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清朝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明知庫兵從銀庫裡偷銀子卻不抓,這是為什麼?

夏傑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其實這事也好解答,您沒聽過一句老話嗎?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嗎?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們要說了:“人家是問你庫兵偷銀子的事,你扯啥三年清知府的事?混字數也不是你這麼個混法的!討厭!”

別介啊!俺其實想是說的是,其實滿清自打康熙年間,這腐敗就已經抑制不住了,這從上到下的基本上都快形成了規矩。

這也是為嘛康熙在老了的時候,選雍正作為他的繼承人。他就瞅著雍正這人扣,這不是一般的扣的。當年康熙讓雍正查擱國庫借銀子的事,對方就算是借了一兩銀子,雍正壓根就不管你是三朝元老還是五朝元老的,就算是你皇親國戚,皇帝的兒子,不掏錢,就差拿大板子逼你了。

其實從這事一出,康熙基本上就內定了雍正就是他鐵打的接班人,後來上演九子奪嫡,那純粹就是拿八爺那哥幾個當磨刀石的使喚,試圖把雍正磨的開光發亮了才成。

也就是在雍正年間,滿清整個朝堂上才出現了少有的清廉。可到了乾隆手上的時候,他壓根就看不慣他老爹雍正的做法,一股腦的把雍正的東西全給廢了。

這也就是為嘛打乾隆中期開始,這滿清走了下坡路,後邊的皇帝是一輩不如一輩的原因。

所以他倒黴就倒在了倆字上了——腐敗。

您說有這倆字倒騰,就出現了奇怪的一幕,管理庫銀的庫丁偷銀子那幾乎就成為了公開的秘密,而滿清從上至下閉著眼睛裝不知道。

當然這裡邊就瞞著一個人——皇帝!

你說這事弄的。

庫兵咋偷銀子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好奇:“這幫子庫兵是咋偷銀子的?”

咋偷?說起來您都覺的不可思議。

您聽過穀道嗎?沒聽過!嗯!五穀輪迴之所,這聽過嗎?聽過!好了這穀道就是五穀輪迴之所的發源地,沒這發源地,壓根就不會有啥五穀輪迴之所。

估計小夥伴們要怪俺說話咋這麼繞呢?畢竟咱要講文明不是。

好了咱接著說。

這要冷不丁擱一般人來整這事,用穀道來偷銀子,他們還真整不了,這都是打小開始訓練。

先是用鵪鶉蛋沾著油往裡邊塞,一塞就塞好幾個,這要是習慣了,接著就換成雞蛋,跟著就是鹹鴨蛋,最後一道關口給你塞鐵蛋,要求這重量能達到一百兩的分量。

那麼有小夥伴要問:“這塞上的重量有多重呢?”

多重,說出來嚇死你,兩塊半頭磚的分量。說道這裡俺就想兩塊半頭磚擱下邊塞進去,這得是啥功夫啊!

俺轉念一想,就這種銀子,要是往出去花的話,古人還特別喜歡抱著銀子又是啃又是啃的,啊,這節奏,想想都有點胃難受。

擱現在,咱發現的很多老銀錠,那上面啃的全部是牙印子,這可夠酸爽的!

算了,咱不糾結了,接著說咱的事。

當然您這塞進去還不成。還得能抱起一千兩的分量,擱現在也就是七十四斤的分量,從那高大的銀庫門檻邁出去邁進來,來去自如才成。達不到這條件,您這功夫還是不到家。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他們咋往身體裡裝,為嘛不裝口袋裡,反正大傢伙都知道。”

這你就不懂了吧,作為銀庫庫兵有一項規定,這工作的時候,您這上上下下不能穿一丟丟的東西,這就得光溜溜的幹活,您不往身體裡擱,往那擱?

好了咱接著說。

就這工作,擱到一般人身上,那可是肥差啊,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

您這條件符合了,沒有六千兩雪花銀上下打點,這工作壓根就不會落到你頭上。

所以這銀庫庫兵的背後水深著呢?

接著說後邊的事

這事所有庫兵都會,再有一種庫兵經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擱冬天的時候,弄一水壺,把銀子往水壺裡一擱,到幹完活之後,這水壺裡的水早就結成了冰坨坨,您就算抱著搖那水壺,也聽不到聲響,往出倒也到不出東西不是。

當然這方法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就行不通了。

還有一種據說是用麻袋去偷,至於是咋樣的一個操作過程,俺查了半天,也沒有查出來,整個方法是咋樣的。

當然絕對不會是把銀子裝麻袋裡邊,直接扛出來,畢竟規章制度你也得守不是。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那到底有沒有好的方法杜絕這種事的發生呢?”

方法?俺這裡就有一個,大傢伙聽聽。

直接把這銀子全熔了,鑄成一個個重大百斤的大銀球,來你給俺塞一個試試,塞不進去了吧!

