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最不被重視的劉恆卻當了皇帝?

賈彩歌a1-jia


漢文帝根基淺,他坐皇位不大會動搖漢初各勢力群體的政治地位。

劉邦建立漢朝後,朝廷內外大體上分為五個派系。一是以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為代表的“豐沛系”;二是以張良、灌嬰、陳平等為代表的“功勳系”;三是以劉敬、叔孫通等人為代表的“擢升系”;四是以呂氏家族為代表的“外戚系”;五是以韓信、英布、彭越為代表的“外藩諸侯”。

在這五派勢力中,除了都是參謀,沒多少實權的擢升系外,其餘四派劉邦都很忌憚,尤其是外藩諸侯,劉邦最不信任。

所以劉邦在利用豐沛系、功勳系、外戚系打倒外藩諸侯,把外藩諸侯的土地都封給了自己的子侄後,就把火力集中到另外三派。想在有生之年搞定朝廷內部小山頭的問題。比如他排擠蕭何,臨死前派陳平殺樊噲,就是出於這種目的。


不過劉邦年紀大了,他剛剛起了個頭,就病危了,於是在劉邦病死後,外戚系、豐沛系和功勳系,大體上就保留了下來,與劉邦剛剛扶持的劉姓諸侯王,形成了一個四足鼎立之勢。

漢惠帝繼位後,呂后逐步大權獨攬,代替兒子行使皇權,她的首要打擊目標是劉姓諸侯王。功勳系因為根基很淺,所以在陳平帶領下就站在了呂后一邊,而豐沛系因為控制著“相權”,就不太想搭理呂后。劉盈曾婉轉無奈地問豐沛系第二代領頭的曹參:“你作為丞相,為什麼不積極配合皇帝工作呢?”曹參看破不說破,就來了句:“蕭規曹隨,無為而治”。像這種態度要擱到後面幾任皇帝,早被彈劾下臺了,但在當時也是權力鬥爭的一種表現。

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劉盈病死,呂后頂住了壓力,立傀儡漢少帝,大封呂姓王,繼續強行把住權力,不讓其他幾派翻身。(後來又立了一個少帝,一共兩個)


此時外戚獨大,陳平為首的功勳系仍是站在呂后一邊,助力呂姓封王。王陵為代表的豐沛勢力,則明確反對呂氏封王。不過豐沛系的日子也不好過,只是為了保住相權,硬撐而已。而劉姓諸侯王日子最慘,被呂后玩的半死不活。

呂后死後,呂氏族人無能,外戚系失去了對朝政的控制。功勳系見風使舵,立馬就跟豐沛系站到一邊。而劉姓諸侯憤恨呂氏常年以來的壓制,紛紛摩拳擦掌,無不想磨刀霍霍進中央搶奪帝位。

面對主少國疑,諸侯王無法忍受惠帝庶出的幼兒為帝,漢朝儼然有內戰的局面。陳平和周勃決定握手言和,以迅雷之勢消滅呂家勢力,並將漢少帝當作野種廢黜加軟禁。然後安撫各個諸侯王,暫時穩定了危機。(漢少帝起初沒殺,這是周勃、陳平故意留的一個心眼,相當於“買保險”。)

不過這種安撫只是暫時的,因為皇帝一天不選出來,藩王就一天不安寧。所以周勃、陳平操控朝局後不久,就來了次廷議,讓大夥決定皇位究竟讓誰來繼承。一開始,有人推薦齊王劉襄(劉邦長孫),也有人推薦淮南王劉長(劉邦幼子)。



但齊王和淮南王,周勃、陳平都不滿意。因為這些藩王脾氣都太沖,飛揚跋扈。而且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讓功臣集團不能忍的問題。齊王的問題是,他的舅父駟鈞是個兇殘暴戾,是戴著官帽的老虎。如果立齊王,就等於又扶植一個囂張的外戚呂氏集團;淮南王的問題是跟呂后的關係太好,在朝中有一些影響力。他要是上臺,可能會拿剷除諸呂這件事,清算功臣集團,把豐沛系和功勳系全部清洗掉。

前面說了,劉邦死後,漢初的幾大勢力形成了一種事實上的均勢,大家相互制約,相互都吃不掉對方。所以面對可能會被劉姓諸侯王吃掉的可能性,周勃、陳平就偷偷開了個小會,決定採取假意迎合諸王,暗中扶持沒有太強背景的代王劉恆入京城繼位。(文帝沒有參加誅殺外戚系的行動)



