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陈氏书院,堪称天下第一次祠的祠堂,堂内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陈家祠,原称陈氏书院,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祠。陈家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宗亲合资兴建的族祠。

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走进去便能感受到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

中进正厅建成于清光绪十七年,作为陈氏书院最重要的建筑,聚贤堂的形制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装饰也最为考究;聚贤堂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的中心,也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尤其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这一条走廊上的屋檐便是玻璃瓦工艺建造。

陈家祠内的岭南艺术珍品,精致小巧绝妙,让人叹为观止。

祖堂建成于清光绪十六年,为硬山式建筑,砖木混合结构。建筑规模较聚贤堂小,结构和装饰也比较简略,祖堂室内装饰集中在五个清代木雕神龛上,其主要功能是供奉祖先牌位。

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

祠堂内还有精致的木雕座椅,窗户等,一眼就能体现出木雕装饰工艺的独特风格。

祠堂内还有精致的木雕座椅,窗户等,一眼就能体现出木雕装饰工艺的独特风格。

这是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