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太極拳三盤的祕密

解析太極拳三盤的秘密

作者馬權友


解析太極拳三盤的秘密

作者馬權友

什麼是太極拳三盤?

所謂三盤,就是將拳架分成三部分,既上盤、中盤、下盤。肩以上為上盤,腰以上為中盤,胯以下為下盤,也叫底盤。三盤的特點和關係,上盤為運化,中盤為主宰,下盤為根基,具體玄機如下:

一、上盤的玄機

1、先說說頭

頭在太極拳上盤中要求上領,拳論雲“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靈頂頭懸”。太極拳如何做到“頭上領”?意想百會穴上頂,用意不用力,也叫虛領頂勁,或有頭髮被繩系梁之感,讓脖子挺起來,下巴微內收,就能“神貫頂”。行拳走架中,也可意想頭上頂碗或頂書。頭若不頂,物就會掉,故要始終意想:保持神貫頂。

2、再說肩臂

太極拳要求兩肩松沉,與頭虛領形成對拉的弓勁。通過抻筋拉骨,讓上盤舒展挺拔。陳鑫雲:“肩膊頭骨縫要開,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在行拳走架時,上盤要始終保持松沉,兩臂如繩系,使腋下虛空,肘下墜,肘不離肋,又不貼肋,保持內氣下沉。如果腋下夾死,雙臂就貼軀幹,內氣易上浮,僵勁隨之來,內氣不易貫到手臂。

解析太極拳三盤的秘密

作者馬權友


二、“中盤”的玄機

1、先說胸背

太極拳要求含胸拔背,含胸不是貓腰,而是兩肩前裹,拔背是脊柱兩側有向外對拉感。含胸抜背就如我們雙臂抱大樹的感覺。只有含胸拔背了,我們才能做到“手足合、肘膝合、肩胯合”的外三合,才能更好地讓氣沉丹田。否則動作或癟或過,也易內氣上浮。同時,隨松肩墜肘,胸背肌肉也要放鬆下墜,加大松沉程度,松沉一分,勁長一分,身穩一分。

2、再說說腰

太極拳用勁要求“周身一家”,而要做到這一點,腰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楊澄甫就說:“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在行拳中,腰是上下溝通的樞紐,起著承上的作用。“腰如車軸,身似車輪”,任何動作都要用腰來帶,勁力主宰於腰,通過腰椎的旋轉和胸腹的摺疊,讓勁及脊及背及肩及肘及手。

腰為一身之主宰,又有啟下作用,能松腰,兩足有力,勁扎地下,下盤穩固。這正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腰的主宰作用,還關係到內氣的集聚和運行。丹田和命門乃太極內功產生的重要部位,在腹腰位置。前丹田為氣之海,後命門為氣之根。拳經雲:“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只要練拳時能松腰、塌腰、活腰,旋轉自如,氣就聚丹田,充盈腰腹,內功自生,內勁十足。長期以往,練精化氣,練氣化神。

解析太極拳三盤的秘密

作者馬權友


三、下盤的玄機

下盤是指胯以下,包括胯部、臀部、襠部、膝部、腿足部,起著支撐脊柱和上體的作用,要求其平穩。只有底盤平穩了,軀幹才能中正安舒,就像樓房的底圈樑一樣,底盤平穩了,樓房才能結實。

1、先說胯部

胯為大腿根部,有左右兩胯。胯骨由髂骨、坐骨和恥骨組成,它與尾骨、骶骨共同組成骨盆,起著支撐脊柱和上體的作用。胯為上體之底盤,為人體最大的關節,上體重量全部落在胯上,要把胯鬆開,實為不易,並非壓腿、劈叉所能,須功久而開,要上有松沉逼迫,下有支撐保障。

如何松胯?上有松沉逼迫,是指練拳時,要讓肩松沉,脊背下墜,松腰落胯,久之沉勁所驅,大腿內側胯便開。下有支撐保障,是指松胯開胯時,不能松塌過分,要圓襠扣膝合勁,下盤要托住上方骨盆和上身。

2、再說臀部

說臀部主要明確兩個概念,一個是“斂臀”,小腹上翻,吊襠提肛,有收斂臀部之意,目的是往上提勁;另一個是“泛臂”,是勁力的需要,體現重心邊的臀股在落胯、蹬地前提下,隨勁力旋轉外翻,有臀單股外泛之意,目的為沉勁。是斂臀?還是泛臀?要看需要而定。

3、最後說說襠內玄機

太極拳襠內藏著秘密,襠內是有著極大的合勁的。正如拳論所說:“襠內自有彈簧力,靈機一轉鳥難飛。”這種合勁就像襠內夾著一個大氣球,富有弾性,讓襠撐圓。這股襠勁與胯、膝、腿、足有關,拳論就雲:“其跟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這說明,此勁在開胯前抱下,足下蹬地,借地面反作用力,加大腿勁,並且在落胯襠圓前提下,通過兩膝撐勁內扣,將勁合在襠部, 也稱“裹檔”。這樣,低盤穩固,也稱八面支撐,更能保障上盤的頭頂肩沉,中盤的腰活如軸。而中盤靈活,便能旋腰轉胯,從而帶動四肢,一動無有不動,整勁運動,周身一家。

總之,“三盤”是統一的整體,相互關聯,運動皆由內氣內勁貫穿。意念一給,內氣配合,以意領氣,以氣催行,觸其身旋轉自如,撞其體勁合不散,破其穩固而不開。"三盤"運用得當,太極功夫大成。

(本文作者馬權友)

解析太極拳三盤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