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平台“双十一”当日交易笔数15.4亿笔 交易金额超1.16万亿元

根据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公布的2019年“双十一”数据,“双十一”(11月11日)当日,网联平台处理跨机构支付交易笔数15.4亿笔,金额1.16万亿元。其中,跨机构支付交易处理峰值出现在0时3分44秒,峰值超过7.15万笔/秒。

此次网联平台继续为“双十一”支付体系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平台性能和行业统筹能力也再度得到市场检验和各方认可。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网联平台处理跨机构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去年增长32.2%,金额同比去年增长147.25%。

网联平台“双十一”当日交易笔数15.4亿笔 交易金额超1.16万亿元

网联平台牵头平稳保障“双十一”

2019年“双十一”收官。“双十一”(11月11日)当日,网联平台处理跨机构支付交易笔数15.4亿笔,金额1.16万亿元,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同比去年分别增长了32.2%、147.25%。

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表示,当前我国网络支付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上述数据中也能明显感受来自大众支付偏好的转变,网络支付交易热度持续上升。

薛洪言进一步表示,当前网联在支付行业的中枢作用越发显著,通过持续发挥金融基础设施所独有的行业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能力,对支付体系整体形成支撑和引领,也为支付行业的平稳、合规、健康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

此外,今年的支付交易峰值相较去年更为平稳。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由于“双十一”前商家积极发布预购信息,采用预购模式,让更多消费者无需集中在某一时点进行抢购,也相应削减了交易峰值,这主要体现出当前消费行为更为理性,消费时间分布更为均衡。从网联同比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的增幅来看,大众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能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协力共行:各方协同完善支付体验

据悉,针对今年“双十一”参与机构增多、涉及主体更为广泛、交易量持续增长、系统持续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由网联平台牵头,建立起一套覆盖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商业银行的市场全链条“联合运维机制”,完善应急处置体系,有效统筹整合行业保障资源,显著提升了支付体系的安全运行能力和水平。

不少支付机构和银行表示,得益于一点接入网联,今年“双十一”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专注于场景开发和提升用户体验,使支付用户能享受更贴心、更完善的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指出,网联平台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业监管思路与顶层设计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优化、巩固清算体系的改革,是行业规范、技术创新的关键基础设施,对支付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通过统筹整合全行业力量集中保障“双十一”,充分展现了网联的行业价值与地位,也是深化支付产业结构性改革、促进支付业务回归本源的成效体现。

保障背后:技术迭代创新 联合运维机制

据悉,在支付机构侧,针对今年“双十一”保障,网联早在6月就已着手准备,同包括支付宝、财付通、京东等在内的众多机构针对特定需求紧密开展合作。在银行侧,则按照“一行一策”原则,针对各银行情况,制定精细化、差异化的重点保障方案,全面覆盖各类场景。

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周天虹表示,通过一点接入网联,我们在更多的环节整合了资源,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更好地具备了承载大型支付机构特殊时点海量高并发交易的处理能力。通过与网联密切配合,我们进行了多轮次压测与演练,全面验证了系统性能,为高峰值处理能力提供实际验证支撑。

据介绍,网联平台全面采用先进的分布式云架构系统,北京、上海、深圳3地6中心多点多活,以适配我国网络支付市场海量高并发交易需求。针对“双十一”峰值高、交易量大、保障任务重等特点,网联着力对自身技术能力进行提升,通过平台持续迭代、优化各项功能、性能。

此外,为平稳保障“双十一”洪峰考验,7月至10月间,网联组织全行业在24个窗口期共计开展了54场生产压力验证(含3场联合生产压力验证),243轮次生产压力验证,模拟电商大促场景,全面覆盖15家重点保障银行和农信银。

面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二”大促和“春节网络红包”等重大交易场景,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网联已启动新一轮峰值保障工作。下一步,网联将紧密结合支付市场发展,在保障平稳运行的前提下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加强系统建设和新技术应用,引领凝聚行业力量,构建支付中流砥柱,让信任与价值互联,让支付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