關於自己被立為皇帝,其實漢文帝也是很糾結的。繼位前,對他為何能被立為皇帝,他自己也是反覆思考,讓近臣替他參謀。郎中令張武等人就說:周勃、陳平這些開國功臣都老奸巨猾,現在已經血染京城,迎立代王您,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陰謀,您不能輕舉妄動,要靜觀其變。其大意就是說,讓文帝不要進京蹚渾水。

不過中尉宋昌有不同意見,他說:從漢高祖打天下到現在,海內大定,人人自安,是漢統與劉氏正得人心之時。所以周勃、陳平等人才能輕而易舉的剷除呂氏。現在中央內部有一批身為劉氏宗親的官員和功侯,地方上有各路劉姓諸侯王。那些開國功臣,不敢也做不到,擺控皇帝的地步。而且代王您現在是高祖僅有的兩個兒子裡最年長的,而且您治國的賢能也聞名天下,那些功臣們,也是想靠棵大樹好乘涼。

宋昌的意思,就是讓文帝不用太質疑。

不得不說,宋昌的眼光非常精準。他是真正看清漢初各方制衡局勢的關鍵要害,做到真正清晰地洞察時勢。西漢開國功臣集團和劉姓宗親勢力相互制約,誰都沒有壓倒對方的實力。這個時候,扶持雙方都能接受,而且還不會動搖既得利益集團的人繼位,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後來文帝進京,在入住未央宮當夜,功臣集團為了表示心意,就殺了漢少帝。同時文帝自己帶來的近臣宋昌和張武接管京師和宮城的防衛兵權。這個舉動說明,文帝與功臣集團應該有起碼的協議,功臣集團為了自保就徹底倒向了漢文帝。


後來漢文帝繼位,他也為了自保,就與相對弱勢的功勳系陳平合作,利用陳平壓制豐沛系的周勃。後來文帝又借阻遏諸侯兵難之軍功,將功勳系的灌嬰升為太尉,接替周勃的兵權。自此文帝也完成了自己的初步佈局。

當然了,文帝也有犧牲。文帝繼位後,作為文帝外戚的薄氏一族被犧牲了。這應該也是文帝和功臣集團達成的一種默契——絕對不會培養外戚勢力再分功臣集團的蛋糕。

另外,漢文帝據說還有一個原配夫人以及三個嫡子。這位夫人和嫡子的生卒年和詳細資料都不見於任何史料。這表明,文帝的原配夫人可能是呂氏族女,文帝為了繼位,就把母子四人全殺了,並從史書上抹去痕跡。

總的來說,漢文帝繼位,是當時漢初各派系相互妥協的結果。

呂后死後,由呂后扶持的漢少帝不受所有人認可,他下臺是必然的。


但漢少帝下臺之後,由誰來繼位,這就變成了一個新問題。在當時齊王、淮南王都不合適,而代王劉恆不像劉襄、劉長等人飛揚跋扈,而且他與中央勢力也沒有勾聯,再加上他的勢力本身不強,其繼位後必須要仰仗功臣集團,所以他最合適。

事實上,後來的發展也確實是如此。雖然文帝繼位後,曾一度將周勃下獄,但文帝至始至終都沒有打破既定的中央人事格局,仍然保存著功臣集團的既得利益格局。在文帝一朝,豐沛和功勳集團仍然很有勢力。豐沛系和功勳系徹底失勢,是在漢武帝定下察舉徵辟的正式選官制度之後。


Mer86


漢文帝劉恆能夠以外地藩王承繼大統,可以說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下面我來具體分析。

惠帝劉盈的兒子們被排除

從西周開始,宗法制就已經成為了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這其中嫡長繼承製作為繼承順序的法則,已被奉為圭臬,而逐漸拋棄了“兄終弟及”。那麼,在劉盈死後,由他的兒子繼承皇位順理成章。

劉盈的六個兒子中,先後有兩個在呂后稱制時被立為皇帝,前少帝劉恭後來被廢,處死;後少帝劉弘在位一直到呂后去世後,被朝臣罷黜、處死。群臣宣稱,“劉盈的這幾個兒子並非親生,乃是呂氏的血脈,(呂后)立呂氏子孫為太子及諸侯王,將來的天下實際上姓呂。”於是這些大臣將劉盈剩下的兒子也全部殺害,立了劉邦的四兒子,代王劉恆,是為漢文帝。