再有,有個不靠譜的,把這銀子鑄成帶刺的,你給俺塞一個試一試,這方法保證沒人搶著當庫兵了。

不過這兩方法有個難點,就是這熔的時候,有損耗,他這損耗最好找個明白人把控。

這是庫兵偷銀子的方法。

一般人想這種偷銀子的方法,他也偷不了多少,畢竟每次進入銀庫的庫兵也就是十三個人,每個月他們也就進去九天。

事實如此

庫兵偷銀的這事,直到道光的時候,事發了,被一個但庫兵的傢伙給挑到了明面上了。

光緒知道了這事下令徹查,你都想不到,這庫銀本來在賬面上應該有1218萬兩雪花銀,可一通盤查下來,庫裡邊就剩下293萬兩,這憑空消失的就達到了70%。

把個摳門皇帝道光嚇的一哆嗦,跟著就氣的七竅生煙啊!這還叫個事!

“查!給一查到底!”

得咧,這幫子人就開始從嘉慶五年查起,所有的庫兵還有銀匠全抓了,結果人太多了,這就按照比例處死。

而那些個早就死了的,就讓他們的家人代替,整個流放守邊疆去了。

而對於官員,道光這就輕多了,按照在職的年限,每個月一千二百兩,如果已經死了的,這就砍半價還上。

就這麼一通操作下來的,到是追回了幾百萬兩,但離著九百多萬還差著老大一截。

不過也就這麼著了。

從這件事上,咱就能看出道光這人壓根就沒有把問題給你解決了,這事一過,這幫子人該幹嘛就幹嘛,而且比之前還要恨,他們知道一個月只賠償一千二百兩就夠了,弄的多了不就成了。

所以當滿清覆滅之後,打開國庫,那銀子也就幾千兩而已。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庫兵偷銀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進出銀庫都是要脫光的,而且嘴都要張開,發出哦哦哦的聲音,以表示嘴裡沒有含著銀錠。

那麼這種局面下,庫丁怎麼偷出銀子呢?你可能已經想到了,用肛門夾帶。據說偷銀子的庫丁都是從小訓練,最早在肛門裡塞塗了油的鵪鶉蛋,然後換雞蛋,從一個到幾個,據說練的最厲害的可以塞進去七八個,這樣的庫丁到了庫房裡,一趟偷個幾十兩官銀一點問題都沒有。

實際上,這種手法雖然看似隱蔽,但卻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庫房官員看守庫房幾十年,銀子多少自己心裡沒有點B數?那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庫丁的作案都是團伙性質的,其中的大頭都是孝敬給了管理庫房的官員,甚至很多庫丁本身就是這些官員培養的。

你想想,能夠系統性的給這些庫丁從小進行訓練,那肯定不會是一般的小勢力,而是成組織成規模的集團。這些集團的頭頭要麼跟庫房管理官員有關係,要麼乾脆就是監守自盜,至於整個過程中最辛苦的庫丁,他們拿到的都是小頭。

偷盜官銀是誅九族的罪名,所以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有些官員就是發現了他們的勾當,攝於其淫威,也不敢直說。畢竟,誰會招惹亡命徒呢。


扣毛


1843年初,大清戶部的庫兵張誠寶的侄兒想捐個官乾乾,於是張家人帶了1萬多兩銀子到戶部,但在過秤的時候,張誠寶故意作弊,只過秤,不收錢,只開了收據,錢原路返還。

但這事兒由於牽扯到戶部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利益分配,有人威脅要舉報,有人索取封口費,但遭到了張誠寶的拒絕,於是這事兒很快就被捅了出去,由於事關重大,甚至被爭到了朝堂上,最後越描越黑,紙再也包不住火,戶部多年的黑幕被揭開,道光皇帝大怒,下令徹查。

道光皇帝此時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幾年前的鴉片戰爭讓他耗費了幾千萬兩銀子的軍費和賠款,黃河的連年水患也耗費了2300萬兩銀子,而大清年收入才4千萬兩白銀,這錢實在不夠花,道光皇帝望著列祖列宗,心裡真是憂傷的很。

此時作為國本之一的府庫竟然出了大問題,皇帝自然明白戶部的積弊已經不是幾年的問題了,決心徹查到底,他派出由幾個大學士、刑部尚書、軍機大臣等核心重臣掛帥的調查組進駐戶部,

開始了徹查。

在皇帝的高壓之下,調查的效率非常高,很快就查明瞭,戶部賬面上的銀子是1218萬兩,但實際庫存不足293萬兩,缺口高達925萬兩。

在血淋淋的事實面前,道光皇帝幾乎崩潰了,本想著還有1000多萬的家底,如今只剩200多萬,這日子可怎麼過?

對於這些流失掉的銀子,幾乎沒有追回的可能性,過去的幾十年裡,戶部和府庫官員先後有幾百人,負責銀兩進出搬運的庫兵更是數不勝數,大多數早已不知所蹤,這些錢怎麼被盜的,怎麼流失的,去向如何,幾乎就是一筆爛賬。

即使皇帝再大發雷霆,這些銀子還是追不回來,在那個落後的靠騎馬傳遞信息的時代,上哪兒追去?

