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文华小学副校长刘玉卓:“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专栏:潍坊人物故事

潍坊文华小学副校长刘玉卓:“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刘玉卓,今年36岁,却参与过四所学校的建设;他做教师13年,把教育当成自己最热衷的事业;他和蔼可亲,同事们都亲切的叫他“卓哥”;他又严厉异常,面对工作曾经与家长争论的面红耳赤。

初见刘玉卓是在他的办公室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两张沙发,非常简单的陈设。他开玩笑地说:“校园的各个角落才是我工作的阵地,真喜欢现在的校园,美!大!但也很犯愁,转几圈就要上万步。”

刘玉卓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我老家是东北吉林的,2007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就来到了潍坊。那时候对山东唯一的印象就是教育非常厉害,其他都十分陌生。”不远千里来到潍坊后,刘玉卓在其他学校教过小学,也教过中学,还担任过各种校务工作,此后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平淡朴实,但又总感觉缺乏那么股劲儿。“那时候就是跟着课本教教课,大部分时间是处理些零散的校务工作,一天就结束了。我感觉仿佛一眼就能看到50岁后的样子,我不想把时间就这么荒废了,我要回到自己热爱的小学一线美术教学中去。”于是,2015年,经过一番努力,他从中学回到了小学教学岗位,并主动要求一年级的一线教学工作。

人生的转机总在不经意间出现。2015年,文华教育集团成立,第二年开始处处招兵买马,为开学工作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刘玉卓想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同时也给自己找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刘玉卓成了文华小学的一份子。

“我喜欢孩子,更喜欢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那是世间最美的事物之一。我感觉在课堂上教学,是一种享受,尽管有时连急带气也跟孩子发过火,但看到孩子取得成绩时,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我现在是校长,但无论在哪个地方和我教过的孩子偶遇时,他们总要和我‘纠缠’一番。”刘玉卓一直没放弃一线教学,十年的教育实践,让他对各个工作岗位都有自己的理解。来到文华小学后,由于成绩突出,教育理念新颖,他被提拔为学校的管理岗位,分管校务、后勤、安全、学部管理及家委会等工作。

“来文华小学后,感受最大的就是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感谢原单位给我的历练与积淀,有些要坚持,有些则需改变。在这里,要创造我的价值,首先要思考的是我能给这个团队带来什么,协助校长打造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建构大家共同认同的文化。所以在文华小学,我们不论资排辈,只要你有能力,敢想敢干,有成果,就能被提拔录用。现在我们学校的中层和老师有很大一部分是90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刘玉卓说。

潍坊文华小学副校长刘玉卓:“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文华小学有150多名老师,年轻老师占比也比较大。当我们问到“如何管理引导年轻老师”时,刘玉卓说:“年轻老师有年轻老师的优势,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但同时年轻老师也有个性十足、经验与沟通能力不足的劣势。众所周知,文华小学的假期有一部分时间是用来教师培训的,曾经有位年轻老师,面对文华的“假”暑假表示接受不了,要请假,理由是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还有位年轻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孩子问题的时候,双方产生了一些矛盾,气得直哭,来向我告家长的状,要求让我劝这位不懂教育的家长给孩子转学……”在我们年纪稍微大些的人看来,有些不可理喻,但他们就那么做了。面对这些个性十足的老师们,刘玉卓苦恼过,但从未退缩过。

“其实年轻老师有时候无非就是年轻气盛,缺乏经验,犯了一些错误。谁不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呢?首先要对他们表示理解,然后要多跟他们私下进行沟通。”你认为工作与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你为什么选择文华?你来文华做什么?你未来想怎么干?往往从刘玉卓问的第一个问题开始,老师们的情绪就开始疏解了。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如果利用错误的契机让年轻老师们转变观念,然后取得教学成果,找到自信,他们就会慢慢成熟,这就是刘玉卓的管理艺术。“管理老师和管理孩子一样,让年轻老师们认识到错误,不是劈头盖脸一通乱骂,而是以理服人,既要让他们明白错在哪里,又不至于让他们失去对教育教学的信心,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人生就是爬楼梯的过程,总想爬的高,但总有你爬不上去的时候,说明这个阶段的你的能力还不够,放弃的话,你永远就在这个高度了,只有不断努力成就自己,才能爬上一座又一座高峰,我这样告诫自己,我对老师们也是这么讲的。”刘玉卓说。

