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纪为什么会出现巨型蜻蜓和巨型蜈蚣,那时的昆虫体型为什么都很大?

我就是兔斯基


石炭纪被称为巨虫时代,因为当时出现了许多巨大的虫子。

图注:石炭纪雨林中的巨型节肢动物们,图片来自网络

巨型蜻蜓学名巨脉蜻蜓(Meganeura monyi),翼展可达70厘米,和今天孩子们玩得滑翔机模型差不多大。巨脉蜻蜓可是飞行的食肉动物,它不但会捕食其他虫子,而且能够捕食

图注:巨脉蜻蜓,B是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巨型蜈蚣学名节胸(Arthropleura),体长近3米,其背上覆盖着一片片的盔甲,盔甲下面有好多好多的腿。节胸曾经被认为是像蜈蚣一样恐怖的食肉动物,但是最近的研究却倾向于它是一种以植物为主食的动物。

图注:巨脉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石炭纪的地球上不仅有巨脉蜻蜓和节胸这样的大家伙,当时的蝎子、蜘蛛同样比今天的同类大得多,那么为什么那个时候包括昆虫在内的节肢动物长得那么大呢?原因就在于大气中丰富的含氧量。


图注:石炭纪的巨型节肢动物们,图片来自网络


石炭纪属于典型的富氧时代,当时空气的含氧量达到了35%!比今天21%的含氧量高得多。较高的含氧量会对以肺呼吸的脊椎动物(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带来氧中毒等损害,但是对于节肢动物就完全不一样啦。节肢动物的呼吸方式与脊椎动物不同,是靠身体表面的气管直接呼吸,所以体积越大,需要的要求就会成倍增加,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昆虫往往长不大的原因。

图注:石炭纪的氧气来自于繁茂的雨林,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地球大气含氧量的变化曲线图,在距今3亿年前的石炭纪达到了峰值,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石炭纪雨林中的巨型节肢动物们,近处是刚刚出现的小型爬行动物,图片来自网络


正是得益于石炭纪大气中丰富的含氧量,昆虫在内的节肢动物才能获得巨大的体型,石炭纪因此也被成为“巨虫时代”。



古生物探索


古代都有着都极其“健壮”的身材,其中最大的,便是巨型食草龙,它的体重能够达到70多吨,即便是现今大象,也只不过是它的七分之一。 昆虫界也毫不例外,甚至差距更大,古生代的很多昆虫的体型都是现在的数十倍以上。

为什么那是候的生物都那么庞大呢?


氧气:

主要原因还是古生代的空气中氧气含量高,据测算当时的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高达30%之多,如此高氧的环境给动物和机体们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在这高浓度的生长加速器环境下植物更加茂盛。

食草动物不愁吃喝,吃的好长的壮,继而当时的食肉动物更不愁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劳命,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造就了当时生物的身形。

为什么那时氧气浓度高:

主要是因为当时海洋里有丰富的蓝藻,这些蓝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蓝藻也能够作为最低端的食物链,供养上层的生物。

就像现在孩子为啥长的高?那当然吃得好啦!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科普科学


石炭纪地球大气氧含量达到了35%,氧气含量高说明植物茂盛,对动物来说就有足够的食物,环境有比较适宜生长,加上生存竞争等因素,使得昆虫的体型也不断增加。

自然界的能量流动是从植物开始的,植物固定大气中的氮和碳,从阳光采集能量,合成有机物,成为自然界第一层能量级,氧气多说明植食性动物的食物充足,食物充足带来的是可供养的某种生物数量的庞大,而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的,种群大就会产生更多的变异,在生存竞争中,体型大的生物占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昆虫和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不一样,它们是用位于腹部气门气管的开闭式呼吸,空气中氧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它们的呼吸,支持更大的体型。

在生存竞争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昆虫的体型逐渐增加。但对于昆虫来说,体型大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体型大固然可以躲避一些小型动物的袭击,对于同时代的恐龙等生物来说,它们也不过是开胃点心,并且像蜻蜓那样翅膀结构,支撑庞大身躯的飞行是不利的。在距今1.5亿年的白垩纪也有过大气氧含量突然增加的状况,但是昆虫的体型却缩小,那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些会飞的大型脊椎动物,加上后来鸟类的出现,昆虫的天敌多了,体型大了太扎眼,生存竞争又使它们的体型下降。

生物的体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最基本的就是基因突变,现有相关基因体型才能增大,但环境因素、生存竞争又可能使生物的体型成为不利于生存的因素,多种因素作用下,生物体型不断变化。


来看世界呀


氧气是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气体,没有氧气,动植物都无法生存。那么地球的氧气又从何而来呢?

