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首嗎?你怎麼看?

暴操青年


我覺得川菜是四大菜系之首。

第一.川菜所有的菜品都是來自民間,流轉的範圍很廣

第二.川菜食材要求簡單,做菜難度相對容易掌握,普通家庭就可以做得很好吃,而其他菜就不行,像魯菜,對廚師和食材要求就很高。這點上川菜更得民心,所謂,得明心者得天下。

第三.在重慶和四穿還沒有分開的時候,事全國人口最大的城市,這麼一龐大的川菜群體,是其他菜系無法媲美的。

第四.川菜的特點就是又香又麻辣,自然跟開胃,全國上下,喜歡吃辣的認很多,全國各地,川菜館比比皆是。

所以說川菜是四大菜系之首,當之無愧…





為他人作嫁1


江蘇人,客觀點說吧,讀大學那會,96年。

每天晚上泡圖書館,專業書籍看累了,就看點閒書,烹飪美食類居多。看無數雜誌,基本只有四大菜系之說,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基本都說魯菜是中國第一大菜系。

後來,八大菜系之說逐漸氾濫,緣由無他,經濟發達了,大家各不服氣,尋找點存在感,為自己正名罷了,其中以浙菜和湘菜為甚。

江蘇內部最搞笑,原本淮揚菜的定義範圍很廣,具體範圍不說了,否則某兩省的人都要跳出來辯駁。就講江蘇省內,八大菜系一出,江蘇就叫蘇菜了,蘇菜包括南京、淮揚、徐海、蘇錫菜什麼的,其實狗屁,淮揚菜應該反包括他們才是。

我發現一個問題,一旦提到所謂的第一大菜系,跳出來最多的就是四川和廣東,甚至包括湖南,美其名曰川湘菜分佈範圍最廣。但事實確實是,川湘菜價低,味重,比較符合普通民眾的消費需求及能力。不要拿開水白菜說事,這種技法,其他菜系皆可滿足。

再次強調,只有四大菜系,沒有八大菜系,搗漿糊和稀泥說什麼四大風味,也不認可。

越是過份在意這些的人,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現。就如同廣東人整天標榜是漢語正宗一樣,越是缺乏,越要挖空心思證明。不想寫了,over。


江南飛鴻008


做為一個川菜的死忠粉我絕對支持!川菜大部分是平民吃的起的美食。所用之物也大多為尋常之物但卻讓川人的一雙巧手弄的滋味無窮!它既沒有粵菜的用料考究也沒有淮揚菜的富貴逼人更沒魯菜的官氣十足!但偏偏就是這些簡單的油鹽醬醋茶讓聰明的四川人把中餐最講究的“味”發揮到了極致!就本人而言何謂“美食”?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同美食絕不僅僅是“美麗的食物”而是“美味的食物”。單憑從味型上講川菜的味已經是天下無敵了。川菜既可清淡也可濃郁更可以香甜!吃膩了尋常味道沒關糸!川菜有魚香.糖醋,喜歡個性的食客更有奇特的怪味可供選擇!天啊!我上輩子一定是個四川人!每次讚揚川菜時我又對我的家鄉菜充滿了愧疚!好吧!最後為家鄉代言一次。湘菜其實也很好吃!


娃哈哈洗腳水


我國地方菜的系統很多,主要于山東菜、四川菜、廣東菜、江蘇菜、浙江菜、福建菜、安微菜、湖南菜等。特色突出而又影響較廣的,當屬四川菜、廣東菜和浙江菜等。頭名壯當屬“四川菜”。四川菜簡稱川菜,由成都菜、重慶萊、大河味、小河味構成,而以成都菜為代表。川菜其特最大的特點是注重調味,一般多用辣椒、花椒、胡椒、香醋、豆瓣醬等。口味有荔枝、酸辣、麻辣、椒麻、怪味等。代表的菜餚有樟茶鴨子、香酥雞、乾燒明蝦、怪味雞、回鍋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宮保雞丁、乾煸牛肉絲等。


