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穗创业20年,她成为了港澳青年内地创业的“指南针”

在穗创业20年,她成为了港澳青年内地创业的“指南针”

每天早晨7点25分,列车缓缓从香港红磡站开出,伴随着苏醒的城市,向内地奔驰而来。

满载的车厢里,有普通旅客,有读书求学的青年人,还有往来两地做贸易的商人,袁少鸣曾经是其中一位。

在穗创业20年,她成为了港澳青年内地创业的“指南针”

20年前,她和朋友在广州东站开设了区域内的第二家酒店,取名“大荣酒店”,并持续经营至今。如今这里除了是酒店,也是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青年公寓,为来广州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创业初期的住宿服务。

而袁少鸣,除了是广州大荣酒店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也是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副主任。作为早期来到内地创业的港人,她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的人脉资源,为更多想要来内地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帮助。

在东站拉过客,派过传单

初次见到袁少鸣时,是在珠江新城港澳青年之家其中一个创业基地里,这一天,她作为创业者的身份,分享了在内地生活的点滴,也给予当下香港青年们一些过来人的建议。

选择内地创业,翻阅袁少鸣的经历后便发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早在香港回归不久,袁少鸣因工作关系,常常在两地往来,“那时在香港做地毯业务,公司名字“香港大荣地毯公司”,主要向五星级酒店和机场提供各类进口高级地毯产品,广州的业务最多。”

袁少鸣回忆,“90年代的东站,广州东站附近只有一家酒店,叫做景星,机缘巧合,98年的时候,朋友在东站附近拿了一个物业,说想要做酒店,考虑到东站客流量大,酒店少,应该有商机,几个人合伙就开始做了。”

筹备了近一年后,1999年8月,位于东站林和西横路的大荣酒店正式开业了。

创业初期的生活:“不容易”

袁少鸣介绍,酒店筹备初期,那时东站林和西横路还没有开通,没有路灯没有路牌,招聘了十多名员工就开始筹备工作。

那时对广州的行政程序不了解,也没有专门向港人提供咨询和帮助的机构,只能一边筹备一边了解,但了解回来的信息往往针对内地人的程序和政策居多,为此在筹备期间花费了大量时间成本和精力。

酒店开业初期,靠的是东站广九直通车来开展业务,在互联网技术匮乏的年代,袁少鸣和同事通过在东站外围派发传单、赠送小礼物、竖立招牌广告等形式来招揽客人。

在穗创业20年,她成为了港澳青年内地创业的“指南针”

袁少鸣还记得酒店开业没多久后第一单的团队生意,就是迎来了香港剧组《貂蝉传》入住,剧组一住就是六个月。袁少鸣还记得,那时南海影城还没建好,很多场景都是在广州郊区拍摄,还有不少员工前往帮忙充当临时演员。

早期的港式酒店,住这里还能喝到港式奶茶

“大荣酒店是广州东站最早的一批酒店之一,加上是香港人运营,酒店里也有不少港式元素。”在袁少鸣的带领下,南都记者来到位于林和西横街的大荣酒店,16层楼高的物业为旅客提供住宿和餐饮的服务。

袁少鸣介绍,“过去酒店里设有港式茶餐厅、桑拿和KTV等。”随着时代发展,消费者需求不断改变,酒店也面临了转型升级,“十年前就开始转营商业地产,近年更是把酒店里原有KTV、桑拿的楼层改造成写字楼,相比超甲级和甲级写字楼价格要更优惠一些,出租情况也比较理想。”

不仅如此,还在酒店里增设了咖啡店,袁少鸣介绍,“去年六月份在酒店4楼增设了咖啡店,也是为青年之家而设的,希望为青年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地方。一年多以来,多个创业青年的交流沙龙、实习生开班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随着业务逐渐稳定,现在已停止街头揽客的传统方式,全面采用互联网方式为酒店做宣传,构建交易平台。如今,90%的客源都来自网络。

接地气的生活方式,让孩子入读公立学校

“来广州创业有20年了,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家的概念不仅仅是工作、更是生活在这里。

袁少鸣和家人已在广州扎根,更是舍弃了国际学校,让孩子入读公立学校。在咨询了很多广州本地朋友后,做了大胆的尝试,让孩子入读广州本土的公立学校,和广州的学生在一起读书。

开学后我们发现班上有十多名香港籍的学生,老师在对待他们时也会格外细心。”当下的香港进入了危机四起的阶段,袁少鸣表示,“孩子们长大了,也知道香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会告诉他们,要用和平的方式去沟通解决问题,而不能使用暴力。”

在穗创业20年,她成为了港澳青年内地创业的“指南针”

谈青年创业:脚踏实地,坚持理想

对孩子或者年轻一辈的关心不仅仅局限在生活上,2017年10月,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成立,袁少鸣成为了青年之家的副主任。

在这个职务上,她不仅作为过来人分享内地创业的经验,还会了解、关心创业青年从工作到生活的日常所需。

为了让创业青年在穗创业第一步走的安心,在青年之家成立的同时,袁少鸣旗下的酒店挂牌成为了港澳青年之家的青年公寓,为创业者们解决了创业初期的居住问题。

袁少鸣介绍,目前青年之家有会员超过600人,过去接待的总人数超过4000人。大荣酒店作为青年之家公寓,在成立近两年的时间里接待港澳青年超过1200人次。

在穗创业20年,她成为了港澳青年内地创业的“指南针”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当中提到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作为早期来到内地的香港创业者,袁少鸣感叹,“如今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以往需要先办理经营范围内的所有许可证才能办理工商执照,文件要求高且繁复。

袁少鸣回忆,“我们经营三家公司,在最高峰的时候,办理了40多个牌照。我们当时没有委托代办公司办理,基本上是公司同事自行跟进。每个月总有七八天是在准备牌照年审、续期的资料或在递交资料的路上。”

“现在可以先行注册工商执照,经营许可证后续再去办理,等于企业先有了合法的“身份证”,这样非常人性化,有效加快了企业的开办时间。而且现在审批的流程简化了很多,部分证照现在也已经取消无须办理,加上之前实施的“三证合一”,现在的“五证合一“,现在开设企业已经非常便捷,给予创业青年日渐完善的创业环境。”袁少鸣表示。

谈到给在穗创业港澳青年的建议,袁少鸣表示,“第一、青年人无论是将来的创业还是就业都要脚踏实地,坚持信念。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但如果认准了目标,对市场经过认真评估,就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付诸行动力。第二、时刻关注市场,因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市场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第三、一定要勤奋的工作,这是恒常的创业规则,也会令你比别人更多机会。当你都做到了,是一定有回报的。”

结束采访之际,袁少鸣透露,8月22日她要带着父母驱车踏上港珠澳大桥,“长辈们想感受一下这个世纪的伟大工程,必须陪他们去看看。”

在穗创业20年,她成为了港澳青年内地创业的“指南针”

你想对香港说什么?

戳下图说出你心声!

↓↓

在穗创业20年,她成为了港澳青年内地创业的“指南针”

采写:南都记者郑雨楠实习生梁爽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