眼看著這個調查組也追不回銀子了,道光一怒之下,下了一道殘酷的命令:過去幾十年,至少在他當皇帝的這20幾年裡,凡是經手庫銀的庫兵、查驗銀兩的銀匠能找到的全部抓起來,並按比例處斬,他們的家屬妻妾子孫全部發配到新疆給兵丁為奴。

為了挽回損失,道光下令:從嘉慶5年到道光23年,這幾十年裡,凡是擔任過庫官、查庫御史的官員,按照其在任時間計算,每月罰1200兩銀子,如果已經死了的,家屬減半繳付,戶部官員也按比例罰繳,而主管庫銀的大臣也予以罰款,最多的一個大臣被罰了十幾萬兩。

最終,道光帝好歹拿回了幾百萬兩銀子,殺了許多庫兵,雖然沒補全,但也算出了口惡氣。

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戶部就這麼悄悄地流失了幾百萬兩白銀,顯然這裡大多數是被人給偷的,通過螞蟻搬家,積少成多,一步一步造成了巨大的虧空,而能偷的,也就那些負責搬運的庫兵了,他們怎麼做到的?上頭為什麼沒有懲罰?

按照戶部的規定,不管是酷暑嚴寒,庫兵在進入庫房前,必須脫光自己的衣服,然後依次進入庫房,再穿上統一的工作服,工作結束後,在監督官員的注視下,再脫光衣服走出庫房,在庫房前的大堂上,他們還要接受官員的檢查,比如把自己的雙手展開,兩腿微微蹲下,或者跳躍幾下,把嘴巴張開等等,防止他們把銀子夾帶出去。

最後檢查完了,他們才能穿上自己的衣服離開。

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庫兵們為了盜銀子,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把銀子塗上豬油塞入肛門,直接塞入腸道內,一次最多可塞入80兩銀子,不過這很考驗人的忍受能力,搞不好沒幾年屁股就殘廢了,很多庫兵是孩子接老子的班,為了將來偷銀子,從小就要刻苦練習……

而到了冬天,他們也有辦法,以喝水的理由帶上茶壺,到時候,把銀子放入茶壺內,北京城那麼冷的冬天,水很快就凍住了,順便把銀子也凍在了水裡,出門檢查的時候把茶壺往下倒也出不來,就這麼矇混過關了。

對於庫兵們的盜竊,官員們就沒有發現嗎?

其實每年負責庫銀的官員都會進行查庫,但往往就是一種形式主義,官員們來了,往往就是查查賬本,檢查一下檔案,看一下庫房現場,幾千幾百萬兩的銀子也未必正兒八經去點檢、抽檢,最後就提出一些工作要求,然後接過庫兵們笑納的紅包,就一走了之。

在嘉慶道光年間,每次遇上上頭派來的御史來檢查,府庫官員都會獻上3000兩銀子,而御史的隨從都會收到300兩銀子,在這麼豐厚的紅包之下,檢查就流於形式。

而整個庫房,從庫兵到官員,就成了一個賊窩。


雲中史記


清朝的庫銀到嘉慶年間,被偷嚴重,主要是內務府庫銀,也就是皇上私房銀,到發現時己虧空上千萬兩。

眾所周知,嘉慶皇帝是非常勤儉的皇帝,連後宮的皇后妃嬪們的化妝品和衣服都有嚴格限制,而自己的錢都被盜百萬兩之巨,那個氣呀!怎麼辦?追責,追那些負責官員的責。有的官員早已離任,但也必須補,死了的拿家產補。沒死的還在做官的從工資里扣。但因實在大多,也要吃飯呀,最後只能相應扣點,因為有的官員要幾百年才能補齊,所以最後也只好不了了之。



庫銀管理非常嚴格,庫兵進出檢查非常仔細,那是怎麼帶出的呢。嚴格到什麼程度,就是庫兵進庫時,所有衣服都要脫光,進去換上制服。出來再脫光,門口還橫著一條高的長凳,出來時需爬上長凳,雙手舉過頭頂,兩手拍一下跳下。為什麼這麼做?怕有人把銀子藏進肛門,因為以前有過。那銀子怎麼偷帶出來的?原來庫兵與當官的,守門的是串通一起的,這樣做是走過場,做樣給別人看的。進去時帶一個茶壺,茶壺是雙層特製的,銀子並沒放到身上,而是放在茶壺裡。出來時交與守門的庫兵,背地裡分贓。庫兵可是個肥差,需送厚禮才能謀得這一差事,可卻肥的流油。據說有的庫兵出門做轎子,有幾個小老婆,工資很少,就是因為不正常才查帳,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內務府庫銀有帳不錯,但大家都以為沒人敢打主意,所以賬目管理比較松。進帳的記一下,出帳的記一下,沒人盤點,反正也不可能用光。等到後來有官員發覺不對勁,暗中盤一下,已虧空大了,卻不敢上報,這樣一屆一屆官員下來,到最後終於漏陷了,已經晚了,還知從何葉開始虧空的了。


車工00


庫兵從銀庫裡偷銀子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但是,即便是眾所周知,也沒有人告發,也沒有人追究,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件事,牽扯太多,責不罰眾。

當時的庫兵家庭都很富裕(下面我還是用老稱呼庫丁順嘴些)。要補上一個庫丁的缺,要經過一場激烈的爭奪。如果當庫丁沒有油水,誰去爭著當這個差事呢?何況庫丁那微薄的收入,怎麼能夠支撐闊綽的生活。這一切都來源於庫丁趁倒庫之機偷盜國庫的銀兩。

