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網紅小吃——蒲包肉的歷史由來

高郵網紅小吃——蒲包肉的歷史由來

高郵網紅小吃——蒲包肉的歷史由來

蒲包肉是高郵的網紅小吃,其知名度完全可與高郵的陽春麵相媲美。煮熟的蒲包肉,一剪開蒲包,便有清香撲鼻而來。包在蒲包裡的豬肉緊密有嚼勁,口感微甜。以蒲包入美食佳餚,算是一種創造,無論是高郵的久居民,還是漂泊異鄉的高郵人,甚至來郵觀光旅遊的外地人,都嘖嘖稱讚。而今在這個崇尚飲食文化的時代,對於蒲包肉的歷史由來,倒總會讓人產生好奇:

高郵網紅小吃——蒲包肉的歷史由來

有人說高郵蒲包肉有300多年的歷史,其實不然。蒲包肉的真正源由,還要從“香肚”說起。相傳清朝同治年間,江寧府(今天南京)的彩霞街上,有家“周益興南腿莊”專做火腿生意。一天,店裡多出幾掛豬膀胱,又捨不得扔,老闆就突發奇想,他將肉餡用佐料拌好,塞進豬膀胱醃製。過了些時日,這東西成了一個個蘋果狀,皮薄又有彈力。煮熟了,切開來紅白相間好看的很,吃起來更是香嫩爽口,略帶甜味。由於造型特殊、香味濃郁,很快流傳開,老百姓還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香肚”。

高郵網紅小吃——蒲包肉的歷史由來

清朝末年,有個江寧(今南京)人跑到高郵謀生。這個人擅長做“香肚”,還會點做滷味的手藝,就在孝義東鋪(今高郵人民路)開了家燻燒店。他滿懷信心,“香肚”定能在高郵暢銷,但結果令人失望,“香肚”在高郵根本賣不出去。一天,他坐在店門口正為生意發愁,無意間看到地上有幾株長草,便撿了起來。很奇怪,這長草自帶一股清香,而且越聞越清爽。打聽了一下,原來這草叫“長蒲草”,葉子細長,柔韌,清香,高郵人常用它編蒲扇、蒲席。

高郵網紅小吃——蒲包肉的歷史由來

假如用“長蒲草”編成一個個小蒲包,用來製作“香肚”呢?於是,他找來“長蒲草”,編了些小蒲包,又根據高郵人的喜好和口味,調製好肉餡,為了防止肉餡散掉,先在蒲包裡襯了層豆腐皮,再將肉餡塞進去,又用細麻繩攔腰紮緊讓肉餡更緊實,最後放進滷汁鍋裡煮熟。熟透後,解開蒲包,肉質粉嫩又筋道,不鹹也不淡,還帶有一股子蒲草的清香,一上架就成了搶手貨。很快,這個改良後的“香肚”在高郵民間傳開,做燻燒的人紛紛效仿。

後來,為了區別於“香肚”,高郵人給它取了個別致的名字——“蒲包肉”,從此,“蒲包肉”成了高郵當地的著名小吃,還傳到了周邊的地方。

高郵網紅小吃——蒲包肉的歷史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