那麼劉盈的幾個兒子真的都不是親生的嗎?我覺得這只是大臣們的一種託詞,為了避免少主繼位,後族干政,重蹈呂氏之亂的覆轍,同時呂后的嫡系孫子繼位,成年後難免會反攻倒算,於是想出這麼一個看似光明正大的理由。那麼為何一定要立劉恆呢,還有其他人有繼承資格嗎?回到宗法制中找尋答案的話,由於漢惠帝劉盈無子,那麼按照制度,要在劉邦的其餘兒子中尋找繼任者。

繼續排除劉邦的其他兒子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劉邦一共生了八個兒子,按照年齡排序如下:齊王劉肥、惠帝劉盈、趙王劉如意、代王劉恆、梁王劉恢(劉友死後改封趙王)、淮陽王劉友(後改封趙王)、淮南王劉長、燕王劉建。(高帝八男:長庶齊悼惠王肥;次孝惠,呂后子;次戚夫人子趙隱王如意;次代王恆,已立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呂太后時徙為趙共王;次淮陽王友,呂太后時徙為趙幽王;次淮南厲王長;次燕王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這裡面只有劉盈一個人是嫡子,其他的人身份相同,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嫡長繼承製,那麼嫡子死了,剩下的人都是庶子,就應該按年齡排,誰年齡長誰繼承。但實際上根本不用這麼費事了,呂后為了避免劉盈這些哥哥弟弟們對他兒子的皇位構成威脅,基本上已經將這哥幾個殺的差不多了。

我們將哥幾個逐一過一遍:
  • 老大劉肥曾經被呂后賜過毒酒,好在劉盈也差點喝毒酒,被呂后打翻了杯子,劉肥躲過一劫後,趕緊把部分封地獻給了呂后的親女兒魯元公主,自己裝孫子,在惠帝六年的時候,不知道是被嚇死的還是真的自然死亡。

  • 老三就是大家熟悉的劉如意,他們母子是最招呂后記恨的,先是趁著劉盈沒在的時候,毒殺了劉如意,後來又把他母親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兄弟幾個裡劉如意是第一個死的,死於惠帝元年。

  • 老四就是劉恆了,他放在最後再說。

  • 老五劉恢本來在彭越死後被劉邦封為梁王,在呂后時期,因趙王劉友餓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為王后。呂后七年,呂產之女毒殺劉恢的寵妃,劉恢因此悶悶不樂,於同年六月,殉情自殺。呂后認為劉恢因為婦人自殺,廢黜其嗣。


  • 老六劉友初封淮陽王,在呂后毒殺趙王劉如意後,改封為趙王。呂后七年,劉友的王后(呂氏之女,可能是呂后的侄女)因劉友寵愛其他姬妾,心生妒忌,便向呂后誣告劉友想反叛。呂后大怒,於是召劉友進京,將他軟禁起來,並斷絕糧食,劉友餓死在軟禁之所,以平民禮節下葬,諡號幽王。

  • 老七劉長在劉邦叫滅黥布後,獲封淮南王,是除了劉恆以外,另一個在呂后統治時期活下來的劉邦之子。劉長自幼喪母,一直由呂后撫養長大,因此劉盈和呂后當政時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禍患。漢文帝六年謀反,廢徙蜀死,諡淮南厲王。

  • 老八劉建在燕王盧綰逃到匈奴之後,被劉邦封為燕王。呂后七年九月,受封燕王十五年的劉建去世,諡號“靈”。劉建與姬妾生有一子,呂后派人將他殺害,因此劉建沒有後代,封國隨即廢除。

唯一可選的第一梯隊繼承人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得知,劉邦的兒子裡,有三個是直接或間接死於呂后之手,老大劉肥和老八劉建不知道是不是呂后下的手,總之都死在呂后前面了。只剩下老四劉恆和老七劉長是還活著的劉邦的兒子。因為老七劉長是呂后養大的,雖然藉此躲過了滅頂之災,但是大臣們不可能立一個呂后的養子為皇帝,怕被清算。這樣,經過排除法把所有兄弟排除後,只剩下劉恆,作為皇位繼承順序第一梯隊裡的唯一人選了。(如果不立劉邦的兒子,那就只能立他的孫子或者侄子,繼承規則上看,都沒有劉恆近。)

