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亟待民營資本輸血

  座位不夠用、報名排長隊、熬夜搶名額——這不是在搶購降價商品,而是部分老年大學招生時的情景。如今已不是所有老年大學都能隨到隨學,很多稍有名氣的老年大學人氣火爆甚至“一座難求”。(11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養老,這是個涉及到了多個層面的社會話題,其中就包括了老年教育。目前,不少退休的老人不再單純地滿足“老有所養”,而是想利用閒暇時間,進入到老年大學學習。他們在培訓班裡練書法、讀美文、學攝影等,以期達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進而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

  我們處在一個老齡化迅速發展的時代,老年人口的數量日益攀升。再者,老人們的經濟生活不斷改善,他們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開始旺盛,所以,老年大學正成為很多老人的“時髦選擇”。座位不夠用、報名排長隊、熬夜搶名額......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的困局,已經成為新的社會關注點。

  當前,各地的老年大學多半都是政府倡導、組建的,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由於這些老年大學收費低,大多數老人都能負擔得起,生源旺盛但座位不足,剛性需求造成了結構性矛盾。老年人進老年大學學習,這遠比打麻將虛度光陰更有意義;再者,即便是老年人,他們終身受教育的權利也不應被剝奪。由此可見,我們應想方設法增加“學位”,滿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

  顯然,僧多粥少,老年大學“一座難求”,是供給側出現了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筆者認為,義務教育尚存欠賬,政府的財政無暇於老年教育,那麼,我們應鼓勵民營資本為老年教育輸血。老年教育的社會需求量很大,較之於投資養老機構,建老年大學的收益和前景更可觀。因此,吸引民營資本運作老年大學,投資老年教育,應該不是難事。

  不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老年大學也有難題,老年教育也屬於教育的範疇,也存在著師資、教材等行業頂層設計的短板。再者,即便是社會力量創辦的老年大學,也會涉及到安全、教育、組織、民政、文化、發改、編制、老幹部、老齡委等諸多部門,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

  概而言之,老年大學,也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可是,就算政府財政不出錢資助,但也要在政策上給予幫扶,因為只要這樣,才能督促民辦的老年大學保持公益性、普惠性,讓老年人能讀得起。否則,政府就沒有要求民辦老年大學收窄盈利空間,那麼,“老有所學”將大打折扣。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