而庫丁去參加倒庫是有一定的程序的。庫丁全部是裸體入庫,如果要出庫,必須要跳過一張凳子。落地的同時,要雙手互拍,嘴裡還要叫喊一聲。這樣,就證明自己嘴裡沒有含銀子,腋下雙腿都沒有夾帶銀子。這程序看起來是無懈可擊。

可庫丁照樣還是把銀庫的銀子帶了出來。這個方法就是把銀子塞進肛門帶出來。庫丁為了這手帶銀子的辦法,專門訓練了很長的時間。先往肛門裡塞小的軟的東西,比如沾麻油的布團,然後是雞蛋,最後才是銀子。一般經過訓練的庫丁,在肛門裡塞幾錠銀子不在話下。就靠這種方法,庫丁把官銀從銀庫帶出來。

但是,這只是一次的收穫,而倒庫的定期進行的,如果一次只帶這些根本滿足不了庫丁的慾望。於是,庫丁和外面送水的人員串通,將銀子放在雙層水桶的夾層帶出來。然後大家分贓。

當然,大家上上下下都打點到了,對這種事情就是睜一眼閉一眼,只要瞞過現場監視的官員就行。可是,終究有一天出事了。

那個挑水桶的人在路過官員身邊的時候,桶底的蓋脫落了,結果銀子灑了一地。那個官員一看,勃然大怒。讓人把這些庫丁和挑水的人都抓起來。並讓師爺寫奏章上報,徹查此事。

可是到了晚上,官員問師爺奏章寫得如何時,師爺的回答是沒有寫。官員很詫異。師爺解釋道,此事已經由來已久,如果要徹查不知道要牽扯多少人,多少官員。這樣一來,會有無數人家破人亡,人頭落地。你不但斷人財路,還壞人性命。如果這些家庭裡有一個人鋌而走險,我怕你和家人的性命難保。

官員聽後,經過一夜的思考,最終放過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個故事說明了積習難改的情況,這也是利益糾葛,大家都假裝不知道的原因。

庫丁雖然能夠依靠偷盜國庫的庫銀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這種偷銀子的方法對他們的身體損害太大。一般到了老年,會得脫肛之類的病症,這也是有得必有失了。當時還有一群無賴,專門在倒庫前綁架庫丁,逼他們拿錢贖身,這又是一種副作用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數千年來上演過無數不可理解的事情,在正常人看來啼笑皆非的事情,堂而皇之的成為事實不知有多少!

特別是與貪汙這一途,那就更多了,比如說中國人最大的發明火耗,就有無數名稱,向啥提留款啊,合理範圍啊,不都是變向的貪汙手法嗎!

而這所有,和銀庫兵相比都要美味的多!

為何說他們美味,因為銀庫兵貪汙那個事情很臭啊,不過臭不怕,反而所有人趨之若鶩,因為有錢拿啊!

清朝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說明了貪汙是常態,可是和這銀庫兵比起來,也算小屋見大屋,屋屋不見頂。

貪汙的最高境界就在這銀庫兵身上得到了體現!因為那是一個神奇的團體。

這個團體領頭人喚作銀庫郎中,這是一級蛀蟲,三年任期內,如果貪汙30萬,算是正常人,如果貪汙10萬算是廉潔的,如果貪汙少於十萬,你對不起花錢打點得到這個職位的付出。

銀庫郎中下面還有司庫書役,這算二級蛀蟲,按照他們的級別,一年弄個二三萬兩也是常態。

司庫書役下面就是三級蛀蟲,銀庫庫兵,這庫兵就是蝦米級蛀蟲,數目額定40人,任期三年,三年服役期內弄個二三萬兩是小兒科。

三級分包之後,我們算算哈,一級蛀蟲三年可以弄30萬,二級蛀蟲卅年可以弄6到八萬兩,三級蛀蟲三年可以弄個兩三萬兩,合計的話,三年養這些傢伙要花大概200萬左右,

嗯嗯,不是個小數目,不過也不算大數目,大概一年也就70萬不到而已!

按照清朝財政收入而言的話,不算太誇張不過也不算太小的數目。

那麼這樣一個人盡皆知的秘密,為何沒人管?就值得研究了!

首先:因為事情做的隱秘啊。

這貪汙是要有技巧的,還要鍛鍊身體的特殊部位,那就是屁眼兒,也就是俗稱古道熱腸中的古道,作為出恭之所的屁股,在那一刻不是擺設而是生財之道,因為那裡要夾銀子啊!

一個銀錠大約十兩重,一次不帶十個出來就是吃虧,於是銀庫兵從小就是專門選出來的根紅苗正的八旗子弟,還沒長成就要聯繫在肛門賽圓球啊鵝蛋啊之類的道具,以提高存銀量。

其次:事情做的有利益鏈條啊。

中國古話說無利不起草,有利益的事情,大家都趨之若鶩,也因此才有這潛規則的出現。

庫兵肛門藏銀子的事情,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為何沒人說?