地球上氧气的产生有三种,一: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二:通过化学实验获取氧气 三:把其它的气体通过光的分解产生其它的气体。

虽然地球上的氧气并非全部来自光合作用,但却是氧气的主要来源。其中贡献最大的原始植物--蓝藻。蓝藻在数百万年前已经在地球上出现,是一种覆盖率非常广、具有非常强的光合能力的植物,而地球上大部分的氧气都是靠它产生的。






哀衰


石炭纪时期出现过非常多的巨型昆虫,除了巨脉蜻蜓外,还有千足虫和巨大的蝎子,因此石炭纪又被称为“巨虫时代”。

其中一种名为“巨脉蜻蜓”的昆虫,体型不仅达到了0.95米,还成为了当时的天空霸主,要知道在现在,蜻蜓别说成为天空霸主了,就连体型都缩小了很多。

那么,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近1米的巨型蜻蜓呢?(这里补充一下,出现巨型蜻蜓的原因和出现巨型蜈蚣的原因是类似的,因此,这里就以“蜻蜓”为主角来讲述。)

独特的环境

之所以会出现巨虫时代,其实和生活的环境离不开关系。

我们知道,最早的生命起源于海底,因此石炭纪时期的昆虫的最早祖先也是来源于海底,后来伴随着大气层的形成,能够隔绝大部分紫外线和太阳风,早期的生命才从海洋来到陆地。

而海洋的生物基本上都是用腮呼吸的,因此这些海洋生物演化成昆虫后,并没有使用肺呼吸因为它们并没有肺,所以是通过骨骼,形成一个个微小的气管,通过气管把氧气注入其中。

现在的蜻蜓依然使用气管呼吸。

在石炭纪时期,由于植物众多,因此空气中的氧含量达到了历史以来最高峰35%,而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氧气含量只有21%。

在这种呼吸的帮助下,以及空气中丰富的氧含量,让这些生物有条件朝着体型更大的方向发展。

躲避天敌和捕食

之所以没有说氧气和蜻蜓的呼吸器官,是巨脉蜻蜓体型巨大的原因,是因为演化是没有目的的,虽然这样的条件可以使他们的体型更大,但生物也不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环境是会淘汰一批不适应环境的演化方向,这个环境很大程度时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巨脉蜻蜓是石炭纪时期的天空霸主,以小型昆虫以及微型两栖动物为食,处于当时的食物链顶端,地位类似于现在的老鹰。

但是,自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生命就遵循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规律,但是生存是生物的本能,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每个生物都演化出了自身的应对策略。

  • 有些生物努力让自己变得有毒,避免天敌打自己主意。
  • 有些生物通过和种群一起生活,避免落单时被天敌吃掉。
  • 而有些生物,则是通过让自己变得更大,从而避免别的生物吃掉。而且,变得更大还能方便自己捕食,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来。

生命的演化不会遵循着一个方向,每个生物在生存竞争时都有自己的应对策略,而巨脉蜻蜓则是通过让自己变得更大,从而称为石炭纪的天空霸主。

(这里补充一点,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如此阐述,实际上,生物并不能自发地选择自己的演化方向,而是自然选择的,一般演化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突变型,只有那些利于活下来的会被选择。)

此处科普一下:巨脉蜻蜓的祖先肯定不能控制自己的后代变大,是那些在演化时没有变大的巨脉蜻蜓无法捕食猎物,以及被别的昆虫所吃,也就是说那些体型没有变大的巨脉蜻蜓是被自然淘汰掉了。

久而久之体型变大的巨脉蜻蜓适应了环境,被保留了下来,因此巨脉蜻蜓后来才演化成体型巨大的样子。

食物众多

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应该包含: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在石炭纪时期,森林密布,食草昆虫众多,也就是生产者众多。而此时的地球上还没有演化出更高级的消费者。