用戶18350606828


很多評論魯菜的人,總是把魯菜和北京家常菜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之間的區別很大。如果有相似之處,應該是魯菜更接近北京的宮廷菜。而很多四川人,廣東人根本沒吃過正宗的魯菜。他們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我認為中國第一菜系非魯菜莫屬,而代表城市是濟南。九月份我一個人在濟南住了好幾日。說真的,與青島相比,濟南的旅遊資源部太多。大明湖,趵突泉等九泉,千佛山基本這些。吸引我住在濟南是她和諧的氣氛和美食。

我在大明湖西南門看到一家閆府/魯菜,但最後我還是選擇了“城南往事”,一家當地連鎖,排名靠前的魯菜館。他們的裝修風格古樸典雅,擺盤精緻優雅。如果不說很可能被認為是粵菜。就連一碗普通的麵條也會被認為是揚州出品。大明湖邊的“微山湖魚館”也是我的最愛,雖然小貴/198一條魚,別的不吃,把一整條清燉鱖魚,連湯帶魚吃乾淨。











吉蘭泰奇


中華四大菜系魯、淮揚、粵、川。魯菜系亦稱京菜系、京魯菜系:是以魯菜和宮庭菜演繹而來,濃油赤醬尊貴典雅;淮揚菜系原本稱維揚菜系,及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眾所周知的原由,經國家主管部門定名淮揚菜系,它是以揚州菜淮陰(淮安)菜演傳至今,其特色是江河湖水鮮四季時蔬親民雅俗同享;粵菜系大家都喜愛其獨有的生猛海鮮濃湯特色,極合時代腳步;川菜系有說是從販夫走卒底層百姓日常生活演變,受其地域氣候影響特點麻辣,其實正是因生活底蘊深厚,方能高大上、流傳廣泛。

自有四大菜系流傳若干年以來,又先後出現:八大菜系、十大菜系、各省(地)菜系,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食色性也,民以食為天,只要符合人的需求,享用也是享受,好吃也是美德。


農夫462


不是。

川菜有特色、有底蘊、有實力,然而有點劍走偏鋒,獨闢蹊徑的感覺。


中國的音樂杜絕靡靡之音,同時還講究哀而不傷。中國的哲學講究留白,講究滿招損謙受益。總之一句話,凡事不可做絕。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中正平和、過猶不及、中庸之道。我們追求的不是極致以及極限。

從這一點上,川菜與我們的哲學是不相符合的。川菜將麻辣發揮到極致,特點足夠鮮明。


世上有嗜辣嗜麻的人,就有不喜歡這口兒的人。這兩部分的人的比例至少在五五開。有50%的食客不推崇麻辣,怎麼可能川菜列第一?

其次,我就拿一個夫妻肺片來說,其材料就是各種邊角料,難登大雅之堂。

再比如,兔兒頭也算是川菜裡的名點了。然而想一想一顆顆兔子腦殼,初次品嚐,還是有點兒難以下口,做做小吃還是蠻經典的。


再比如擔擔麵,過去都是沿街叫賣的。

川菜適合市井,大隱隱於市,相當於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

那麼,排名對於川菜來說,完全是多餘的。得到廣大愛麻辣的市井大眾的喜愛,對川菜來說就夠了。


桂圈兒


川菜為什麼成為中國菜八大系之首?看看中國菜系的料理就清楚了,以前稱印度是香料之國。西方不惜戰爭,都要獲得亞洲的胡椒。但是印度菜除了香料外,缺乏菌發酵的料理。中國料理中的醬油、醋,幾乎不分南北,都在用。那麼四川料理中,還用了什麼?郫縣豆瓣,也是產生菌發酵的。



