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雙11剛過,對於中外乳業來說卻已經冰火兩重天。

今早,正式登陸資本市場的飛鶴(06186.HK)成為了港交所史上首發市值最大的乳品企業,以發行價計,該公司的市值超過670億港元。另一方面,一度和娃哈哈傳出過收購緋聞的美國最大乳企迪恩食品公司,今晨申請破產。

咱們先看看飛鶴的情況。剛剛,飛鶴收盤股價為7.4港元,跌1.33%,盤中曾一度觸達7.51港元。成交量2.38億港元,成交額17.48億港元,總市值661.07億港元。對於首日上市破發的表現,飛鶴回應稱,股價表現受到整體大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長遠看好股價。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在此次全球發售中,飛鶴共計發售8.93億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為65.64億港元。所募資金將用於償還離岸債務,潛在收購以及為新工廠運營提供資金等。

近年仍將聚焦嬰幼兒奶粉

在今早上市儀式結束後的現場,飛鶴執行董事兼總裁蔡方良表示,雖然出生人口數量有所下降,但公司作為行業龍頭,對未來業務發展仍有信心。他稱公司長期堅定看好大健康板塊的業務發展,但近年仍會聚焦於發展嬰幼兒奶粉業務。

在上市儀式上,飛鶴執行董事張國華(前任雀巢大中華區總裁)也在現場一起“敲鐘”。他目前在公司的職責為負責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的海外銷售及推廣,以及維他命世界國際(注:飛鶴收購的保健品業務)的全球發展策略。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中國飛鶴高管團隊在上市儀式現場

今天,飛鶴的股東之一、曾投資奈雪的茶和江小白等多個消費品牌的天圖投資也“發來賀電”。天圖投資管理合夥人鄒雲麗在該公司的微信公眾號上說:“作為飛鶴的股東,我們祝賀飛鶴今天上市!”

小食代留意到,今天,飛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冷友斌也發出了一封致全體員工信,稱希望飛鶴在面對上市時更要有歸零心態和危機意識。

“飛鶴今天取得的市場和品牌地位是可喜的,香港上市成功更是喜上加喜,我希望這種喜帶來的不是虛榮心而是歸零心態;不是鬆口氣而是危機感;不是在意市值排名而是企業真正的價值。”冷友斌在信中寫道。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作為最大的國產奶粉商,飛鶴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58.91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4.37%;期內利潤17.51億元,同比增長60.42%。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18年零售銷售價值計,飛鶴在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集團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5.6%。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飛鶴早期引述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零售價值由2014年的1605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245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2%。並預計將由2018年的2450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342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9%。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飛鶴方面表示,其願景是“進一步鞏固作為至可信賴嬰幼兒配方奶粉及營養補充劑品牌的市場領導地位,同時繼續擴充產品組合”。

為此,該公司計劃推行以下主要部分的業務策略:1、通過加快滲入較高線的城市及拓展業務至華南以鞏固市場領導地位;2、拓寬產品組合,提供針對嬰幼兒整個發展階段以及產前及產後母親的新產品;3、通過推出新產品及針對性營銷活動為消費者創造“一站式商店”平臺進行創新及消費升級;4、持續提升生產效率並投資於新設施。


美國最大乳企申請破產

事實上,這已經是飛鶴第二次進入資本市場了,早年該公司曾經在美國上市,但是其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認可。這不,就在這家中國本土最大的奶粉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的同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最大乳企卻正處於“至暗時刻”。

小食代留意到,美國當地時間11月12日,迪恩食品公司(Dean Foods)在一份通報中宣佈,該公司已申請破產保護,以此來保護和支撐正在運營當中的業務,並應對債務等問題。與此同時,迪恩食品表示,正在努力尋求“有序、高效”地出售公司。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根據通報,迪恩食品正在與美國乳業公司(Dairy Farmers of America,Inc.)就潛在出售交易進行深入討論,迪恩食品計劃出售幾乎其所有資產。

“如果雙方最終就出售條款達成協議,該交易仍需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並可能在破產中獲得更高或更佳的報價。”迪恩食品在通報中稱。

該公司表示,目前業務繼續正常運營,仍能為客戶正常供應乳製品。“我們今天宣佈的措施旨在使我們能夠繼續為客戶提供服務,並在尋求出售公司的過程中保持正常運轉。”最近加入迪恩食品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Eric Beringause說道。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來使我們的業務更加敏捷和更具成本效益,但我們仍然持續受到充滿挑戰的經營環境的影響,因為消費者牛奶消費量的持續下降。”他在通報中表示,自三個月前加入公司以來,他一直在思考該公司面臨的挑戰及機遇,並堅信這對迪恩食品來說是“最好的一條路”。

“最近幾個月,我們成立了一個新的高管團隊,該團隊不僅在乳製品和消費品行業,而且在執行重大轉變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我相信我們有合適的人員來帶領我們完成這一過程。”Beringause說。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迪恩食品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Eric Beringause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年6月,迪恩食品的股價已跌破了1美元,這是其上市20多年以來的首次。該公司的市值在2007年高峰時曾達到60多億美元,而如今停牌中的市值定格在了7000多萬美元左右。這背後是美國人的牛奶消費逐漸下滑。

小食代留意到,華爾街日報今天評論稱,對於在美國牛奶消費量下降和競爭加劇的環境下苦苦掙扎中的美國乳製品行業來說,迪恩食品的破產申請是一個新挫折。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過去數十年來,消費者逐漸從傳統的牛奶轉向瓶裝水、果汁,以及其他的牛奶替代品,如大豆和燕麥植物奶。迪恩及其奶農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應對這一趨勢。”該報道表示。

資料顯示,迪恩食品在美國經營著約60家乳品加工廠,按牛奶量計算是美國最大的乳製品加工商。

飛鶴今天在港“敲鐘”,美國最大乳企卻忙著申請破產

在美國市場,當牛奶在與植物奶等其他飲品的競爭中逐漸處於下風的時候,不知道這家公司是否會想起其當初剝離的植物基飲品業務。

也許有不少看官還記得,小食代介紹過,迪恩食品曾是白波食品(WhiteWave Foods)的前東家。2012年,白波被剝離出來,成為美國最大的植基飲料生產商,並完成了IPO。

隨後在2016年,達能宣佈以近125億美元、每股56.25美元的現金收購白波公司,其中包括了後者的所有債務。這是達能自2007年以來的最大規模收購。

迪恩食品的故事顯示,即使曾經擁有龐大的規模和輝煌的歷史,面對不斷演變的消費習慣和經營環境,也依然可能敗下陣來。這似乎也印證了冷友斌說的,公司要有歸零心態和危機意識。

乳業風口今後到底怎麼吹,小食代將持續為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