而劉恆本身的繼承條件也很好,當然是指對大臣們而言:他的母親薄姬並不受劉邦寵愛,母族也沒有勢力,不會出成為二個呂氏家族。而劉恆以外地藩王承繼大統,在京城並沒有什麼依靠,就只能選擇依靠立他為帝的文武群臣。這樣一個雙贏的局面,對於劉恆和大臣都很滿意,於是劉恆就此成為了大漢帝國的第三個皇帝。


大黃扯點歷史


父親劉邦,從不曾不喜歡自己的母親,也不曾喜歡自己,為何劉恆最後還當上了皇帝呢?

一 感謝父親劉邦的不寵之恩

薄姬,劉恆的母親,蘇州人。原是項羽部將魏豹的妾室。因為姿色平平,入宮一年多,卻連劉邦的面都沒有見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劉邦臨幸,薄姬懷上了身孕。

劉恆一出生,他的母親薄姬卻遭到劉邦的冷落,地位非常低,劉恆本人就不被劉邦看好。

所以劉恆在小的時候,就沒有受到劉邦的喜愛和重視。這就避免了劉恆母子,在日後受到呂后的迫害。他們在勾心鬥角,潑婦當政的後宮默默地活了下來。

漢高祖去世,那些受到漢高祖御幸的愛姬如戚夫人等,都遭了殃!只有薄姬逃過一劫,並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劉恆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

如果命都沒有了,又哪來的後來的漢武帝劉恆呢?所以,首先要感謝劉邦的不寵之恩!

二 感謝兇狠呂后的幫忙

劉恆能當皇帝,有很大的偶然性。呂后的嗜殺,對功臣的殘忍,對統治的鎮壓,向來不容情。可是,劉恆能繼位,呂雉實在是幫了很大的忙。

劉邦走後,漢惠帝劉盈即位。長子劉盈是呂雉的兒子,性格溫和,不喜歡與人爭辯。所以在劉盈當上皇帝之後,漢朝的大權自然在呂雉的手裡。

二十三歲那年,漢惠帝因病去世。之後,他的四五歲兒子劉恭登基,大權自然還是掌握在呂后和她的家族手裡面。

為了權利,呂雉幹出了很多瘋狂的事情。劉邦的兒子們幾乎被殺光,連孫子們也沒有好日子過。

這些包括:

呂后毒殺老三劉如意,把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餓死老六淮陽王劉友,殺害老八燕王劉建。老五劉恢,因為呂后之女毒殺他的寵妃,殉情自殺。只有淮南王老七劉長和代王老四劉恆還活著!

而老七劉長自幼喪母,一直由呂后撫養長大,因此劉盈和呂后當政時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禍患。

就這樣,劉邦的很多兒子和侄子都受到了殺害。在劉恆繼承皇位之前,劉邦的兒子已經所剩無幾,真正符合要求,能夠繼承皇位的就更沒有多少了……

三 感謝自己的母親低調謙和

劉恆能當上皇帝,與自己的母親薄氏有很大的關係。

劉恆的母親薄氏,低調安分。因為劉邦的不待見,兩個人平安的渡過了那紛亂的日子,躲過了兇狠的呂雉,苟全了母子兩的性命。

後來呂氏倒臺,大臣們在選下一個皇帝時,考慮的一個首要條件,就是母族的勢力不要強大,脾氣好等等。

當時又有人提老七劉長,結果又被否了,理由還是母家兇殘。而且這劉長還是呂后養大的,這兩點硬傷,自然不行!

劉恆的母親薄氏身份低微,隱忍低調, 母家又沒有多少人做官。避免了將來外戚專權。大臣們選了他,不擔心將來太后作亂,更不擔心自己以後被欺負。

因為大臣都經歷過呂后專制的恐懼,非常害怕歷史重演。而且當時的大漢王朝也經不起任何的動亂了,劉恆母親家族的情況讓大臣們非常放心。

這是大臣們選中劉恆當皇帝,非常重要的原因。

四 感謝劉恆自己

劉恆可以繼承皇位,看似偶然,其實也只有他是最符合要求的。

一直不被父親劉邦喜愛的劉恆,性格厚道、謙虛,小時候無疑是孤獨的。在母親的教導下,認真讀書,做事謹慎小心,與世人無爭。

所以,劉恆為人低調樸實,廣施仁義。劉恆的這些行為,給大臣們留下了謙謙君子的仁義形象。於是他們就看中了劉恆,這個默默無聞,老實低調的代王。

其實劉恆在藩國經營了十五年,做事謹慎,從來不出風頭。團結大臣,和大臣們的關係都處得非常好。他休養生息,讓代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好的恢復。這些表現,都是明君的作為,獲得了很好的口風。

