费者吐槽:“盖楼”半个月,感觉被坑

大學生 小婷:最慘的就是昨天晚上蓋了1000多,還是輸了,還花了10塊錢去買樓。

最後還是輸了,大家特別心累。我們會加一些群,大家蓋樓心累的,就把自己的樓賣出來,比如說你有100層,你賣個1塊錢。

小婷表示,“蓋樓”活動的規則看似簡單粗暴,但其中卻有不少“坑”。如今,感到身心俱疲的小婷已經退出了這場瘋狂的“蓋樓”遊戲。

双十一被“套路”?消费者吐槽:“盖楼”半个月,感觉被坑

大學生 小婷:我覺得還是要理性一點看待,如果說你太沉迷這個,成天去拉人,可能對你的人際關係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反而最後的結果就是根本沒有多少錢,是得不償失的 。

此外,記者瀏覽了多家電商平臺的“雙11”預售頁面,發現平臺的多種促銷方式令人眼花繚亂。

比如“付定金可享受優惠”“前2000名付尾款半價”“兩件8折,三件7折,折上滿499-100元,還可疊加每滿400-50元購物津貼”等。不過,採訪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示,不願意再將時間和精力耗費在這些促銷活動的計算優惠中,理性消費,才是真道理。

双十一被“套路”?消费者吐槽:“盖楼”半个月,感觉被坑

理性消費深入人心

觀念轉變消費有價值

買與不買,還是要看自己的真正的需求,採訪中,記者也發現,與往年相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加認同理性消費的觀念了。

隨機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市民的“雙11”購物車,不僅早就被塞滿,而且種類更是五花八門。

海口居民:化妝品、衣服、畫畫用品。

海口居民:我會囤一些洗衣液、紙巾,還有一些日常用品,還有一些衣服之類的,大概一千多吧。

海口居民:買一些平時用的,鞋子、睡衣,生活用品,差不多就500,600吧。

在某公司上班的“白領”陳女士就是一個網購達人,用她自己的話說,前幾年在網上買東西,很像是一種無目的消費,看到喜歡的、打折的就會買,“雙11”花費在四五千塊錢左右。但今年“雙11”,自己更傾向於理性消費。

双十一被“套路”?消费者吐槽:“盖楼”半个月,感觉被坑

海口居民 陳女士:現在買的就越來越少,今年可能花個一千多塊最多了。因為現在都還沒有看,很多東西都不知道要買什麼。

提起自己的轉變,陳女士說,現在她不再是看見打折就買,而是將看中的商品提前放進購物車裡,多放上幾天,思考這件商品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再決定買不買。

双十一被“套路”?消费者吐槽:“盖楼”半个月,感觉被坑

對於消費者來說,“雙11”,有時候買到並不意味著賺到。不少消費者在各種促銷活動的誘惑下,衝動消費後才發現,往往這些商品並沒有多大用處。因此,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帶來的不是便宜,而是吃虧。

海口居民:洗面奶或者是面膜之類的,放著過期了。因為可能還會有新的產品出現,然後就又去買其它東西了。

海口居民:就是面膜,面膜用著效果可能不是那麼好,但是它促銷力度大,然後就囤了挺多。有一些不是特別好用的,最後就是扔掉了。

双十一被“套路”?消费者吐槽:“盖楼”半个月,感觉被坑

面對“雙11”,不少消費者表示,囤貨可能會導致商品過期,甚至鋪張浪費。因此,盲目消費不可取,理性面對“雙11”,才能讓消費更有價值。

@海南人,網購防騙指南請查收!

理性消費的好處,相信大家都能想得通,在這,我們也不過多的贅述了,那麼,在理性消費的前提下,咱們還要警惕網購的各種“陷阱”和“騙局”。我們也梳理了一些注意事項,供您參考。

網絡購物防騙指南

一、賠償詐騙

常見形式:“您的快遞在運輸中,因公司操作失誤,不小心丟失,請加客服微信處理賠款事宜”。

騙術揭秘:不法份子利用獲得的信息,以快遞公司人員的身份,告知受害者其貨物運輸出現問題,再向受害者核對購買貨物信息,獲取信任,並以退款或雙倍賠償為由吸引受害者。再以驗證身份為由,騙取受害者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或手機驗證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二、綁定“親密付”詐騙

常見形式:“您好,您在網上買衣服有1000元被凍結,需用您的支付寶綁定‘親密付’賬號,才能把錢退回去”。

騙術揭秘:“親密付”類似銀行卡的附屬卡,開通此功能後,可讓親友在網購時直接使用自己的賬戶付款。不法分子讓消費者綁定其支付寶,開通“親密付”功能,實施詐騙。

三、偽“紅包”和交易二維碼詐騙

常見形式:點擊“現金紅包”鏈接,獲取紅包和優惠券。“交易時使用以下二維碼支付可便宜200元”。

騙術揭秘:不法分子利用“紅包”“優惠券”“二維碼”等手段,將木馬病毒下載地址隱藏在內,誘騙受害者的銀行卡賬號和密碼,盜刷卡內金額,實施詐騙。

四、“中獎”“免單”信息詐騙

常見形式:“慶祝活動交易額超過一百億,隨機抽選幸運購物者,恭喜您已中一萬元現金大獎”。

騙術揭秘:不法分子冒充購物網站發送“中獎”信息,之後網站人員會以“賬戶異常”“繳納保證金”“繳納稅款”為由,要求受害者進行匯款、轉賬,騙取錢財。

五、退款詐騙

常見形式:“退款時由於操作錯誤,錯轉了一萬元給您,請把錢退回,不然我們就報警了”。

騙術揭秘:不法分子冒充店家“指引”受害者通過某支付平臺辦理退款手續,受害者會收到一筆鉅額“退款”,這筆錢其實是不法分子誤導受害者用自己的手機在支付平臺貸的款。不法分子會聲稱這是其退款操作不當轉借給事主的,要求退回,以此實施詐騙。

六、分期返還詐騙

常見形式:在微信的某平臺上買東西,付錢得到商品後,隔段時間,這筆錢會分期全額返還。

騙術揭秘:不法分子以購物返現為誘餌,利用受害者貪便宜的心理,吸收受害者資金,以新的消費者投入資金償還前面的“虧空”。等吸收資金到一定數額後,再發布購買上萬元以上貨物、縮短退款週期的活動信息,引起受害者搶購,再關閉平臺攜款逃逸。

凌晨12點,一年一度的雙11,將正是拉開大幕,我們只想告訴您兩件事。

第一,消費要理性、警惕騙局和陷阱。

第二、深夜的網購不如清晨的太陽,別睡得太晚,因為健康是無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