比如:此时的爬行动物体型过小,且是昆虫的食物。也就是说巨脉蜻蜓不仅食物众多,而且没有天敌。

这样的环境简直是虫族的乐园,因此,虫族在这个时期崛起了。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空,捕获几只巨脉蜻蜓带回现在放生,不考虑环境是否能存活,仅仅是天敌这一项,就足以使巨脉蜻蜓灭绝。

也就是说,巨脉蜻蜓之所以能够统治石炭纪时期的天空,是因为更高级的消费者还没有出现。从侧面也说明:时势造英雄。

总结

1:石炭纪时期的氧气含量较高,达到了历史巅峰35%,而且巨脉蜻蜓是依靠外壳上的气管呼吸,因此这样的条件适宜巨脉蜻蜓生存。

2:为了躲避天敌和更好的捕食,不同种类的生命演化出了不同的应对环境的方法,而巨脉蜻蜓种群是通过变大来躲避天敌,和捕食猎物。

3:在石炭纪时期,更高级的食肉动物还没出现,因此巨脉蜻蜓的天敌还没有出现,而且当时地球上巨脉蜻蜓的食物众多,因此巨脉蜻蜓在石炭纪时期,不仅成功的生存了下来,还成为了石炭纪时期的天空霸主。


钟铭聊科学



在45亿年的时间里,地球经历了一些相当重大的变化,3.6亿年前是昆虫纲动物统治地球的时代。人类时代是在地球被昆虫覆盖整整3.6亿年后才到来的,那个时代天空遍布一种翼展0.6米的捕食性蜻蜓。与此同时,“龙蝎”,一种滑板大小的蝎子,在这些巨大的蜻蜓下面快速奔跑,伴随着2.5米长的原始蜈蚣。地球上这个可怕的时代被称为石炭纪。



在石炭纪,地球上发展了许多新的昆虫科,许多昆虫种类增长到难以置信的规模。幸运的是,今天2.5米长的蜈蚣明显消失了。科学家们仍然在争论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存在以及它们为什么会消失,但是有几个可能的因素值得一提。



与石炭纪相比,今天的虫子很小,这可能是由于昆虫的呼吸方式,以及环境无法大规模支撑。

昆虫呼吸依赖于一系列遍布全身的导管。大多数昆虫甚至不“呼吸”,确切地说,而是让氧气被动地扩散到它们的呼吸系统。当昆虫变得太大时,这些气管不能收集足够的氧气支撑它们的身体。



然而,大约3亿年前,地球充满了氧气。今天的大气是21%的氧气,而石炭纪的大气是35%的氧气。有了这种氧气过剩的环境,昆虫的呼吸系统可以支撑比现在昆虫更大的体型。一般来说,变大是一件好事:大型动物更容易在战斗中获胜,可以在资源匮乏时储存更多能量,并更有效地保存热量。



对于昆虫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空气中需要有更多的氧气。然而,足够的氧气并没有突然出现,大气层的这种变化可以归因于地球上第一批树木的到来。

在石炭纪之前,树木不存在。在此期间,第一批可以被正确识别为树木的东西出现了。这些树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知的树——它们更像根浅的大型蕨类植物,这使它们容易倒下。在此期间,它们生长在覆盖地球大部分的沼泽中。



然而,古树和现代树木确实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它们都是由纤维素和木质素复合物——木材构成的。木材也恰好是碳的绝佳储存地。随着这些树越长越高来争夺阳光,它们从大气中吸收了越来越多的碳,并将其转化为氧气,从根本上改变了大气的组成。



当然,今天也发生了同样的活动。但是现代树木分解并释放碳回到环境中。在石炭纪,这并没有发生。木材是地球上的一种新材料:能够消化它的真菌和微生物还不存在。当这些树倒下死去时,它们留在原地。树干慢慢堆积在沼泽地上,储存了大气中的大量碳,这就是这段时间(石炭纪)的名称来源。事实上,随着枯树层层堆叠,它们逐渐被压缩成巨大的煤层,这是人类今天使用的大部分煤的来源。