不過是都有孝敬而已,看守庫房的有孝敬,檢查庫兵的有孝敬,上級也要打點,知情人也要打點,其實這個利益鏈條裡面最苦逼的是庫兵,他們辛苦的用古道拿出了銀子,糞便洗洗乾淨還要分一大半出去,這就是所謂的做事的錢最少。

再次:就是管理的混亂啊。

雖然銀子沒有啥損耗之說法,但是可以有含金量不同啊,進去99成足銀,後來變成88成有啥奇怪的,這就叫做火耗嗎,火上練一練就是錢,這是辦法之一辦法之二也很簡單,那就是在核對賬目的時候做做手腳,三下五除二這銀子就出來了。

除非數目特別大,誰也不會因為這個約定俗成的事情為難銀庫,大家都有錢拿,睜隻眼閉隻眼唄。

最後也就是最關鍵的是,

銀庫只是案列之一而已,其實它是清朝制度性腐敗的體現,大家都不乾淨,誰敢說自己沒點問題,既然都有問題,那麼官官相護就成了常態,欺上瞞下也就成了常態!

在如此常態下的官場,誰做什麼都是透明的,你拿你的庫銀,我拿我的鹽稅,公平公正公開!有什麼不可以,又有誰會告密?

這樣的事情,從清朝建立開始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途中整改無數次都無功而返,不就是因為制度問題和官場生態問題嗎?

唯一有好轉的時候估計就雍正皇帝在位的時候,用猛火攻了一下貪官,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嚴懲貪官,這三把火燒了一些人,其他時候該幹嘛幹嘛。

所謂“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家拿”誰願搭理這閒事,耽誤自己發財!


阿斗不傻


你聽說過“肛門藏銀”嗎?

對,偷銀子的庫兵為了躲避搜檢,不被抓到,竟然會把銀塊藏到屁股肛門裡,然後偷偷運出去。在這種防不勝防的情況下,你要怎麼抓呢?

清朝是有定製的,戶部銀庫派兵丁值班。

  • 每個庫丁在進入大庫時,都必須赤身裸體,然後接受安全檢查。即便是大冬天也如此。這種做法就是防止他們偷盜銀兩。


但是,銀庫裡的銀子實在是太多了。

  • 舉例來說,在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皇帝退位時,戶部有6939萬兩白銀。

這麼多的銀子,如果人家一點點的偷,你還真是發現不了的。

雖然清朝的檢測程序比較嚴格,但你也沒有X光,如果人家藏在身體裡,可能還真發現不了。所以,有一些兵丁就想到了肛門藏銀的方法監守自盜。

那麼,肛門藏銀要怎麼操作呢?

晚清官員何德剛《春明夢錄》記載:

  • 平時則向東四牌樓一秘密藥鋪買藥服之,謂男子穀道亦有一交骨,服之則骨可松。

意思就是:

在偷銀子前,先吃能讓肛門骨骼變得鬆弛的秘藥。


等到要偷銀子的時候:

  • 用豬網油卷圓錠八十兩……塞之於內,只能容半點鐘,工夫稍久亦便出亂。

意思就是:

用豬肉網包裹小銀錠子後塞進肛門裡,接著趕緊離開銀庫。

就這樣,任你再怎麼檢查,也不可能扒開人家的屁股吧?


HuiNanHistory


清朝戶部的國庫有三大庫,這三大庫分別是銀庫、顏料庫、綢緞庫。

這三大庫房並不僅僅只有它們名字那麼簡單,除了白銀、顏料和綢緞之外,其他諸如黃金、銅、鐵、鋅各種金屬以及各種珍貴中藥材等物資,均可以存放進這些重要的庫房中。

我覺得不用介紹大家都可以知道哪個庫房存放的物資最為珍貴。

在這三個庫房中,擁有著重中之重地位的庫房就是銀庫,清朝的銀庫裡存放著堆積如山的白銀。


在我們這個年代,白銀的地位雖然已經沒有那麼高,但是在那個黃金極為稀缺的年代,白銀卻是百姓們能接觸得到最為珍貴的貨幣。

清朝戶部的銀庫與我們想象中的不同,清朝戶部的銀庫跟皇帝幾乎沒什麼關係,在名義以及法理上,戶部的銀庫不屬於皇帝,而是屬於整個朝廷、整個帝國。

因此,皇帝對戶部的銀庫基本上是很難插手的,他們想要用錢,只能從內務府拿錢。


成為銀庫庫丁的要求

戶部的銀庫中,除了一些專門管理銀庫的官員之外,銀庫一般會僱傭13名工作人員,這13名工作人員在當時被稱之為庫丁。

在清朝時期,戶部挑選庫丁一般會有一個最為基本的審核要求。

那就是要求競選庫丁工作的工作人員必須得能拿得起1000兩也就是現如今大概74斤左右的白銀行走十來步。

然後在走完十來步後,還得能在銀庫高高的門檻上跳上一步,只有能達到這些要求的人,才能初步的進入到銀庫中工作。

在當時,銀庫的庫丁們每個月只有九天的時間可以進入銀庫中搬運白銀。


而作為清朝少有油水豐厚的工作崗位,戶部的庫丁自然也不是什麼人都能擔任的。

如果他們想要爭取到這個工作崗位的話,他們就必須等花費大概6000兩左右的白銀打點戶部的官員,只有這樣,他們才有進入銀庫中工作的機會。

在成為庫丁之後,這13個工作人員並不是每天都有工作做的,戶部銀庫每個月只有九天的開放工作時間。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並不是每個人每個月都能有九天進入到銀庫中工作的,因為戶部的銀庫有一個輪流值班的習慣,所以每個庫丁在每個月只有大概4到5天能輪流進入到銀庫中工作。