得知自己即將即位的消息,劉恆還是不怎麼相信。在面對迎接他的大臣們時,劉恆居然推辭了他們獻上的玉璽,謙虛的表示還是商議以後再說。大臣們更加的放心了,選他真是個正確的決定!

劉恆這種低調謙虛的性格,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夢!

當時的漢朝經歷了諸多的動亂,百廢待興。漢朝需要一個能讓百姓安心的君主。而劉恆以外地藩王承繼大統,在京城並沒有什麼依靠,就只能選擇依靠立他為帝的文武群臣。

這樣一個雙贏的局面,對於劉恆和大臣都很滿意,於是劉恆就此成為了大漢帝國的第三個皇帝!

我是三少, 我們一起討論歷史,歡迎留下你的足跡!


三少yun


歷來皇位的競爭都是在“選賢”的口號下另有文章,劉恆最終為皇帝也不例外,大概原因如下:

一 基於血統的正當性

這個原因應該毫無疑問,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而且在劉盈去世後,呂后雖然當權多年但是身後的政權也沒能由呂家一直把持,而是被以周勃和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所消滅。此時自然會從劉性諸王中選擇一位來為天下主,這樣劉恆為帝的可能性就存在了。當時有競爭力的諸王有三人,齊王劉襄---劉邦之孫;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都是劉邦之子,而且在平定諸呂時劉襄比劉長和劉恆功勞都大,才這一點來看劉恆和皇位的距離又顯得格外遙遠。

二 身世相對“清白”

劉襄的短板或者硬傷在於,被人(其實就是擁有擁立權利的周勃、陳平等)認為他的舅舅駟鈞太過兇殘暴戾,如果讓劉襄為帝恐怕又會出現另一支類似呂家的外戚力量;類似的原因也讓劉長失去了入選的資格。而劉恆則相對“清白”,母親的家族勢力相對弱小,更主要的是劉恆以寬厚性格示人,恐怕這才是他可以被擁立的主要原因,誰會願意自己頭上的緊箍被越套越緊呢?而所謂劉襄和劉長的母族當然是考量因素,但是兩位性格強硬難以控制才是被功臣集團排除的主要原因。西漢後期外戚崛起不都是有立幼年皇帝而外戚主政的痕跡嗎?

三 功臣集團的考量

需要注意的是,當週勃、陳平平定諸呂后,此時皇位是空懸的,不存在一個正常的權利傳承的可能,因此握有擁戴權利的功臣集團的背向就決定了帝國未來接班人將花落誰家。而且功臣集團的勢力在當時幾乎達到了頂峰,尤其是在平定諸呂之後已經完全把持朝政,這一點不僅難在劉恆入朝前的數次試探中得以體現,即便是劉恆決定入朝時,周勃居然要先和他談談,不能說是囂張至少是沒有把劉恆放在眼裡。在擁有如此實力後,功臣集團在擁立新帝時必然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上述諸王的功績、背景、性情各方面考慮,這是再自熱不過的事情。

世事就是這麼的難以預料,當年劉恆母子因為非劉邦所寵而的活命,現在仍然由於非強藩大宗而為帝,難道真的是天註定嗎?

最後需要進一步琢磨的是,這種擁立其實另一種的“共天下”,東晉王導輔佐司馬睿在江東自立後,司馬睿對王導的殊遇不可復加,甚至拉著王導同坐御床,而劉恆雖然大體也維持了功臣的利益,但是後來則適時的分化打擊,其中的差異不得不引起後人的思考。


夜讀史聽雨眠


老爹有有話說:

劉邦在還沒有成家之前,有過一個情婦曹氏。曹氏後來為劉邦生有一子,叫做劉肥。因為曹氏沒有被劉邦明媒正娶,所以劉肥只能算是庶長子。劉肥在漢惠帝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89年逝世,比漢惠帝還早死。

