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讓你焦慮了嗎?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課

今天好久不見的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大家感嘆好久都沒有一起聚會了。除了工作,週末的時間都在陪孩子上課了,都抽不出一點時間與朋友吃飯聚會。

吃飯期間,大家討論最多的不是自己的工作,生活,而是怎麼讓孩子學得更多更好。一個個幼兒園的小孩子都報了好幾門課程,週末也沒有休息時間,被父母拉著奔波在一個一個的輔導班上。

孩子讓你焦慮了嗎?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課

01大部分人都將成為普通人

去年,上海一位五歲“牛娃”紅遍網絡,這種由父母精心栽培而讓孩子達到“十項全能”的事蹟長期以來都屢見不鮮,但這一次依然能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不僅僅是因為孩子是萬千家庭的焦點,更重要的恐怕還是這些年來,父母們在各種教育理念下不知所措的糾結心態。

到底是該給孩子“快樂就好”的教育,還是“十項全能”的教育?

我們是非常不起眼的普通人,那麼大致我們的孩子也將是普通人。他們跟大多數人一樣按部就班讀小學、中學,考一個普通大學,這些人畢業之後,在各行各業找了工作,結婚的,或者沒結婚的,在自己的崗位自己的家庭過自己的生活。這些就是標準的普通人了。我們的社會多數都是由這些人組成的,成為普通人並不是一件沒面子的事。

所以,無論是“快樂就好”模式還是“十項全能”模式,我們的孩子大部分將來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課。

孩子讓你焦慮了嗎?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課

02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

我一個遠方舅舅,他和舅媽是我們家族中最有出息,是一所重點高中的教師,他們有一個兒子,從小就為兒子設計了“完美”的人生路線,並安排兒子按部就班地按照計劃走,小時候還好了,讓學什麼就學什麼,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問題也就越來越凸顯,第一次高考,居然沒考中預計的重點大學,第二年又重來,然而就在成績公佈前幾天,孩子精神失常了。

如果父母忽略掉孩子自身成長的需要,總是一味要求他們要取得種種成就,擁有非同尋常的人生,很少從內心上真正關懷孩子,那麼常常就是,孩子認為自己的人生很失敗而陷入自暴自棄的狀態。

孩子讓你焦慮了嗎?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課

大家可能對這些話一定很熟悉:

“怎麼辦,我現在這成績怎麼考重點大學啊,但是考不上的話,我怎麼跟我爸媽交代啊!”

“爸爸說如果考不上重點大學,他就沒臉見人”

“媽媽讓我一定得考上重點大學,不然我這輩子就毀了”

……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被上天賦予了屬於他自己的天賦和愛好,夢想沒有高低貴賤,孩子也不是父母手裡的作品,他們是獨立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真正的愛孩子,不是要求他們一定要成為“成功人士”,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和自由,讓他們跟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去構建自己的人生。即使他們是普通人,父母依然深愛他們,給他們鼓勵、支持和無條件的愛。

孩子有自己的天賦與興趣,無需過多幹涉與限制,他們能成為最棒的自己。

孩子讓你焦慮了嗎?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課

03 努力成為“優秀”的普通人

你也許聽人這樣說過:“我原來以為,我只要跟父母一樣,做一份普通的工作,領一份差不多的薪水,找一個適合的對象,過普通人的日子就好了,不用那麼拼。但是現在發現做普通人壓力也很大,也要很拼。”

誰說普通人就不用努力的?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就是“無為而治”?

父母之於孩子,是燈塔,是引路人。孩子有自己的內在節奏,但如何與外在世界相處,是需要父母給予恰當的引導。教會孩子努力很重要,因為優秀的人從來都是努力的。

教會孩子努力,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努力不一定能讓孩子成為明星巨賈,但努力就可以成為優秀的普通人。

孩子讓你焦慮了嗎?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課

04 真正的幸福都是樸素的模樣

韓寒在談到自己的女兒時,曾這樣說過:“我太喜歡女兒了,希望她健康快樂。有沒有出息都是假的,只要她人品好、善良。”

週末和孩子一起度過愉快的親子時光,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孩子考砸後的一句“不要緊”……都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小幸福,是任何人都能感知到的。我們養育兒女,為他們操心,為他們籌謀,終究不過是希望他們能過上這樣簡單幸福的生活。

當孩子出生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期待並不高,也只希望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可慢慢的就對他賦予了更高的要求。

孩子讓你焦慮了嗎?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課

其實,普通人是大多數人最終的歸屬,普通人也可以很優秀的,接受我們的孩子是普通人,是我們每個父母必修的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