銀庫庫丁如何在銀庫中偷運白銀

關於這些銀庫庫丁貪墨銀庫中的白銀、撈到油水的細節在歷史中是沒有記載的,不過雖然歷史並沒有記載,但是在民間傳說中對此卻有著一定的推測。

在民間傳說中,庫丁們貪墨銀庫中錢財的方法可能有兩種,第一種就是身體藏銀法。

在第一種說法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這種方法的,在當時人們為了能勝任這些工作,他們會如同現如今乞討集團訓練小乞丐一樣從小訓練出一些庫丁出來。

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會讓這些接受訓練的人把鵪鶉蛋塞入自己的五穀輪迴之地中。

在習慣了鵪鶉蛋之後,他們會讓這些人塞入雞蛋,塞完雞蛋之後就塞鵝蛋。

最終在習慣了鵝蛋之後,他們會讓這些人塞入十兩也就是現在300多克重的鐵丸。

在習慣一個鐵丸之後,他們會逐漸地讓這些人增加鐵丸的塞入數,一直到能塞入十個鐵丸才算達到基礎的標準。

而十個鐵丸就是100兩,按照清朝每兩現如今37.3克計算,他們每人得在自己的身體中塞入3730克,也就是現如今七斤多的鐵丸才能達到標準。

在這些人被訓練出來後,訓練他們的人就會花錢幫他們買通戶部的官員,把他們送去當銀庫的庫丁。

最終他們能從銀庫中拿多少錢就得看他們的能耐了,而因為他們是被別人花錢訓練出來並送入銀庫中工作的,所以這些錢自然是不能由他們自己獨享的,他們還得分出大頭部分給那些控制他們的人。

這就是民間關於庫丁在銀庫中撈油水的第一種獲取方法。

除此之外,傳說中還有第二種方法,在這第二種方法中庫丁們並不是用身體偷偷運出白銀的,而是用專門的麻袋偷出這些白銀的。

至於這個方法的細節因為我看了半天也實在搞不懂是怎麼操作的原因,在這裡我們就不細說了。

懲罰以及追查自有上頭頂住

而如果要說到為什麼清朝朝廷上面的人會任由這些庫丁在銀庫大撈油水,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首先第一層會管到他們的人就是被他們打點了幾千兩白銀放他們進入的人,這些人因為收了錢自然是不會搬起磚頭砸自己的腳,因此他們不會管這些庫丁。

至於朝廷派到銀庫中監管財務的查庫御史以及其他的大臣們,他們則會有其他的人應付。

在清朝的戶部中,除了最底層的庫丁會手腳不乾淨之外,那些重要的大臣很多也是不乾淨的。

他們不會像庫丁那樣一點點地偷運出白銀,他們會憑藉著自己的權勢大量大量地轉移出銀庫中的白銀,那些由皇帝派來監管銀庫的人就是交由這些大佬打點的。



每一個到來的查庫御史以及其他監管大臣在來到這裡之後,他們都會接受到來自於戶部官員的金錢轟炸以及生命威脅。

一般他們都會乖乖收下這些官員奉獻給他們的錢財,而如果不接受的話,他們也不會選擇把這些事情捅出去,因為這些戶部官員背後隱藏的勢力實在太過於恐怖了,他們還得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著想。

道光年間的駱秉章就是這些人中不貪墨但是又不敢說出來,最終因為清廉被道光皇帝提拔的。

於是在上頭有人頂著的時候,這些庫丁們自然就不會遭受到阻礙以及懲罰了。

銀庫中七成白銀的丟失

在嘉慶年間以及道光年間的時候,這些現象是最為普遍的,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在道光二十三年的時候,事情終究還是暴露了。

在道光二十三年,銀庫的庫丁們因為分配不均捅出了一個大婁子,最終導致這些一直被他們極力掩蓋著的黑暗真相暴露了出來,鬧到了道光皇帝那裡。

道光皇帝在得知出了這麼一檔子事情後,他就派出了刑部尚書去查這件事情。

在刑部尚書細細查處之後,被發現的就不止庫丁們大撈油水的真相了,接下來刑部尚書向道光皇帝呈上了一份使道光皇帝暴跳如雷的結果。


在戶部銀庫的賬本中,銀庫中原本是該存放12182116兩白銀的。

但是在刑部尚書查過之後,銀庫中卻只剩下了2929354兩白銀。

要知道,這丟失的900多萬兩白銀可是整個銀庫庫存的70%份額,面對這份令人震駭的調查結果,道光皇帝怎麼可能不震怒?

