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蘭亭序》摹本(神龍本)作者馮承素的悲哀

馮承素是誰

馮承素(617-672),字萬壽,長安信都(今陝西西安)人。貞觀(627-649)時任內府供奉挧書人,直弘文館。貞觀十三年,內出《樂毅論》真跡令承素模寫,賜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楊師道等六人。並筆勢精妙,備諸楷則。”馮又與趙模、諸葛貞、韓道政、湯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蘭亭序》數本,太宗以賜皇太子諸王,見於歷代記載。時評其書“筆勢精妙,蕭散樸拙。”

傳世王羲之《蘭亭序》摹本(神龍本)自元代郭天錫後,一般衍稱為馮承素手摹本。帖中破鋒、斷筆、結字、行墨, 均精徵入神。

《馮摹蘭亭序》卷,唐,馮承素摹,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蘭亭序》摹本(神龍本)作者馮承素的悲哀

馮承素

馮承素和《蘭亭序》的緣分

我們都知道,《蘭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既然《蘭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那麼這其實就隱含了兩個問題,第一,這篇文章的文字是王羲之獨自創立的;第二,這幅書法作品的書法也是王羲之自己書寫的。所以不管後來發生了什麼,這幅書法作品都是王羲之的佳作。

話說王羲之參加完蘭亭集會後,對於他自己在會場上即興寫下的《蘭亭序》非常高興和開心。因此對於這幅書法作品一直視若珍寶。等到傳到辯才和尚的時候,已經是大唐了。辯才和尚對於這幅作品也是視若珍寶,不敢怠慢。而唐朝統治者唐太宗非常喜歡書法,尤其是關於王羲之的書法。因此他就派一個人,這個人叫蕭翼,這個人就像從辯才和尚手中騙走了《蘭亭序》。唐太宗對於這件書法珍品非常喜歡,一到手就下令當時各大書法家來臨摹拓印,然後分發給諸位大臣臨摹學習。

正是藉著這個機會,我們這些後人才能透過各大書法家的臨摹本一窺王羲之《蘭亭序》的風姿。而最後王羲之的真跡到底去了哪裡,我們就無從得知了。

但是在這些臨摹本中,後世的書法家只認為馮承素的摹本最貼近王羲之本來的書法真跡。因此,才會有了馮承素寫的最好的說法。但是這句話不是說《蘭亭序》就是馮承素寫的,而是說在與其他拓本比較過程中,馮承素顯然是技高一籌。

臨摹是什麼

在我們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臨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如果單單就臨帖來講,它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叫形似,一個叫神似。

形似的要求是形態上和所臨摹的碑帖基本一致,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要長得像。字帖上長的什麼樣,你就寫成什麼樣,字帖上的筆畫往右傾斜,你就不要往左歪,一切的書寫,都要以字帖作為做高標準。

當然,在古人眼裡,形似是有很高的要求的,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即要求學書者必須達到重影的地步,這當然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不光是你做不到,古人也是做不到的。

即便是有些人做到了,書法也未必寫得有多好,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書法作品,

馮承素的悲哀

王羲之的蘭亭序,最佳的摹本是馮承素的摹本,史書記載,馮承素摹本幾乎是以假亂真的,是最接近於王羲之書法原貌的。

其實歷來書法家,臨摹王羲之蘭亭序的人很多,歐陽詢、趙孟頫等著名書法家都曾經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但是,我們看到他們的摹本,絕對不會說這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而會加上某某臨摹。

當時臨摹王羲之法帖的時候,只有他本身不是書法家,而且,歐陽詢和虞世南是直接上手臨摹的,所以不經意間就摻雜了“私貨”,即我們所說的意臨。而馮承素採取的方法是最笨的一種,他是雙鉤勾畫出字型的輪廓之後,再進行填墨。這樣其實就很好的保留了王羲之書法的原貌,因此也就不會離王羲之的書法原貌很遠了。

——所以他最大的問題是,臨摹的太過於相像了!而且,臨摹的像並不能代表他自身的技藝高超,就像我們可以不會說英文,但是唱著純正的英文歌。於是即使如今《蘭亭序》真跡不知所蹤,他的臨摹本被奉為神蹟,在書法家裡也依舊沒有他的地位可尋。

《蘭亭序》摹本(神龍本)作者馮承素的悲哀

查看當代中國藝術家最新潤格、第一時間瞭解市場風向…… 點擊瞭解更多《書畫價格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