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到過深圳的鹽田的朋友,想必多辦都去過沙頭角,因為那裡有一條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國兩制街道——中英街,這條街道並不長,大約只有250米,寬也不足4米,但“一街兩制”的特色,優先開放的地理優勢,使它一度成為全國著名的購物天堂,最高峰時每天能吸引10萬遊客。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這條街的誕生,得從還是清朝的1898年說起,當時李鴻章在侵略者的武力逼迫下,代表光緒皇帝與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規定將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期限為99年。於是將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港)界沙頭角,這條街便得名“中英街”。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解放後,1951年2月15日,廣東省政府開始實行邊境管理,所有人員均須從正式口岸憑深圳市的公安機關簽發的《出入境通行證》進出境。“中英街”非正式口岸,因而開始限制人流往來。加之建國初期中英關係仍比較緊張,中方開始執行政治邊防和軍事邊防政策,港英政府則在“新界沙頭角”實行“宵禁”,中英街變成了邊防禁區。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中英街因其特殊的政策,使其成為深圳特區中的特區,裡面的商品來自五大洲,品種齊全,時尚商品捷足先登,商品在價格、包裝、功能上,有內地商品不可比擬的優勢,這都是吸引各方遊客的魅力所在,被譽為“購物天堂”。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後來隨著深圳的飛躍性發展,加上香港也於1997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英街“囤貨居奇”的優勢不再,慢慢的也則購物街變成了旅遊景區,現在還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英街的歷史文化和商貿旅遊新定位又讓這條老街煥發了新的活力。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在中英街裡面,有一個建於1999年的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上下五層,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博物館的一樓為迎賓大廳,外設觀海平臺,可供遊客小憩及欣賞附近海灣山水相連的大鵬灣美景。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博物館的二樓、三樓是《中英街歷史》陳列廳,裡面又大致分為六個部分,依次是:熱土、割佔、抗爭、變遷、發展、迴歸。三樓上還備有影視廳,可播放各種歷史資料影片。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博物館的四樓是臨時展廳,渝帆前時去的時候,正展出反映一百多年前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親自策劃和領導的第二次反清武裝起義為內容的《孫中山與三洲田首義》。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看資料介紹,博物館的五樓是辦公場所,我並沒有上去,只在1-4樓參觀了大約半個小時。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裡面不僅圖文並茂,還有大量的實物及縮小牌參考物品可供參觀,可以系統瞭解中英街的歷史文化。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比如上圖,就是1898年,剛剛簽訂租借條約時,清朝政府與英國人一起勘定中英街界碑的場景復原雕塑。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中英街並不大,但我們能從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看到近代中國的歷史縮影,一段讓人刻骨銘心的血淚歷,讓人看了便會從心裡感嘆,落後就要捱打。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尤其是其中被侵略者入侵、售賣鴉片、簽訂不平等條約、被近租借香港的文史資料,看了令人憤概,也讓我們為中華民族如今取得的偉大成就由衷高興。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不要門票卻要辦通行證,見證特區中的特區

中英街雖然有一半屬於香港,但遊客若想進去卻不需要港澳通行證,只需要在入口處辦一張通行證即可,2018年以前辦證時需要10元證件費,但現在已經簡化了許多,只需要憑身份證便可以在櫃員機上自助辦理,一分鐘都不用,非常方便,不需要門票,也基本不需要排隊,在渝帆看來,是深圳非常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