後來劉邦娶了呂雉,呂雉為劉邦生了漢惠帝劉盈、魯元公主劉樂。在反秦戰爭期間,劉邦又收了一位戚姬。戚夫人為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叫做劉如意。在楚漢戰爭時,又寵幸了薄姬,薄姬為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叫做劉恆。

所以,劉邦有庶長子劉肥、嫡長子劉盈、三子劉如意、四子劉恆。

劉邦死後,作為嫡長子的劉盈,順利繼位,就是漢惠帝。漢惠帝在位7年的時間裡,呂后謀害了劉如意。漢惠帝因為這件事,不再過問朝政,後來就病逝了。

接著就是呂后稱制時期,立過兩位少帝,但後來都被證實,他們都不是漢惠帝的子嗣。在諸呂之亂被平定之後,眾人就擁立四子劉恆繼位,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在西漢,王位的繼承,是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順序來進行。劉邦死後,嫡長子劉盈就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劉盈死後,如果他有子嗣,就有劉盈的子嗣繼位皇位。如果劉盈沒有子嗣,就由劉盈的兄弟繼位皇帝。

因為劉肥死在劉盈的前面,劉如意又被呂后害死了,以此類推,在劉盈死後,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就是劉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不被重視的劉恆,最後卻成了皇帝。


老爹有話說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親是薄姬,劉邦對她感情平淡。

很顯然,劉恆不是第一梯次的皇位候選人,第一梯次是劉盈和劉如意,一個是皇后嫡長子,一個是寵妃之子。劉恆既不佔名份,也不得父皇重視,母子倆平素為人低調,從來不敢得罪呂后。

就是這種低調保住了他們的性命,在呂后掌權後得以平安就藩。

呂后去世之後,諸呂遭到了清算,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人聯合起來誅滅了呂氏勢力,他們還認為呂后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劉盈的後代,沒有權力繼承大統。

(電視劇中的呂后)

但國不可一日無君,誰來當這個皇帝呢?

他們自己是萬萬不能的,因為他們只是想清除亂政的外戚,不是想要造反。所以這人必須是劉家皇子,劉盈沒有堪用的後代,那就只能去劉邦那一代找;

這皇子的母族不能勢大,免得又出現太后外家干政的事情;

最後,他們希望未來的國君寬厚仁和,絕對不能選性情殘暴之人。

(電視劇中的漢文帝劉恆)

這麼一挑,劉恆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劉恆毫無疑問是劉邦之子,而且從來沒有參與到呂、戚之爭,政治上比較乾淨;

其次,劉恆的母親薄姬的家族很簡單,只有一個弟弟薄昭,形成不了過大的勢力;

第三,劉恆素有仁名,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其實從這件事兒也可以看出臣子們心目中的好皇帝是什麼樣子的,他不需要有多突出的才幹,也不需要有多聰明,只需要性情溫和仁慈,不會動不動就清算大臣,如果還能不昏庸不好色,那就是難得的好皇帝了。

要求真的很低了,但皇帝們也沒幾個能做到。

(電視劇中的漢文帝劉恆)

和他的孫子漢武帝劉徹比起來,漢文帝劉恆無疑要平庸得多,遠沒有孫子那麼雄才大略。

但是如果大臣們可以自由選擇君主的話,選劉恆的人一定要多過選劉徹的,因為在他手底下好過日子。

總之,劉恆能當上皇帝,並不是個意外,而是諸臣想要選“仁君”,事實證明,他們選對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劉恆能當上皇帝,總結起來應該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劉恆根基淺,但他是劉邦的兒子,有資格。

第二,劉恆母親薄家家族弱,沒有外戚專政的風險。

第三,一幫老臣為國、為自家富貴反覆權衡的結果。

一一說來

劉恆根基淺,但是有資格。

劉邦總共8個兒子,庶長子劉肥(封齊王)、二子劉盈(即孝惠帝)、三子劉如意(封趙王)、四子劉恆(即文帝)、五子劉恢(封梁王)、六子劉友(封淮陽王)、七子劉長(封淮南王)、八子劉建(封燕王)。

其中,趙王如意因為母親戚夫人的緣故,早早就被呂雉害死了。八子也是十幾歲而亡。除了劉盈(親生)和劉長(呂后養大),其餘幾個要麼被逼自殺,要麼鬱悶死了。

代王劉恆,8歲就被封了王,帶著母親薄姬離開長安,來到晉陽,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在分封的諸國中,代國不算大,也不算富饒,足見劉恆母子不受劉邦重視,但也正因為如此,也就不會被呂雉猜疑。當呂雉接二連三的試圖監控、削弱、甚至加害其他皇子時,劉恆母子反而被她相對淡忘。