所有这些描绘了一幅非常超现实的古代地球画面。那将是一个潮湿、沼泽的地方,覆盖着无尽的树林和巨大的蕨类植物,爬满了人类手臂大小或更大的昆虫。



今天,如果昆虫有手指的长度,人类可能会认为它“大”。大约1.5亿年前,虫子突然开始缩小。这也恰好与第一批鸟类的出现相吻合,它们的首选猎物是无处不在、行动缓慢且富含蛋白质的虫子。在飞行掠食者的攻击下,体型变大不再是优势,昆虫的体型也变小了,只不过是变得太大而不是庞大了。



到大约2.6亿年前,真菌和微生物进化来消化木头。尚未转化成煤的树木很快被消化,它们的碳被释放到大气中。这平衡了空气中碳氧的比例。没有有利的大气条件和捕食的压力,昆虫再也无法维持它们庞大的体型,并逐渐缩小到我们熟悉和更易于捕捉的体型。



今天,工业化下地球的大气正经历着与石炭纪相反的变化,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正在增加。直觉上,这似乎意味着昆虫越来越少。然而,人类不知道这对昆虫数量会有什么确切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这甚至可能是间接的增加某些昆虫的数量。最终,令人毛骨悚然的大虫子还会回来吗?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石炭纪,地球古生代的第5个纪,根据研究石炭纪从距今约3.55亿年前开始至2.95亿年前结束,前后经历了大约6500万年。煤的诞生主要就是石炭纪的功劳。

石炭纪当时由于地质运动非常活跃,导致陆地面积不断增加,加上气候温暖湿润,使得大规模的森林成爆发式增长,也使陆生物种得到了空前发展的机会。


石炭纪也被我们成为“巨虫时代”。为何这样说呢?根据出土的化石表明,当时的一些动物和昆虫可都是非常巨大的,有些直接可以惊掉下巴!来看看下面几种:

巨脉蜻蜓,这种蜻蜓根据化石表明,翼展可达接近一米,当时在爬行类还没崛起时,可谓是丛林中的空中霸主!我们现在的蜻蜓有多大,最大也不过10多厘米!



巨型马陆,马陆也是大家比较数字的东西,它还有个名字叫做千足虫。现在看来这东西根本不起眼,但是那个时候,说它可以吃人都不为过。体长可以达到3米,异常高大,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节肢动物!


巨型蜘蛛,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蜘蛛最大也不过捕鸟蛛,但在出土化石中,当时的蜘蛛有西瓜大小,这是什么概念,科幻片里才有!

还有许多比如巨型独角仙,巨型蟑螂,巨型螳螂……上面只不过的有点突出的个例。那么当时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昆虫和动物呢?这其实也和当时的气候环境有关系。

当时由于植被异常丰富,这为许多动物提供了非常充足的食物,再加上氧气含量非常高,为大型动物的诞生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我们知道如今人类的身高也随着营养的跟上整体水平越来越高。当时的动物其实也是如此,随着食物的生存条件的优厚,遗传作用下体型也就越来越大,最终达到顶峰。



随后由于地球环境聚变,大型动物由于氧气含量和食物的不足,纷纷走向灭亡,体型小的吃得少,对大气氧气也不是那么挑剔,最终得以幸存!


壹点科谱


石碳纪为什么出现大型的昆虫?猫先生先给答案吧,是当时大气的成分中含氧量造成的。

石碳纪的大气成分和现代的大气成分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地质分析,其含氧量比现代的21%要高得多!一般认为达到了26%,有的分析甚至提出了30%的推测。如此高的含氧量,对于昆虫这种身体外骨骼构造的生物而言,可以大大提升本身的代谢率,也就是有了更大的体型可能的成长空间。



其次,当时古大陆仍未发生分离,按照地理环境而言,澳洲和美洲大陆都没有从亚洲大陆分离,是一块比现代大得多的完整大陆。按照孤单效应,生物也可以更大的体型生长。

但随着气候以及大气成分的改变,和陆上植物逐步被被子植物更替。昆虫自身代谢率的限制,重新使得小体型的生物更容易适应和生存下来。也就逐步演化为现代昆虫的体型了。

一句话,进化就是一个搭积木的过程,而不是一场焰火表演。可能性最终形成现代最合理的选择。


猫先生内涵科普


我觉得当时的引力场也小,就像鲸鱼,入海了,有浮力了,体型就变大了!不是食物充足,氧气充足就可以一直变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