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匠心讀書 | 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01

《蘭亭序》是收錄在《古文觀止》中的一篇名作,一向被認為是古文典範。

據說,那日王羲之和好友在“蘭亭”飲酒詠唱,最後決定把這一天即興的作品收錄成《蘭亭集》,要求王羲之寫一篇敘述當天場景的“序”。據說,王羲之已經有點酒醉了,提起筆來寫了這篇有塗改、修正的“草稿”成為書法史上“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集序》。

匠心讀書 | 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觀鶴圖》

次日清醒後,王羲之甚不滿意其中有大量塗改部分,又認真寫下了幾篇,發現還是沒有原來的氣韻,就保留了這份“草稿”為原稿。

02

王羲之死後,據唐代何延之在《蘭亭記》中記載,《蘭亭集序》這篇名作原稿收存在王羲之第七世孫孫智永手中。智永是書法名家,也有許多墨跡傳世。他與同為王氏後裔的慧欣在會稽出家,梁武帝尊敬他們,建了寺廟稱“永欣寺”。

唐太宗時,智永百歲圓寂,將收藏的《蘭亭集序》交由弟子辯才保管。

匠心讀書 | 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唐太宗喜愛王羲之的書法,收藏了許多傳世名帖,自然不會放過“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何延之《蘭亭記》中說到,唐太宗曾數次召見已經八十高齡的辯才,探詢《蘭亭》下落,辯才都推諉說:不知去向!

於是,大臣房玄齡推薦了當時做監察御史的蕭翼給唐太宗,認為此人才智足以取得《蘭亭》。

匠心讀書 | 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匠心讀書 | 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匠心讀書 | 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左右滑動欣賞 孫曉雲 作品

蕭翼偽裝成落魄名士書生,帶著宮裡收藏的幾件王羲之書法雜帖遊山玩水,路過永欣寺,拜見辯才,論文詠詩,言談甚歡。盤桓十數日後,蕭翼出示王羲之書法真跡數帖,辯才看了,以為都不如《蘭亭》精妙。


蕭翼巧妙使用激將法,告知辯才《蘭亭》真跡早已不在人間,辯才不疑有詐,因此從樑柱間取出《蘭亭》。蕭翼看了,知道是真本《蘭亭》。卻仍然故意說摹本。

匠心讀書 | 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蕭翼賺蘭亭圖》


辯才把真本《蘭亭》與一些雜帖放在案上,不久被蕭翼取走,交永安驛送至京師,並以太宗詔書,賜辯才布帛、百米數千石,為永欣寺增建寶塔三級。

何延之的《蘭亭記》記述辯才和尚因此“驚悸患重”,“歲餘乃卒”。辯才被蕭翼騙去《蘭亭》,不多久便驚嚇遺憾而死。

唐太宗取得《蘭亭》之後,命令當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禇逐良臨寫,也讓馮承素以雙勾填墨法制作摹本。歐、禇的臨本多有屬於自己的風格,馮承素的摹本忠實原作之輪廓,卻因為是“填墨”,流失原作線條流動的美感。

匠心讀書 | 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不同的之字
何延之的《蘭亭記》寫到,貞觀二十三年(六四九年)唐太宗病篤,曾遺命《蘭亭》原作以玉匣陪葬昭陵。

03

《蘭亭》是一篇還沒有謄寫工整的“草稿”,因為是草稿,保留了最初書寫的隨興、自在、心情的自由節奏,連思維過程的“塗”“改”墨漬筆痕,也一併成為書寫節奏的跌宕變化,可以閱讀原創者當下不經修飾的一種即興美學。

匠心讀書 | 蔣勳:《蘭亭序》為何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與後世臨摹的版本比較,這些保留下來的“塗”“改”部分,筆隨心行,擺脫了形式的限制拘束,更向往於完成簡單真實的自己。如果重新謄寫,一定消失不見,也就不會是原始草稿的面目,也當然失去了“行草”書法真正的美學意義。

《蘭亭》真跡不在人世了,但它確立了漢字書法“行草”美學的本質——追求原創當下的即興之美,保留創作者最飽滿也最不修飾、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