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的《蘭亭序》


面朝大海的《蘭亭序》


廈門有海,海上有浪,浪裡有風,風中有船,船過有岸,廈門環島路像一條美麗的綵帶,繫著海、繫著浪、繫著風、繫著船,繫著岸,繫著一個個過去與未來連接的耀眼的地平線。

其中一個就是坐落於藍天大海之間,佔地三萬平方米,面向大海、面向大眾,集全國古今名家書法為一處,全國第一個以書法為主題的廈門環島路書法廣場。

書法廣場內,各種再現甲骨文、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以及文房四寶的石雕充滿著文化的墨香儒雅,中國書協主席沈鵬題寫廣場名,整個廣場隨處可見中華書法傳統文化的底蘊。

這個書法廣場,面朝大海,全國第一、至今也獨一無二。

自2006年建成以後,每日遊客紛至沓來,成為和環島路音樂廣場比翼齊飛的新文化景點。此處古今書法家“雲集”,各朝各代書法名作“迭起”,筆指大海,墨寫藍天、揮灑出中華民族這個有著五千年曆史古國的文化內涵。建造者的初衷就在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燦爛的書法藝術。

曾經有人評說廈門顏值頗高,但文化底蘊欠缺,其實這不應該單就廈門而言。網絡時代,電腦獨霸,讀一本紙質書成為奢侈,手寫一篇文字稿難如登一座山,書法在許多人眼裡都已成了歷史的過往,甲骨文的天然本真、篆書的古韻率性、隸書的抑揚雅潤、楷書的端秀雄勁、草書的汪洋恣肆、行書的行雲流水也統統化為某個戲劇情節中遙遠朝代的道具。

此時此刻,在寸土寸金的環島路上建一座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書法廣場,可謂眼光卓著,大手筆。

書法、漢字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歷朝歷代湧現出許多偉大的藝術家、書法家,他們流傳下來的那些精品佳作都是國之瑰寶,傳世珍品,筆墨之間無不體現著那段歷史的風起雲湧和人生的塵埃落定。

這個書法廣場最引人注目的是東晉著名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序》不能自拔。

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佈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被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此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但真跡殉葬昭陵,只有有摹本、臨本傳世。

如今《蘭亭序》面朝大海,靜靜的訴說著這個世界上獨有的的中國書法文化的一衰煙雨,萬古詩情,真跡雖已難尋,但筆墨揮毫之處,仍然絕世燦爛。

廣場內還有現代著名書法家羅丹的小楷,還有他的塑像也矗立在廣場醒目之處,當代書家躋身於古代書聖共展,這在全國還是第一次。這不僅表明福建人民對閩籍藝術家的崇敬和紀念,也在彰顯著後學書家不忘師恩,文化傳承的情感。

前段時間在應約採訪著名書法家、中國現代刻字藝術開拓者陳秀卿女士時瞭解到,羅丹,福建連城人,原名桂秋,字稚華。他從秦朝碑版,篆書入手,在博採晉唐楷、行、草書的基礎上,參以漢隸之風六朝碑之奇,形成以顏體為主體的“羅丹體”。

其字體草情隸韻,雄壯蒼勁、古樸秀中、以深厚的功力與強烈的個性渾然一體的風格而聞名於閩西,閩南及東南亞一帶。

陳秀卿還說,羅丹凌厲俊邁,鐵骨錚錚小楷書風的形成,來自他屈曲而不折斷的性格,來自他對書法藝術的一往情深,來自於他植根於深深的傳統文化的土壤,來自他謙虛自抑的胸懷,更主要的是羅丹有強烈的求變意識,有力求創作新意妙理的書風。

仔細想來,羅丹的精神與書風不就是中國一代乃至幾代書法人為之追求和恪守的風範嗎,不也是中國曆代文人堅持的文化風骨嗎?

如果這些人文理念、道德文化被電腦、網絡清空,那將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何等悲哀之事。

書法廣場除了有王羲之和羅丹的書寶之外,還有米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懷素、張旭、朱熹、弘一法師、齊白石等1000多塊古今書法大師的名作,洋洋灑灑,筆走龍蛇,讓人目不暇接。

弘一法師著名的“悲欣交集”四個紅色的大字在藍色的大海邊淡淡的沉思著,這位當年決絕轉身遁入空門,放下了人世間一切,獨獨沒有放下書法的高僧,似乎在告訴我們,什麼是世間的大喜大悲;什麼是生活的淡泊名利,什麼是人生的擔當和放下。

除此之外,書法廣場空間廣博,構思精到,劃分為三大片和八個景觀區。廣場設計以文房四寶、翰海論筆、遺墨拾芳、藝海雙楫等為題材,利用亭、廊、花架、觀景平臺等載體, 很巧妙的把廈門高顏值的自然景觀和充滿文墨書香的漢字書法結合在一起,很直觀地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當你一走進曾厝垵海灣,佔地約3萬平方米的書法廣場馬上映入眼簾。整個場地呈凹字形,像一本大書沿海岸線展開,充分利用了“海”的特色,以“書鷺島胸懷,展大海豪情”為主題,並採用“以天為紙、以海為墨”的設計手法,虛實結合,大膽留白,整個設計方案與海岸沙灘處處融合,顯得婉潤天然。

沙灘上凹陷處有個佔地百餘平方米的“壽”字,它其實是一個“濤”字,只不過那“三點水”是大海,設計人員以海為背景,寓意巧妙,而且那個“壽”還寓意著中國老百姓喜歡的幸福長壽大吉大利的含義,足見匠心。

沿著海岸線往東走,可以看到一座近400米長的筆架廊,整個筆架廊全部採用俄羅斯白松天然的材質加上毛筆嵌成,繼續往東走,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甲骨文、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石刻映入眼簾。

還有許多精美的文房四寶的石雕,演繹著古今書法名家在揮灑中走過的春夏秋冬、雨雪雲霧以及一豆燈火下的筆墨情懷、孜孜求索。

當你用手撫摸這些“文房四寶”的時候,好像聽見了這些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書法家們翻書洗硯磨墨寫字的聲音。

書法廣場把書法的內容做到極致,使整個廣場隨處都侵透著中華文化的文化底蘊。連裡面的道路都用心良苦。如果從高空往下俯瞰,會發現整個書法廣場的路徑恰好是王羲之的一個書字,設計人員利用原來圓形的建築來代表繁體字書字下面的這個日字,然後結合鋪地,結合園林裡面的這個道路,把王羲之書字的上半部作為鋪地鋪出來,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書字,可謂妙哉。

去廈門環島路書法廣場,最好是黎明晨曦之時,這時候天空微明,晨曦如水,大海淺藍,白鷺飛起,正是寫字的好時光。

或者就是傍晚夕陽似火的時候,看著那慢慢落下的晚霞給那些刻在石頭上的字跡鍍上一層金輝,你會覺得那些光亮其實閃爍在你的心裡。

其實你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這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至於是楷書還是行書、抑或是草書,那要看你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