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李河君将要卖掉“梦的起点”

大佬何苦为难大佬?因为人穷志短。

根据11月7日披露的公开诉讼执行信息,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将在12月9日、10日两日司法拍卖金安桥水电站有限公司(简称金安桥水电站)合计7.5亿股资额(占金安桥水电站注册资本23.92%),起拍价为4.6亿元,折合每股0.58元,其较6.56亿评估价值折价7成。

在这起拍卖背后,拍卖标的资产为曾经成为“首富”的李河君旗下汉能集团的“现金奶牛”,要求执行方则为京圈地产大佬卢志强操盘的民生信托。

汉能集团的自救计划已然进入了第四年,而拖欠员工薪资、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昔日的光环簇拥的中国首富李河君,成了如今的“首负”。卢志强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泛海控去化困难,公司变向承认存在现金流问题,时不时与贾跃亭扯上关系的卢志强也正面临一轮又一轮信任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9月16日,一个份同名的“金安桥水电站拍卖”就曾出现在法院诉讼资产网的公示区,但该拍卖计划已经撤回,撤回理由为“案外人提出合理异议”。

//

金安桥水电站:

李河君梦的起点

//

大部分人不知道,金安桥水电站是李河君想要“人定胜天”的开始。

客家人出生的李河君被传早年涉足房地产开发业务,获得8000万的原始累计。事实上李河君的起点在于收购水电站。1994年前后,李河君从小地水电收购到形成水电产业集群,在2002年之前完成了600万千瓦的在建装机总量。

2003年,《新财富》首度推出富人榜,36岁的李河君便以20亿元身家排名第23位

早年成名,意气风发的李河君显然“事业心作祟”。2002年,在云南考察期间,李河君在于领导同行时,竟然听闻云南省将开发1亿千瓦水电,于是主动向领导请缨。当年,李河君旗下公司北京华睿投资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订一份价值750亿的,于金沙江建设6个水力发电项目的合同,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其甚至超过了三峡大坝。

然而,李河君似乎高估了民营企业在非市场化投资领域的灵活性。750亿的“独食”计划遭到了五家国有发电集团的反对,云南省也将这笔独食一一分开。

愤怒的李河君这时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将发改委告上法庭,而汉能最终也因为据理力争获得了其中的一个项目。而这个项目就是金安桥水电站。

此后,关于金安桥水电站的波折不断。因为被按上了“先开工后”的名头,金安桥水电站在建过程屡次被银行断贷。资金需求遇到高峰时期,李河君先后卖掉了多个水电站,并通过某个信托计划募资30亿元,引入恒基伟业做战略投资,最终资金盘磨了9年才宣告完工。

2011年4月,李河君似乎熬到了头,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终于实现了并网发电,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终于实现了并网发电。

但不安分的李河君已经开始思考一个可能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那就是发展新能源与汉能薄膜发电。而金安桥水电站,当时已经被摆上了汉能发展新能源的抵押物的角色。

2014年7月1日,民生信托推出了一款规模为19亿元的金安桥水电站股权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资金将用于向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受让其持有的不超过4.75亿股金安桥水电站股权对应的收益权,信托年预期收益率为10.5%。

根据相关资料,法院早在2018年3月27日向汉能集团、李河君发出通知。法院裁定冻结、扣划被执行人汉能集团、李河君应当支付的投资溢价(以10.5亿元为基数,按照年利率18%计算,自2016年12月21日起至实际清偿之日止)等。

//

汉能陨落

//

“汉能 ,无所不能”这个曾经李君河引以为豪的口号,现在却也成了汉能落入深渊最大的反衬。

2015年,李河君以1600亿元的身家荣登中国首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能源大亨,一时间风光无二。

然而这份荣誉并没有持续多久,2015年5月20日,汉能集团因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遭到市场的做空。彼时在短短几十分钟里,汉能集团的股价就上演了腰斩式下跌,公司市值瞬间蒸发1440亿港元。

惊心动魄的下跌对汉能无疑是一次重创,然而真正的劫难却才刚刚开始。

两个月后,香港证监会停止了汉能的股票交易,并且不得复盘,同时继续调查,上市公司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之后便开始了汉能长达四年的停牌之路。无可奈何之下,2019年6月11日,汉能薄膜退出港股。

2016年7月,在“移动能源战略暨全太阳能汽车发布会”上,汉能曾发布了4款太阳能汽车,这也标志着公司的转向太阳能汽车的战略举措。在发布会现场,李河君曾兴奋的表示,汉能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以后只会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现在来开,时至今日汉能新能源汽车仍旧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PPT。

今年10月初,汉能控股集团被爆欠薪,随后李河君罕见发表了《汉能李河君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承认汉能在资金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代传奇也变成了欠薪的失信人。

//

卢志强的“危机”

//

一边是豪气干云的前首富,一边是慷慨解囊的京圈地产大佬。两人的相爱相杀,背后却是同病相怜。

今年8月28日,卢志强的泛海控股披露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51.7亿的营收及达到17.37亿元的净利润。看似不错的成绩,然而背后却是上市公司“卖子”换来的。公司扣除非后净利润亏损2.24亿元。今年年初,泛海控股以高达148亿元价格出售北京一地块及上海董家渡项目,形成26.75亿元资产处置收益。无独有偶,2018年公司也是依赖非经常性损益避开净利润亏损的“尬境”。

除此之外,泛海控股由批量收购引发的债务难题至今未解。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泛海控股在2014年至2016年的三年间对金融领域的投资高达400亿元。2015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一度达到87.19%。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81.27%。上市公司的负债合计也从2015年的1043亿涨至今年三季度的1480亿。然而债务的上升也带来不断消磨利润的财务费用。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21.72亿元、22.88亿元、23.20亿元、14.01亿元。

种种情况之下,缺钱似乎是泛海控股的常态。

2015年11月27日,泛海控股第一大股东泛海集团首次质押上市公司股权,彼时股价在12元左右。而在2018年7月出,公司股价已经跌至4.5元/股左右,跌幅高达六成左右。这也意味着在最初质押的股票已经触及平仓线。进入2019年,A股虽然有所回暖,然而上市公司的股价小幅增长后一路下滑,已创下近年来新低。11月12日,泛海控股收报4.3元/股。与此同时,根据半年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泛海控股集团的股权质押率高达97.28%。

此前2015年5月29日,卢志强再次走向台前担任泛海控股的董事长,然而在其回归之前,上市公司“去地产化”的意图已然是路人皆知。早在一年前的2014年3月,泛海控股购入民生证券73%控股股权。不久之后,其又迅速拿下民生信托25%股权、民安保险51%控股股等等,开始向金融扩张版图。

如今看来,李河君向民生信托的15亿股权收益权融资,似乎是民生信托并入泛海系后的第一个“大单”,也是李河君与卢志强终结两人友谊的“断交酒”。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