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X比亞迪:最好的關係是相互成就

豐田X比亞迪:最好的關係是相互成就

豐田比亞迪“聯名款”EV終於要來了

11月7日,豐田和比亞迪分別官宣合作落地。

2020年,雙方將成立純電動車研發公司,豐田和比亞迪各出資50%。新公司將開展純電動車及該車輛所用平臺、零件的設計、研發等相關業務,公司由雙方從事相關業務的人員組建。此時,距離豐田和比亞迪合作意向的公佈還不到4個月。

豐田X比亞迪:最好的關係是相互成就

顯然,即便今年6月新能源補貼退坡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出現連續下跌,也沒能改變雙方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的預期。根據數據分析機構GlobalData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市場上EV的年產量將接近600萬輛,是目前水平的10倍。而且,中國將成為電動汽車未來全球增長的核心。

誠然,中國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就佔到全球銷量的53%,市場潛力更是毋庸置疑,但與中國汽車工業起步初期的“市場換技術”不同,此次雙方的合作“門當戶對”,甚至有消息稱,豐田更為積極主動。

與多數企業專注於EV研發不同,豐田定義的環保車型更為廣泛,並認為根據行駛距離、使用場景、天氣情況等不同,每種環保車型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並最終為消費者提供更友好的出行服務。

如此定義的優勢是豐田在實現汽車電動化的三大命門(電機、電控、電池)上儲備豐厚,特別是在混合動力領域全球超1400萬臺的市場地位無人能敵。不過當全球排放法規日益苛刻,以及在政府的助推之下,純電動車市場的井噴或許是豐田始料未及的。正如豐田公司執行副總裁寺師茂樹所言:“(電動汽車的迅猛增長)已經遠遠超出了豐田在2017年的預測。”

豐田X比亞迪:最好的關係是相互成就

豐田的主動還有來自友商的“壓力”。大眾計劃2020年在中國交付30萬輛電動汽車,2025年提升至100萬輛,基於MEB平臺打造的ID.初見已經在位於上海安亭的新能源工廠下線。另外,同為日系品牌的本田也在加速推進電動化進程。外媒報道,本田除了明年在歐洲推出Honda E外,另一款正在研發的電動車型將於2022年面世……

雖然對於豐田來說,提前至2025年實現電動化車型550萬輛(包括EV車型100萬輛)時間緊迫,但行事穩健的豐田也不會“亂投醫”,更何況其早已與松下合資生產動力電池,“朋友圈”中也不乏寧德時代這樣的電池供應商。

顯然,比亞迪在純電動車領域的整車解決方案,以及其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是豐田所不具備的。從1995年起步於電池事業至今,比亞迪已經獨立掌握了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和充電配套、整車製造等核心技術。以比亞迪純電動平臺e平臺為例,其包括了“33111”五大核心功能模塊,可以衍生出各種尺寸的車型。

豐田X比亞迪:最好的關係是相互成就

市場方面,今年1-10月,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車205,187輛,同比增長19.93%。其中,純電動汽車的增速達96.15%,幾乎是翻了一番。同期,比亞迪電池裝機量約9.23GWh,同比增長12%。而且得益於e平臺的高度靈活性,比亞迪從2015年起,已經連續四年實現新能源汽車(PHEV和EV)銷量全球第一。


豐田X比亞迪:最好的關係是相互成就

當然,對於比亞迪來說,豐田作為全球一流車企,在平臺架構研發、品控、安全等方面的積澱也是其在合作中值得借鑑的重要領域。畢竟,致力於做新能源汽車引領者的比亞迪,在上述方面與全球頂級企業的差距是不得不面對的。

對比相隔111天的兩份“官宣”,11月7日的版本中有關整車LOGO的表述為合資公司設計、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可以使用豐田品牌。這無疑給雙方合作成果未來的具體展現方式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例如,合作成果可以提供給豐田品牌用、但不限於豐田。

在某種程度上,這或許也說明雙方合作的一些細節還在敲定中,不過正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所說:“新能源車的對手不是另一款新能源車,而是燃油車。”這樣的表態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礎,更為中國新能源領域的“技術輸出”開了個好頭,也成為全球汽車製造業告別傳統制造時代,加速合作與資源整合的又一個樣本。而對於消費者而言,技術比亞迪和匠人豐田的“聯名款”EV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