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最美的“侵權”:借用他人對句,寫出千古名句,成就不朽之作

自古文人,多重氣節。古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近有朱自清,拒絕領取美援麵粉。除了氣節之外,文人更重以文成名,也就是說,要有佳作輝煌於當世,流傳於後世。對大多數文人而言,佳作不需多,一篇足矣。畢竟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辛棄疾等名篇佳作俯拾皆是的文人太少了。很多人窮其一生,也不見得能有佳作傳世!所以,有些人挖空心思去寫作、借鑑、模仿,甚至剽竊,以至於出現了像唐代宋之問這樣的無恥文人,為了將含有千古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代悲白頭翁》一詩據為己有,竟然殘忍殺害了自己的外甥。

詩壇最美的“侵權”:借用他人對句,寫出千古名句,成就不朽之作

年年歲歲花相似

但是,宋之問畢竟是個例,古代文人創作,還是以原創為主。當然,原創並不意味著與借鑑、引用、化用絕緣。尤其是化用前人的典故和名句,是古代文人創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學史上很多著名作品,都是化用的典範之作。同時,我們知道,化用的內容,都是有出處的,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化用的內容,版權應該屬於原作者。就大多數作品而言,即使流傳到今天,我們來讀那些化用了前人內容的作品,也可以追本溯源,找到原作者。但是,下面我們又要說到一個個例,一個流傳千古的名句,版權卻與原作者無緣,他雖然也有詩詞傳世,但沒有一首能夠超越這一句。

詩壇最美的“侵權”:借用他人對句,寫出千古名句,成就不朽之作

歲歲年年人不同

北宋著名詞人晏殊父子,可以說是化用的高手。晏殊曾經無意間吟出一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苦思良久也想不出能夠與之匹配的下聯,於是這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一有機會就要試對一聯。一天,晏殊來到揚州大明寺遊玩,大明寺香火甚旺,寺中壁間亦有許多題詩、塗鴉,但佳作並不多。晏殊懶得逐字逐句去讀那些題在壁間的詩詞,就讓侍從左右大聲誦讀給他聽。晏殊只是閉目養神,側耳傾聽,當侍從讀到“水調隋宮曲,當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國,廢詔尚留名。儀鳳終無跡,鳴蛙只廢聲,淒涼不可問,落日下蕪城”之句時候,晏殊眼前一亮,忙問作者姓名。當知道詩作者正是江都尉王琪後,晏殊立即派手下去請王琪共進晚餐。

詩壇最美的“侵權”:借用他人對句,寫出千古名句,成就不朽之作

無可奈何花落去

席間二人相談甚歡,晏殊也意識到王琪才情出眾,文辭不凡,於是又勾起了他的心事,不由感嘆道:有時候得到一佳句,卻很難續上下句。你看我曾經寫過一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已經苦思多日也沒想出下聯。剛說到這兒,沒想到王琪脫口而出: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一聽大喜,這下聯簡直就是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而預備的。上下聯放在一起,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宛如天成。後來,晏殊在寫《浣溪沙》一詞時,毫不猶豫將這一聯寫到了詞裡,從此成就了一首千古佳作,今天人們也許不知道《浣溪沙》一詞,但無人不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

詩壇最美的“侵權”:借用他人對句,寫出千古名句,成就不朽之作

似曾相識燕歸來

借用他人名句,成就自己詩詞,似乎成為了晏家的傳統,大晏(晏殊)如此,小晏(晏幾道)絲毫也不落後。小晏有詞《臨江仙》,其中有千古名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也非他原創,而是出自五代時翁宏《春殘》詩。這兩句雖是化用,卻與全篇意境、情致完美和諧統一,雖是移詩入詞,不但絲毫不見痕跡,反而為這兩句詩更增許多光彩,為人們津津樂道,稱為“千古不二”之絕唱。

詩壇最美的“侵權”:借用他人對句,寫出千古名句,成就不朽之作

落花人獨立

雖然同是借用他人詩句,但是,小晏的移用卻與大晏有本質的區別。小晏的行為,可以說是化用,也可以說是引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兩句的版權歸屬翁宏是無疑的,直到今天我們也可以找到它的源頭,可以在翁宏的《春殘》詩中找到它,在任何一篇賞析小晏的《臨江仙》的文章中都會提到翁宏。但是,大晏的借用就不同了,“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雖是王琪所作,但它並未出現在王琪的任何作品中。而且,“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已經成為一個整體,無法再把它們割裂開來。晏殊把它寫到《浣溪沙》詞裡,它又成為這首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詩壇最美的“侵權”:借用他人對句,寫出千古名句,成就不朽之作

微雨燕雙飛

所以,近千年後的今天,人們已經完全把它看成是晏殊的原創,所有的賞析文章也不會提到王琪。王琪雖有作品傳世,但都與這一句無關,他因此也只是一個默默無名的文人。王琪對這一聯的貢獻,被永遠埋進了歷史的故紙堆裡。所以,王琦堪稱文學史上最委屈的詩人。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雖然晏殊侵犯了王琪的版權,然而因為他們二人的合作,成就了一聯千古名句,在中國文壇上留下一首不朽之作,這又未嘗不是好事,這也堪稱最美的“侵權”了。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