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鳳慶縣石洞寺簡介


雲南鳳慶縣石洞寺簡介


雲南鳳慶縣石洞寺簡介


石洞寺,位於縣城東南30公里的洛黨鎮箐頭村境內,建於清乾隆後期(1794年前後)。民國十五年(1926年),邑人楊兆昌、蘇芬、楊永啟等籌款重修。寺內建有大殿、廂房、蓮花池、石拱橋,另有茶花一株,樹圍1.82米,高12 米,定名蒲門茶,與寺齊名並存。寺前雙閣建於清道光咸豐(約1848—1853年)年間,分別立於兩巨石之上,其間以石橋相通,又稱雌雄飛雙閣。很多名人到此觀光都曾留下不少詩句,如:“石階有塵清風掃,洞府無鎖白雲封”,“雲山雅靜出塵世,岩石清虛入畫屏”等。1999年,地縣兩極籌款,縣民宗局負責實施重修雙閣。2001年,省旅遊局撥款重修大殿。石洞寺集宗教、旅遊為一體,它景色優美,風光自然,是人們所向往的遊覽勝地,也是鳳慶縣主要旅遊之地。1982年,石洞寺被鳳慶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梅氏因抗婚離家出走,遠離凡塵,到此處石巖腳的一個石洞內學道修煉,燒香拜佛。某一年的農曆二月十五日半夜(二月十五日是道教師祖太上老君李耳的生日),忽聞石洞後側的平地上有鐃鈸鐘聲,經聲佛號不絕於耳,以後每年二月十五日子夜都能聽到,梅氏便請了當地的文人紳士於這夜晚前往聆聽,果然不虛,於是她開始為修寺募化集資,建起了大殿,塑起了太上老君聖像,梅道人便成了開山師祖。寺院建成後的當年,在大理從軍的當地人董某回家探親,敬佩梅氏的人品和精神,欲娶之為妻,梅氏婉言謝絕,第二年董某將家中栽了數十年的茶花“九蕊十八瓣”送與梅氏,梅氏在此院中栽下了這株名貴茶花。現在,此茶花雖已經歷200多年的風雨,仍然枝繁葉茂,迎春時節花開千朵,大有“千枝萬頭齊吐火,殘血燒紅半邊天”。的壯觀景象。

1850年春,雲州貢生孫偉望到石洞寺遊覽,聽了梅道人的傳說和此株茶花的來歷後,便集資在此巨石上又建了兩座小閣,因岩石名“雲巖”,故名“雲巖雙閣”,又因天成一對,又稱為“雌雄閣”,左閣為“雲巖閣”、右閣為“清虛閣”兩閣中有一天橋相連,從兩閣的名稱可以聯想大門的這副對聯“雲山雅靜出塵世,岩石清虛入畫屏”。沿著就岩石鑿成的石梯,回以石欄,盤旋而上,繞閣觀賞,便可進一步領會楊香池先生寫於民國38年的這副楹聯“雙閣聳巖巔、拾級登臨,休忘月白風清夜;萬山歸眼底、憑欄縱眺,最好花紅草綠時”。這右閣懸掛的是清末貢生陳維寅書刻聯、“石階有塵清風掃;洞府無鎖白雲封”。在此兩閣前,可極目數百里風光,遙望遠山環抱,大有諸峰羅列似兒孫之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