雷霆之後烏雲再度籠罩

於是接下來道光皇帝就派出了以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工部尚書以及宗室大佬等人為首的調查組對此事開始進行了調查。

經過層層的調查之後,不僅是銀庫的庫丁,戶部的大量官員以及曾經在嘉慶年間到道光年間被派到銀庫監管的官員都被揪了出來。

他們很多人都遭受到了來自於道光皇帝的嚴厲懲罰,而他們中如果有人在被查出來時已經去世的話,那他們中飽私囊的錢財將由他們的後代擔當償還。

原本道光皇帝是想把其他介入進來的、但介入不深的官員也處置一番的。

但這其中涉及到的官員實在太多太多,他們在朝廷中的勢力也實在太過於根深蒂固的原因,所以道光皇帝為了防止把他們全部剷除會動盪到朝廷局勢,就只處置了一些深涉其中的人物。


其他關係不大的人,最後則被道光皇帝放過了。

這件事情對道光皇帝的影響很大,從此之後,他開始在朝廷各個部門推廣起了自己節儉的理念。

不過在他到處節儉的時候,他卻忘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他並沒有從根源上去改變這件事情。

在銀庫看管並沒有進行太多改變的情況下,銀庫的傳統又繼續延續了下去,一直重複如此,歷史總是那麼的相似。

所以說這就是清朝銀庫庫丁之所以沒接受到懲罰的原因,在那層層盤繞的利益包庇中,只要上頭的大臣不出事,那他們就沒有什麼事,我覺得那些庫丁在這些事情中只扮演了一個很小的角色,他們只涉及到了下層最細微的一點白銀流失,其他更多的白銀流失,不可能是由這些小庫丁們完成的,而是由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通過各種手段給撈掉的。


孤客生


曾國藩的老鄉郭嵩燾說:“元與奸臣番僧共天下,明與宰相太監共天下,本朝則與胥吏共天下。”歷來就有監守自盜這一說,管理戶部銀庫的人員為郎中,郎中手下有庫丁。題主所說的庫兵實際就是福垊文中所說的庫丁。其實說庫丁明目張膽偷銀子也不對,只不過戶部的庫丁、郎中、侍郎、尚書他們都一套對外不知的潛規則!有人問為什麼福垊知道這個潛規則?還不是他們因為分贓不均,相互告發驚動了歷史上最吝嗇而又最奢侈的皇帝——道光帝!

銀庫庫銀竟然丟失70%,這得是多少碗打滷麵啊!

道光皇帝的皇后好不容易過個生日,吃碗打滷麵就心疼的再也不給皇后過生日了。然而為什麼又說他最奢侈呢?他建設陵墓捨得花錢,國防卻不捨得花錢,結果鴉片戰爭失敗,賠了大量賠款。這不1843年初,又爆出了戶部庫銀失竊大案。

因為庫丁、郎中、守衛分贓不均,相互告發,驚動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派曾國藩、駱秉章前去銀庫盤點庫銀。曾國藩、駱秉章等寬衣解帶一一清點,賬目上是1218萬兩白銀,經過幾日細緻盤點,僅僅只有293萬兩白銀,竟然丟失了75.94%的銀兩。道光帝勃然大怒,這些個監守自盜、中飽私囊的腐敗窩案被連根拔起。

那他們是如何中飽私囊的呢?前面福垊說了,他們有潛規則。潛規則就是庫丁向郎中送錢,郎中向侍郎、尚書送錢,而庫丁則是直接通過絕招利用上班的便利挪運庫銀,而後來直接往兜裡裝了。在說絕招前,我們先看看如何成為庫丁?

如何成為庫丁?

成為庫丁,要求非常嚴格,必須滿足下面幾個條件。

第一、必須是扛(入)旗的滿人,因為滿人也有個別人沒有旗籍。滿人清廷信任滿人。

第二、必須是壯丁,需要經過搬運一百斤左右的貨物,並能輕鬆跨越高門檻的考試。

第三、要私下給戶部官吏庫銀的官員送6000千兩左右的銀子。第三條非常重要,沒錢想當庫丁,那是做夢。

這還不完,三年全部換人,平時工作也實行,輪班制。一般都是一月工作20天。

庫丁如何工作?

庫丁進去銀庫前,先脫掉所有的衣服,然後換上工裝(號衣)。工作結束後,在庫銀出口處,接受銀庫管理員郎中的檢驗。具體如下,赤身蹦跳式地行走,並且檢查口中、出翔口,看有私藏夾帶。然後,才能更換自己的便裝。

庫丁如何盜銀?

如果嚴格執行,上的規則,誰也帶不走一丁點碎銀子。但非常意外的是,他們竟然盜出了75%的銀兩。他們是這麼做到的呢?他們盜銀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通過將銀兩含在口中。第二種,將銀塊藏入出翔處。一般報名庫丁的人,都會提前甚至專業練就出翔處藏銀子的訣竅的。為了幸福生活,他們的訓練也滿拼的。先從小鐵球,一步步的聯練習。一個,兩個,三個,直到五六個。最後,用銀子練習,等完全適應後,他們就會採用這種方法,每次盜出不少銀兩。至於赤身檢查這一步,因為郎中們是收了錢,所以也就是形式主義了。但公然向衣兜裡裝銀兩,他們期初是不敢的。而到了後來,就更惡劣了,他們不再換工裝了,而是穿著有大衣兜的便裝大量裝銀子。然後經過郎中那裡留一下一部分,經過守衛處,再留下一部分。

這就導致了大量庫銀丟失,後來因為庫丁、守衛、郎中他們內部分贓不均,加上潛規則都變成了明規則了,以至於相互告發,最終他們一起完蛋。

那麼一開始他們偷銀子為什麼不抓呢?