由于性格平易近人,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刘玉卓为“卓哥”,就连校长有时候也叫顺嘴了叫他“卓哥”,真名反而有时候记不得了。有些新来的老师,看别人都叫他“卓哥”,还误以为他姓“卓”名“歌”。他没有副校长的架子,与老师们打成一片,老师们信任他,自然管理起来事半功倍。

除了管理引导老师们,刘玉卓还负责家委会工作。孩子们性格迥异,家长们也是千差万别。在某次学校开家长会时,有位家长不听从学校保安的指挥,把学校的路障压坏了,还跟保安起了冲突。刘玉卓在会上发了火,他说:“学校教育孩子需要家长和学校、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学校达成共识,对学校教育理念一致认同教育孩子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家长不认同学校的管理,无法与学校达成共识,双方劲儿不往一处使,那么孩子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家长们也经常会去办公室找刘玉卓坐一坐,有些家长说孩子回家写作业磨蹭,和家长闹得鸡飞狗跳;有些家长说孩子9岁了,还得妈妈搂着睡觉……对于这些苦恼,刘玉卓都会耐心地一一解答。

不仅如此,刘玉卓还总能很敏锐的发现孩子身上的小问题。有一次,刘玉卓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孩子的美术作业有些“不妥”,经常用模糊的线条、构图和灰暗的色彩,由此他判断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于是便以美术老师的身份约谈了这位家长。细致沟通后,刘玉卓帮助孩子做了疏导,并尝试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改善目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关注度。另人惊喜的是,半年后,这个孩子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

刘玉卓说,如果家长“对了”,那么孩子自然也就“对了”。如果你把孩子当成了累赘,那么他真的就会变成累赘。还有些家长过于严格要求孩子,明明自己做不到,为什么非要孩子做到呢?他还说,其实不能只看到孩子今天的作业完成了没有,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这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应该让孩子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让他对知识产生兴趣。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说到这里,刘玉卓些自责,平时给家长们“上课”,但自己虽然和女儿同在一个校园,却经常顾不上孩子。“我自己也要反思,也要努力,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自己还需要成长嘛!”

走在文华小学新校区的校园里,虽已是深秋,但仍能感受到这里勃勃的生机。陶艺教室里,做陶艺的小朋友稍显笨拙,但憨态可掬;音乐教室里,轻快欢唱的歌声在楼道间回响阵阵;无人机教师里,老师的讲解与操作,引起了遍遍惊呼声……文华小学的这些功能教室的筹划与设计付诸了刘玉卓很多精力和心血,他曾经四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因为他要认真思考各功能室如何设计,如何让孩子们也拥有一双发现美、发现乐趣的眼睛,丰富他们将来的人生。

美术教学,是刘玉卓的老本行,他举例说:“其实有几个孩子小时候学画画是为了长大当画家?现在许多学校的教育就是教孩子们怎么画,画什么,画完了就完成了任务。我认为孩子学画首先应该是学会欣赏,一朵花、一片叶、一泓湖水、一轮明月,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以愉悦自己,过更加丰富的人生,这才是学习美术的意义所在。”

潍坊文华小学副校长刘玉卓:“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在刘玉卓看来,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远比完成一幅画要有意义的多。文华小学明确小学六年美术教育总目标,让教学更有方向,学习结果更扎实有效。首先,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和美术思维表达对一幅作品的审美感受,这就要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熟练掌握课程标准里要求的美术表现技法与创意实践能力,去完成一幅主题美术作品,这就是实践阶段。为此,文华小学重构教学内容,形成一至六年级美术教育校本课程,真正将美术教育融入孩子的整个小学阶段。

关于教育,刘玉卓还有着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让孩子们真正融入自然,比如让孩子们学会吃苦等等。采访结束后,刘玉卓带着我们在校园里转了好久。关于创新教育理念、关于人生规划、关于曾经他的求学之路,他都一一道来。这个只有36岁的副校长,还有那些在教育一线的年轻老师们,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华小学很简单,但也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在文华小学这片教育热土上,纵横驰骋,描绘着属于他们也属于千百个孩子的美好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