上圖是本人制作的豆瓣,靠伏天曬,產生各種菌。


除了豆瓣外,川菜還有豆豉,也是發酵產生的,另外炒回鍋肉的甜醬也是發酵產生的。換而言之,川菜用就太多的天然發酵佐料,遠超香料大國印度,不愧為凝聚了中華料理的精髓。


四川氣候適合各種菌發酵,所以當地人利用菌發酵產生出各種調料。


活的自在點


魯菜是八大菜之首,不說外地,山東本地一般也吃不到正宗魯菜,另外川菜雖好,可它走不出地區陰影,在外基本吃不到,所以現在湘菜很火,大小館子你都能找到湘菜,喜歡這一口的也基本都去湘菜館吃,沒辦法,在外的川菜是真的爛,另外喜歡甜食的找粵菜沒跑,不過對於底層群眾而言,我覺得他們更喜歡東北菜,量大管飽還實惠,味道也很不錯,大江南北的也都能找到東北菜館,雖然不在八大菜之列,不過人家賣的好,真比起來也不差你八大菜的名頭,總之現在的局勢就是八大菜逐漸沒落,小菜品卻風生水起,個人比較喜歡川菜和湘菜,嗯。。。。。在重慶呆了一年都把我養胖了😜


皇朝灬傑哥


關於四大菜系孰居首的爭論,其實主要是排序標準的問題。持“魯菜居首”論者看重的是歷史底蘊,是否原生菜系和菜品的文化意義;持“川菜居首”論者看的是流佈廣度、受食客的歡迎程度和味型種類。有一種說法,魯菜為官菜(貴族菜),淮揚菜為文人菜,粵菜為商菜,川菜為名菜。這種爭論投射出的是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精英文化與市民文化的話語權博弈。

縱觀當下餐飲產業規模和產值,開店密度和流佈廣度,食客規模和喜好程度等因素,川菜確可位四大菜系之首。飲食首先是充飢,其次是滿足口腹之慾,最高則是吃文化含義,從金字塔結構看,川菜群眾基礎是最廣的。

川菜是融合菜。四大菜系中,魯菜和淮揚菜為原生菜系,川菜和粵菜都是吸收其他菜系優點而成的融合菜。從生物學角度來講,雜交的生命力是最頑強的;從社會學角度看,兼容幷包最具發展潛力;從飲食本身看,吸收各大菜系優點,融會貫通自成一派。從川菜的24種味型裡可以看到不同地域口味偏好的基因,有辣味有家常,有鹹鮮有糖醋,有重味有清淡,這也就為川菜被廣泛接受打下了堅實基礎。

川菜是民間菜。川菜產生於民間,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不像魯菜那樣用料精貴,也不像淮揚那樣精於刀工,用料廉價實惠,易學易做。所以無論是廚師培訓還是家常學習,成大師很難但學會不難,向全國各地流佈速度也就非常快了。

川菜是下飯菜。川菜食材雖相對低廉,必然更加註重調味,尤其是辣椒傳入以後,烹飪雞鴨魚豬和動物下水就更是如魚得水。豆瓣醬、豆豉、酸菜、紅油、辣椒、花椒、生薑是烹飪川菜的靈魂所在,調味所至,必然開胃促食慾。今天你我的日常飲食,必然是家常菜和下飯菜為主,日常食用鮑參翅肚、山珍海味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還是奢侈了些。

川菜是開胃菜。從農業社會到工商業社會,節奏加快,競爭加劇,壓力增大,味覺靈敏度降低,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嗜辣。川菜是所有帶辣椒的菜系裡調味最絕,味道層次最豐富的菜系,適應了這一社會環境和味道偏好變化。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融合發展是現代飲食行業的一個特徵,國內各大菜系的融合,中外融合,無論是烹飪技法還是味道風味。其實很多川菜館都是川、粵、魯、淮、徽、湘、西餐等諸多菜式的融合了,這跟當年徽班進京吸收諸多地方戲之長而成京劇何其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