這個答案和很簡單,因為一開始他們都嚴格遵守潛規則,而且根本沒那麼大膽,保密工作自然做的很好了。到後來膽子太大了,完全公然偷盜,加上分贓不均,就是不相互告發也會被發現的。而告發者試圖想將功折罪,最終仍然沒逃出懲治的下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道光帝最後打死了老虎,拍死的蒼蠅。


福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銀吃銀,這在清朝是一種普遍現象,但奇怪的是,上級明知這種現象卻放任不管,這究竟有什麼奧秘?

清朝一共有兩大銀庫,這兩個銀庫截然不同。

一個是國庫,由戶部執掌,國庫的庫銀屬國家所有,必須經過嚴格審批手續才能開支,任何人不得隨意從中支取銀兩,皇帝也不例外;

另一個是內庫,由內務府掌管,內庫中的庫銀歸皇帝所有,皇帝可以自由支配。

相比皇帝自己的內庫,國庫的守備十分森嚴。

如今各級國庫都由武警守衛,而清朝的國庫是由專門的庫兵守衛。出於對漢人的不信任,這些庫兵只用滿人,不用漢人,而且世代沿襲,祖祖輩輩只幹守國庫這一件事。

守國庫是件很枯燥單調的事情,而且風險比很大,萬一出了安全問題,可是掉腦袋的事情,但滿人對這個職位仍是趨之若鶩,想方設法謀取這個職位,甚至要花很多銀兩去賄賂管事的官員,希望能得到庫兵這個職位。

滿人之所以如此執迷當庫兵,是因為這個職位油水很大。

戶部為了保證國庫安全,要求進出國庫的人必須脫掉衣服,一絲不掛,防止有人夾帶銀兩出庫,這就像如今一些金銀首飾加工廠,對工人的人身檢查也十分嚴格。

可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庫兵還是有辦法偷銀子,他們經過長期訓練,把肛門擴張,讓直腸適應藏匿硬物,然後把銀子塞進肛門和直腸裡,偷偷夾帶出去,雖然這種“肛門納銀”每次能偷的數量有限,但這可是無本的買賣,而且日積月累,是一筆十分驚人的額度。

宋人筆記小說《鶴林玉露》曾記載一個“水滴石穿”的故事。

話說名臣張乖崖曾為崇陽縣令,有一天,他偶然發現麾下一個管錢庫的小吏頭巾下有一枚錢,張乖崖質問這個小吏,小吏不以為然地說,這是從庫房中拿的。

張乖崖十分生氣,下令打小吏的板子,沒想到小吏理直氣壯,反而質問說:“一枚錢算什麼!你就要打我?我看你敢不敢殺我!”

張乖崖更加氣憤,揮筆寫下判詞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寫完之後,張乖崖親自揮劍,把這個小吏當場斬首!

張乖崖能發現小吏“監守自盜”,難道清朝戶部會不知道嗎?

當然不是,他們不但知道,還一清二楚,但他們不管。

為什麼呢?因為庫兵只是小蛀蟲,他們才是大碩鼠。

康熙晚年時為政十分鬆弛,導致官場貪汙成風,吏治腐敗,各級國庫是貪汙的重災區,無論戶部國庫還是地方各級國庫,在一個個大碩鼠、小蛀蟲的鯨吞蠶食下,虧空極其嚴重。

庫兵從國庫中偷銀子,好歹是小偷小摸,但戶部各級官員、朝廷高官和滿清貴族,對國庫可是明目張膽地拿,就連很多皇子阿哥們都和戶部官員勾結起來,大發“國庫財”。

反正是國家的錢,不拿白不拿,傻子才不拿,膽小鬼才不敢拿。

當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都從國庫發財時,所有人的利益都綁在了一起,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大家彼此心知肚明,誰也不說破,一起悶聲發大財。

可以說,凡是知道國庫秘密的人,都是從中受益的人,絕不會站出來舉報,若誰壞了規矩,那可是一牽連一大批,拔出蘿蔔帶出泥,所以沒人會去追究小小的庫兵。

在這種官官相護、塌方式的腐敗下,國庫虧空十分可怕,雍正未繼位時就對這些現象十分清楚且深惡痛絕,當他下定決心整治時,經過盤點發現:

戶部的國庫虧空竟然達到250萬兩,山東一省的國庫虧空也有50萬兩之巨!

雍正反腐的決心前所未有,對涉事的達官顯貴、王公貴族一概不放過,主管戶部的歷任尚書、侍郎、郎中、主事等各級官吏,被責令均攤賠償150萬兩,歷史上聞所未聞。

雍正的十二弟允裪曾主管內務府,被責令對內庫虧空負責,被迫將家中貴重財產當街變賣,彌補內庫虧空;雍正的十弟允䄉因此事賠償白銀數萬兩,因為湊不夠數,被雍正抄家。

在雍正雷厲風行的整治腐敗下,吏治為之一新,各級國庫重新變得充實。

但好景不長,雍正死後,乾隆繼位,這個敗家子很不贊同雍正的嚴苛,反而仰慕康熙的寬仁,不但自己享樂奢靡,還放鬆對官員的監督約束,清朝國庫很快為之一空。

所以說,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中,雍正才是對清朝國力強盛最最重要的貢獻者,可惜後世只講“康乾盛世”,完全忽視了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