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罗家山村栽出“幸福花”

山西吕梁:罗家山村栽出“幸福花”

美丽罗家山村容村貌展新姿。 刘生锋 摄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让临县三交镇罗家山村变了。

过去,罗家山村青壮劳力多数外出谋生、贫困率高居、不足百人的留村村民守着1300亩的薄收农田……

现今,罗家山村在家贫困户平均每户收益8000余元,全村人均收入近5000元;600亩红枣林将打造吕梁一流的示范园;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早晚都可以免费在合作养老食堂吃饭……

罗家山是如何破解了红枣产业发展难题和农村空心化问题,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的呢。

“党员引领、全民参股、盘活资源、共同富裕的‘罗家山模式’,让罗家山村换新颜。”临县新闻办刘少伟说。

成立合作社开启“致富门”

罗家山村,位于临县三交镇西南部,是一个自然村。

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时,该村185户,贫困户就有62户。

村内山峁相连,沟壑交错,沟沟里种枣,坡坡上放羊,是该村多少年的生活轨迹。

2018年初,由罗家山村外出务工返乡的“能人”牵头,以村民拥有的枣林面积为基数入股,以众筹股的形式,筹集资金93750元,成立了核心社员股份制模式运营的“临县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

成立后的合作社对流转村内的600亩枣树林,采用统一、科学、标准化管理,使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双提升;并成立了四队一中心(即种养管护队、植树造林队、基建工程队、农产品加工队及休闲农业开发中心),组织农民参与并承揽各项业务,拓宽增收渠道。

目前,罗家山村包括全部贫困户在内,全村98%的村民加入了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去年8月,由山西省驻京办名优中心牵头,在北京山西名优产品展厅为罗家山举办了红枣树认领活动,认领红枣树700余棵,共收益21万余元,解决了罗家山红枣产业合作社运作经费困难问题。

今年,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认领红枣树方案,力争实现认领红枣树再增加1000棵的目标,预计合作社今年的红枣可通过认领的方式全部销售完。

盘活资源搭建“幸福桥”

去年,已受益的罗家山人坚定了发展信心,2019年村民在合作社的牵头下,整合村里资源,组建山西罗家山农林牧集团有限公司,向外拓展承揽植树造林、土地开发、建筑施工工程、小杂粮加工等业务。成立枣芽茶厂、挂面厂、酿造厂;配合山西青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做好谷物、高粱及其它具有代表吕梁地域意义的小杂粮的实验种植。

同时,他们依托罗家山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了鸡苗2000只,按每户5只发放给村内老年人自行养殖,合作社最终以15元/斤的协议价格回收后,再统一向市场转卖,帮老年人赚取了一点养老费用。延伸产业链条。启动了占地7000平方米的制粉厂建设项目,新建了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醋酒作坊,新建了红枣文化广场、合作社办公场所、6个文化小院、两院民宿和一家农家乐餐馆。下一步,将继续引导村民把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开发“住农家、干农活、吃农家饭”等体验式休闲农家乐项目,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务。

完善基础设施栽起“幸福花”

随着村内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开始摆上议事日程。

该村提前谋划铺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拓宽并绿化村主街道和出村公路5公里;铺开了荒山荒坡绿化项目,建成了纵深170余米的农副产品储藏土洞。年内即将上马260亩荒沟造地项目。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利用村内废弃古旧民居,打造了6个古民居文化小院,分别布置为民俗文化院、农耕文化院、居家文化院、工匠文化院、红枣文化院、枣木家具摆件文化院;利用闲置砖窑民居,打造了2院(8孔窑洞)标准化民宿客房,开设1处农家乐餐馆;结合村内民俗、乡村旅游等项目,组织罗家山大唢呐和大秧歌表演,积极打造罗家山村为唢呐文化村。

与此同时,为解决村内70岁以上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罗家山村创造性地提出了公益与养老互补的理念,组织了40余名70岁以上的老年人负责每天清扫村内卫生,由合作社免费给他们提供一日三餐,有效解决了村内卫生和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