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谈家庭教育:从不“打”孩子的家长,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教育都是一道难题,难倒了很多人。虽然时代不同,但在教育孩子上面,好的教育办法就可以一直用。以前人们常说,教育孩子光说说是没用的,很多时候是需要动手的,毕竟他们年龄小,讲太多也听不懂,还不如在行动上面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董卿谈家庭教育:从不“打”孩子的家长,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案例

邻居家里的叶子,前几年结婚了,结婚后的第二年,就生了一个男孩子。小时候宝宝很小,很多邻居都喜欢逗他玩,也喜欢抱着他。

我们这帮人更是喜欢了,因为我们都没有结婚,甚至还有一些是单身,所以一群人就一个宝宝,自然非常受宠。但在这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变得非常调皮,各种闹各种吵,有时候小叶都想直接动手打他,但又常常听别人说,小孩子“不能打,打不得”,所以很多时候叶子都忍着。

有一次,她真的被儿子给气到了,就动手打了他,但她却发现,从那次打完以后,儿子再也没有犯过了。那天,儿子在家里玩,浴室里面有一个专门用来装脏水的桶,因为平常很对水是可以进行二次利用的,所以叶子并没有安选择倒掉。却没想到儿子天天跑到浴室玩水,不仅将自己身上弄湿了,还这水弄到外面来了。

叶子很生气,和他说过很多次,还是不听,最后才选择动手。之后,他也没有再犯了。

董卿谈家庭教育:从不“打”孩子的家长,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曾经有位心理学老师说:我研究儿童心理学十年了,但我必须承认,我也打过我的孩子……

当时这话一说,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这些年在教育界说看很多,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能以暴制暴,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而事实上,中国在教育孩子身上一般呈现出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非常严格,要么将孩子宠上天,甚至严重点的,只要是他们想要,哪怕家长没有,也会想尽办法给。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时候把所有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都用在他们身上,但依旧起不到任何效果。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未知的挑战。所以,教育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董卿谈自己的家庭教育观

董卿在谈到教育自己的儿子时说,如果将一切都给了他,甚至将自己所有的幸福都搭在孩子身上。而且在教育他的时候过分迁就,在该严厉责罚的时候不责罚,这是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董卿谈家庭教育:从不“打”孩子的家长,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没错,如果你发现教育他的时候不管怎么说,怎么示范,为了让他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你耐心指导,用心教导,结果发现根本没有用,那么你可以通过“打”的方式来教导孩子,以下这些情况,父母应该严厉责罚孩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孩子喜欢动一些危险物,喜欢去不安全的场所

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换一个说话,就是他可能知道这样是不可以的,但却不知道后果会是什么样,而这种时候家长又不在他身边。

比如:有很多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常常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像这种带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找程度很大的安全隐患。

2、孩子有某些行为、习惯、心理倾向,可能会有犯罪和违反道德的情况

现实中,有些孩子天生比较好强,会出现欺负其他同学的现象;还有有些有偷东西这样的行为。这都是不可以的,父母在这种时候千万不要仁慈,一定要好好教育他。如果自己不教育以后出去社会,就会被别人教育,被社会教育。

董卿谈家庭教育:从不“打”孩子的家长,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3、孩子过于自私、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在他的心中总是以自己为主,从来看不上任何人,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且在相处的过程中还非常自私,自己的东西从来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次导时间就之后,他就会和学校其他同学之间相处不来,因为他看不上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也不想和他一起玩。

如果家里孩子有这样的倾向,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时阻止,如有不听,可以选择“打”这样的教育,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4、明明知道规则的存在,老师和父母都提醒过,但依旧故意打乱规则,事后还不认错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如果在过程明知道他有错,行但却没有严加汗管教,只会让孩子觉得“这样做也不是不行的”会形成一个良的三观。注意如果家长自己犯错了,没来得及改正,就反过去教育孩子,他会觉得这是“敷衍”,之后父母想要再对其教育,恐怕也没有效果了。

董卿谈家庭教育:从不“打”孩子的家长,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教育的时候要注意

1、孩子犯错是因为无知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他并不知道是“错”,因为他还小,很多东西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碰到过。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一定要耐心教导,让他知道下次遇到同样的时候该怎么做。千万不要什么“错误”都直接对孩子动手,开骂。

2、3 岁以下的孩子不能打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有很多的想法,对很多事情都是一个迷,如果在这时候打他的话,他只会害怕,不会知道这是教育他。而且研究辨明,孩子太小就挨打的话,会不利于他健康成长。

董卿谈家庭教育:从不“打”孩子的家长,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3、家长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能打孩子

这种时候打他,不但自己缺乏理性,很可能会不好的结果。还有一个方面是,有情绪的教育他,他也学到这样的方式,就会认为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就可以动手打人。

4、心里有缺陷的不能打

往往这种孩子对待情感上面都十分敏感,如果没有掌握到适当的尺寸,最后结果,只会两败俱伤。

5、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这个年龄段主要是孩子有了独立的思考和自尊心,一旦没有掌握分寸,就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不管是哪一种心理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