漢惠帝劉盈去世後,呂雉相繼立了劉盈的兩個兒子劉恭和劉宏做了皇帝。這兩個不被人承認的野孩子分別都做了4年的傀儡皇帝。

公元前180年,太后呂雉去世。

誰來繼承皇位?放眼望去,劉邦目前在世的只有兩個兒子。一是代王劉恆,另一個是淮南王劉長。

劉長自幼喪母,一直由呂后撫養長大,因此劉盈和呂后當政時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禍患。


劉邦的老臣們吸取了呂雉的教訓,不敢選劉長。一是太年輕,二是擔心擁立他,他會重用呂氏家族,那豈不是重蹈覆轍?選劉恆,就沒這方面的顧慮了。

當然,劉恆自身的條件還是夠格的,23歲的大好年齡,有15年治理代國的經驗,還有寬厚仁善的美名。

面對從天而降的皇位,他也沒有欣喜若狂,而是謹慎的召集代國群臣商議。大臣意見有分岐,劉恆又跟薄太后商量,母親也猶豫,最後乾脆占卜吉凶。劉洪一占卜,卦象是“大橫”,意思是卜卦人將做天子,像夏啟延續大禹那樣,將家族發揚光大。

第二,劉恆母親薄家家族弱。

薄姬,是劉邦的一個不受寵的姬妾,偶爾一次,劉邦心血來潮,寵幸了她,竟然讓她懷上龍種。



可是劉邦根本已經不記得還有薄姬這個人了,當時也不過是一時興起,薄姬懷孕生子,劉邦一次也沒有來看過薄姬。

可能正是因為薄姬和呂后的遭遇一樣,都得不到劉邦的關懷,因此在劉邦死後,呂后儘管討厭後宮中劉邦的姬妾,除掉了很多眼中釘,最後待薄姬母子卻是寬和仁慈的。

因為不受寵,救了薄姬。又因為她孃家家族薄弱,人丁稀少,又給她兒子換來天大的富貴。

正常選皇帝都是考慮皇帝的賢能,而漢朝平定諸呂之亂後,非正常時間,選皇帝第一要素竟變成了選什麼樣的太后。

因為呂后專權,給那些跟隨劉邦打江山的功臣來說就是一場揮不去的噩夢。

他們選擇皇帝,就要反覆考量,母族一定不能強大。

第三,劉邦功臣反覆權衡的結果

呂雉一死,被她強行封王的呂家子侄就沒了靠山,也沒了約束,他們刀劍出鞘,準備奪取劉氏江山。跟隨劉邦打天下的那些老臣,陳平、周勃、灌嬰等人當即誅殺呂姓諸王。誰來重鎮劉氏江山呢?




顯然劉盈的幾個兒子不能指望了,一來個個年幼,二來都有呂氏的血緣,於是小皇帝劉弘先被囚禁,以備後手。其他幾個弟弟都已不是“先帝劉盈親生子”的藉口被殺了,空著的皇位必須從劉邦的其他兒孫中找人來繼承。  

大臣們誅滅呂氏集團的時候,劉恆他沒有參與,卻一直在觀望。周勃、陳平等臨時中央開會討論,覺得最合適做皇帝的還是代王劉恆,便派人前來迎接。劉恆身邊的人都是些謹小慎微的人,認為這些大臣都身經百戰詭計多端,不能輕信。只有中尉宋昌竭力支持代王進京。

代王進京還是非常謹慎的,他先派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往長安,面見手握重兵的周勃。在周薄這裡,確定一幫老臣是真心擁立後,劉恆才帶著文武心腹奔赴長安。

終於,劉恆登基,史稱漢文帝。

  

  


歷史逸事


這個首先應該感謝呂后吧。

劉恆的母親,只是個宮女,地位低位,平時母子處事低調不起眼,呂后壓根沒把他們放在眼裡。

劉邦死後,呂后僅有的兒子劉盈即位,為惠文帝。惠文帝去世後,呂后為了能長期掌權,大開殺戒,劉邦的八個兒子,被殺了四個。後來呂后被推翻,當時呂后立的皇帝劉弘不是惠文帝的後代,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肯定要被廢除。於是大臣商討要立誰為皇帝,當時人選有三個,代王劉恆、淮南厲王劉長、齊悼惠王劉肥。其中劉長是由呂后養大的,被否決了;然後劉邦大兒子劉肥,勢力龐大,立了他的話中央官員勢力更小,立不得。然後就是劉恆,平時低調溫和,母親也沒什麼勢力,於是就選他了。還記得當時劉恆有點不敢相信,擔心有假,甚至認為這是一個陰謀,最後決定用占卜來決定吉凶。占卜結果是一個“大橫”,意思是: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不久要即位天王,將父親的偉業光大發揚,就像啟延續禹的那樣。


後來劉恆到長安城外的時候,大臣出來迎接,準備把傳國玉璽給他,劉恆拒絕了,堅持要即位後才拿,這樣大臣更加放心了。


為什麼惠文帝沒孩子?因為當初呂后堅持要把自己的外孫女嫁給劉盈,就是劉盈的親生姐姐的女兒,劉盈自然不同意,但是沒有實力,無法拒絕,但是從來都沒碰過他外甥女,因為無子女。壓垮劉盈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的是呂后將他帶去監牢見了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於是年僅24歲的惠文帝就死了,皇后16歲便做了寡婦。


所以一切還是要感謝呂后,當然跟劉恆自己低調也有關係。


溫衡的梁大勺


劉恆,薄夫人所生,劉邦稱帝后,他是最不受重視的一個皇子。然而,正因為劉恆的不受寵,卻使其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政治目標,淡出了政治狠角呂后的視線,未成為呂后的心腹之患,為日後的政治角逐留有一線生機。那麼,劉恆如此不受劉邦重視又未扶植政治勢力,那麼他又是怎樣當上皇帝的呢?我來淺談一下,請大家指正。

第一,劉恆過早的淡出,巧妙的躲開了政治的是非之地,沒有成為呂后的目標。

劉恆是一個並不受劉邦寵愛的皇子,與母親薄夫人很早就奔赴代國封地,躲開了政治鬥爭的是非窩,沒有參與“呂戚之爭”,屬於不受各方注意的一股勢力,這個身份為劉恆帶來了“幸運之神”,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受益就是這個道理。劉恆過早的淡出,相反成為其“積蓄力量、韜光養晦”的先決條件。劉恆沒有被呂后盯上,也沒有被各派勢力注意。

第二,薄夫人平時為人謙恭、謹慎,不結黨、不幹政,未與呂后結仇。

再來說說薄夫人,薄夫人原來是魏王妃,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使其為人極為低調,平時對呂后敬而遠之,對人謙恭謹慎,口碑很好,不加入任何一派的爭鬥,在政治上也不多言少語,沒有被呂后設定為“必除之人”。薄夫人的圓滑世故,為兒子劉恆日後重返政壇打好了一定的基礎。激流勇退,避開鋒芒成為薄夫人的一道護身符。

第三,周勃、陳平出於剷除諸呂和漢惠帝一脈的政治考慮,立劉恆為帝符合各方政治利益。

特別是呂后死後,周勃、陳平一舉剷除諸呂,穩定政局。劉章是最先起兵平呂的,屬於政治鬥爭的焦點,而且劉章是劉肥之子,劉肥不屬於嫡子,劉肥一脈明顯不適合繼承大統。劉長為人犀利而又狂傲、跋扈,不具備帝王的穩重性,也不適合。周勃、陳平殺後少帝,具有徹底清洗呂后和漢惠帝劉盈一脈的政治目的,迎立劉恆就成為各方政治勢力都能接受的最終結果。

第四,呂后未像武則天一樣徹底清洗劉氏家族的諸王,為劉氏復辟留下隱患。

最為重要的一點,呂后下手不狠,並沒有像武則天清洗李氏諸王那樣徹底、狠辣,而是留有餘地,呂后只殺了戚氏、劉如意,對劉邦的其他兒子基本沒有動,而武則天篡唐後幾乎將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代屠戮殆盡,確保了自己當女皇的安全與穩定。呂后相比之下就過於善良了,劉氏子孫幾乎保持原樣,這就給她死後劉氏家族復辟留下隱患,劉恆稱帝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如果呂后有武則天的一半狠辣,也就沒有什麼漢文帝一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